胃溃疡的药物治疗介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2

胃溃疡的药物治疗介绍

韩国勇

泸州市江阳区韩国勇诊所 全科医学 、 内科学 四川泸州 646000

胃溃疡是临床消化内科一种慢性、难治性消化性疾病,现目前,临床对于胃溃疡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大部分学者认为这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不良饮食习惯、药物、遗传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转变,大部分人长期保持着不良生活习惯,促使胃溃疡发病率逐年提升。一旦患上胃溃疡不仅病程时间相对较长且容易复发,病情易迁延不愈并进展为慢性胃溃疡,长此以往的胃肠道不适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损伤。现目前,临床上针对胃溃疡患者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控制为主,随着我国化学药物的不断增多,对于胃溃疡药物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胃溃疡的药物治疗吧!

一、胃溃疡的发病原理及病因

胃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一般说来胃黏膜保护因子和攻击因子双方长时间保持着平衡状态,如若胃黏膜保护因子水平相较攻击因子更低,就会打破以往的平衡状态,这种情况下胃黏膜防御能力会减弱,继而引起一系列病理性改变。现目前,大多数学者所认为的胃溃疡致病因素主要为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腐蚀和消化;胃泌素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大量分泌;空泡毒素和细菌病毒相关基因不断腐蚀胃黏膜,并引起细胞毒性作用;病例条件下,由于自由基平衡不稳定,促使胃黏膜溶酶体膜和线粒体功能受到一定的破坏,另外,如若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血液内儿茶酚胺水平会不断提升,此时交感神经系统会处于过度兴奋状态,进而使得胃黏膜下层动静脉短路开放,基于此胃黏膜血流速度不断减缓,黏膜出现缺氧、缺血,最终诱发胃黏膜损伤。

二、胃溃疡的药物治疗

(1)抗酸药

应用抗酸药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中和机体胃内过量分泌的胃酸,保护胃黏膜不被胃酸破坏,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应用抗酸药其抗酸性越大,中和胃酸的效果就越佳,例如予以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氢氧化铝和氧化镁组成的抗酸药治疗,通过研究对比发现,不同用药剂量所产生的治疗成效存在较大差异性,治酸量多但效果却并不佳。另外,硫酸铝不会过度影响胃内pH值,相较于常规抗酸药治疗成效更优,正因如此中和胃酸的能力不能依据抗酸药所具备的抗酸性强弱进行判定,对于这一问题还需临床进一步研究才能明确。

抗酸药可以有效中和胃内胃酸,促使胃部容物酸度降低,从而控制胃灼热、胃反酸等临床症状,虽然抗酸药无法直接抑制胃酸分泌,但通过研究发现啊,抗酸药可保护胃黏膜屏障细胞,正因为这一保护作用,临床近些年来倍加重视抗酸药的用药机制问题。在针对胃溃疡患者的治疗中,如若单一予以抗酸药通常难以达到理想的成效,因此现目前临床常应用的抗酸药多为复方制剂,这类药物不仅可以全面覆盖溃疡面,还可以形成保护膜,进而促进溃疡面加快愈合。

(2)H2受体抑制剂

H2受体抑制剂其药效作用可有效抑制由胃泌素、组胺、胰岛素刺激而诱发的胃酸分泌。临床上常用的H2受体抑制剂包括西咪替丁、雷尼替丁以及法莫替丁等。但H2受体抑制剂主要适用于抑制基础胃酸分泌,相较于质子泵抑制剂抑制刺激性胃酸分泌的效果更弱,并且抑制作用起效相对更慢,持久性更差,据研究统计数据显示,治愈率较质子泵抑制剂更低,对于Hp的根除来说,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较H2受体抑制剂更理想,而长期应用H2受体抑制剂还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易引起胃窦部pH值提升,使壁细胞增生,正因如此H2受体抑制剂常被应用于轻Hp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中。

(3)质子泵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属于一种强有力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可逆质子泵抑制剂是经由竞争性结合K+,从而起到抑制H+/K+-ATP的活性作用,进而通过离子型结合抑制H+/K+-ATP酶离解后酶活性恢复。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主要包括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等,这类药物需依赖肝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系统(CYP3A4和CYP2C19)进一步代谢和清除,所以药物起效较慢,研究表明起效时间约10天;另外,由于高代谢群体和低代谢群体的CYP2C19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促使应用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的成效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奥美拉唑自改进以后,雷贝拉唑的出现使得药物在肝脏内代谢需要经由非酶代谢途径,极少数仍需要通过CYP2C19代谢,而雷贝拉唑属于一种部分可逆的H+/K+-ATP酶抑制剂,可于H+/K+-ATP4个部位起到作用,因为结合靶点较多,所以相较于其他质子泵抑制剂而言,雷贝拉唑药效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更长,且具有较强的抑酸效果;埃索美拉唑是S型异构体的一种,主要是通过CYP3A4进行代谢,在肝内代谢速度较慢,但是血液浓度较高,与奥美拉唑相对比起效更抑酸作用更强,并且药效作用时间更长,安全性更高。现目前,临床上用于胃溃疡治疗的首选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

(4)胃黏膜保护剂

临床上常用的胃黏膜保护剂主要包括枸橼酸铋剂和硫糖铝。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黏附于溃疡表面,起到阻止胃蛋白酶和胃酸侵蚀的作用,同时进一步刺激表皮生长因子分泌和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等。另外,枸橼酸铋剂还能强有力的抑制Hp分泌和扩散。内源性前列腺素具有强化胃十二指肠黏液、胃酸分泌、碳酸氢盐分泌的作用。

(5)抗Hp治疗

对于因Hp而引起的感染应予以抗菌药物兼顾保护胃黏膜和抑制胃酸分泌的综合性治疗。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为三联疗法,也就是基于胶体秘联合两种抗生素的治疗,例如四环素、甲硝唑、喹诺酮类、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现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PPI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方案对Hp的根除率更高,且用药副作用小,应用方便。但是近些年来,临床大量滥用抗生素,促使Hp耐药性在持续上升,人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在提高,相关资料显示,人体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性较普遍,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药物之一,在胃组织和胃黏膜中可以长时间维持高有效的抑菌浓度,正因如此对于根除Hp的效果也更为理想,所以临床上根除Hp的治疗方案中应首选阿奇霉素。针对Hp首次根除失败的患者,常予以四联疗法,也就是质子泵抑制剂与铋剂、两种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也可以通过患者以往具体用药状况联合药敏试验,另选用两种抗生素治疗。

小结

随着时代发展,临床现代药理学不断深入研究和探讨,胃溃疡发病机制日渐明朗,现目前寻求治疗胃溃疡的针对性治疗药物是医学研究的重点,在今后的研究和治疗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