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论治慢性咽炎经验总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2

从脾论治慢性咽炎经验总结

赵云龙

安岳县中医医院 642350

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疾病,具有难治愈的特点。笔者对慢性咽炎论治的理论提出“从脾论治慢性咽炎”,这一中医经验经过大量临床实践,通过中医理论指导,分析患者的脏腑辨证论治,慢性咽炎的病因病机、针对脾脏治疗等,总结治疗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1.慢性咽炎的病因病机

中医分析慢性咽炎发病病因是肺肾阴虚,导致津液不足,使虚火上升,循经熏蒸到咽喉处。早在中医典籍《素问·阴阳类论篇》提出“咽喉干燥,病在土脾”。作为呼吸门户的咽喉,当脾虚时,五谷化生精微很难运行,使津液不能顺利上行至咽喉。只有脾气健旺,才能起到转输精微的职能,通过调理五脏六腑,恢复脾气功能,才能解决干燥问题,实现上济咽喉,解除慢性咽炎的病症。大师提出“慢性咽炎阴虚证只占20%,大多是脾虚证。”而以上分析就是从脾论治慢性咽炎的理论基础。脾虚型慢性咽炎临床表现出咽干、咽痛、咽痒、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同时合并胸闷、双侧颈牵掣感、咽部反射感等,具体症状分析如下:(1)胸闷。胸前、两膺出现闷塞感,叹气后可缓解胸闷,可见,宗气源于脾,积于胸。(2)双侧颈牵掣感。晨起症状严重,多误作落枕,由于津血同源,津枯则虚,无法荣经,使经脉失养引起不适感。(3)咽部反射感。晨起刷牙有恶心呕吐感,咽部检查未触及舌体就会有泛恶,表示脾气受损,导致胃气上逆。(4)耳鸣。胃气虚致偶尔耳鸣。(5)大便稀溏。例稀,每日2-3次,表明脾虚湿盛,影响大肠的传化职能。(6)头晕。不自主头晕,活动后头晕明显。表明脾失健运,导致精气不上承。

2.慢性咽炎从脾论治的方案

慢性咽炎治疗,随五运六气变化,证型改变,由于脾虚不能化生精微,使津液无法上承咽喉。健脾法通过健脾治疗,起到升清、利咽的功效,常用中医经验方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方剂,针对症状化裁,疗效较好。具体从脾论治方法如下:

(1)健脾益气。此法对脾运不健、气虚等症状的患者尤其适用,患者面色无华,懒言,声低,气低,易感冒,舌胖大,有齿痕,其质淡而苔薄白,且脉细或沉。针对此类患者,可以选择补中益气汤和四君子汤剂治疗。随证加减,对合并气短症状的患者,方中加入诃子肉和绞股蓝,针对乏力症状患者,方中加仙鹤草。

(2)健脾渗湿。对脾运不健、湿浊不化的患者,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出咽黏膜水肿、脘腹胀满及大便稀溏等症状,舌体胖,齿痕和苔腻,脉细濡或弱。此类患者治疗可以选择参苓白术散方剂治疗,随证加减,针对久泻不止方吕加入罂粟壳和肉豆蔻。

(3)健脾润燥。脾气虚弱和阴虚津亏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出口干、咽燥且饮不能解,乏力、低热、舌体胖大、齿痕、苔薄白或黄,脉细虚数。此类患者多用生脉散合增液汤治疗,随证加减,针对口干咽干症状方中加石斛和白芍;合并低热患者方中加入柴胡和黄芩。

(4)健脾消痰。脾气亏虚和健运失职患者,临床表现出咽干、咯痰、异物感和舌胖大、齿痕、苔腻或糙,脉平或滑。针对此证型治疗多给予六君子汤治疗,方中主要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法半夏、陈皮和炙甘草。针对痰多患者方中加入紫苏子和莱菔子,针对痰黏症状加入川贝母和瓜蒌皮,针对痰附着症状加入礞石和大黄。

(5)健脾升清。脾失健运和清阳不升的患者,临床表现出面色无华,目无神,头昏,舌体胖大,齿痕,苔薄白,且脉细弱。此类证型多选择补中益气汤治疗,方中主要药物有党参、茯苓、白术、黄芪、柴胡、升麻、葛根和炙甘草。随证加减,针对乏力证方中加入仙鹤草,针对头晕证方中加入天麻和蒺藜。

(6)健脾和胃。胃强脾弱和脾运化水患者,临床表现出咽喉干燥,血管扩张,腹胀,嗳气,胃痛和便秘症状,舌质红而苔少。主要使用四君子汤合清胃散治疗,针对腹胀嗳气,方中加入木香和佛手,针对便秘,方中加入火麻仁和郁李仁。

(7)健脾温肾。多用脾肾两亏的患者,此类患者咽喉干燥疼痛,舌质淡而苔薄白,主要有四君子汤合缩泉丸,针对畏寒症状在方中加入附子和干姜,针对肾虚证加入仙茅和淫羊藿。

3.案例分析

(1)案例一。患者男性,初诊咽喉疼痛2年,干燥,咽时有梗阻,痰液在咽喉,无法咯出,饮食正常,大便微溏。确诊慢性咽炎后,多种西医治疗未见效。经中医辨证分析后选择健脾渗湿法治疗,选择参苓白术散方剂加减治疗,每日1剂,连续治疗2周时间。随证加减,治疗2月后,疾病治愈。针对此案例分析,患者口渴不饮水,痰附大便微溏,是脾虚湿邪滞于中焦,津液失升腾,不能上随于口。脾作为坤土之脏,能运化水谷与水湿,恢复脾气健旺,才能恢复精微传输的功能,起到调理五脏六腑,恢复水津四布五经上行,解除咽干,就可以治愈疾病。应用的方剂中太子参、山药、白术等药物均能起到益气健脾功效,而茯苓、白扁豆具有渗健脾的功效,桔梗可以载药上行,宣发肺气,使水道通利。所有药物配伍,共同起效,实现益气健脾和生津润燥的功效。中医分析苍术、白术不入喉门,性温燥会伤阴。然而脾虚湿阻,导致清阳不升,咽喉失养导致干燥,应用白术,可以帮助健脾化湿,起到升清利咽的效果。可以应用白术,虽有一时之燥,却可以将死结打开,而且白术有生津的作用,但是偏阴虚患者要谨慎使用,配合白扁豆和薏苡仁,既能起到健脾的作用,还不会伤阴。

(2)案例二。患者女性,慢咽 性咽炎病程10年,咽干燥,已波及到口腔,因咽部疼痛而发痒,有痰附在喉壁,有异物感,尤其对灰尘敏感,舌淡红、苔薄而脉细。根据辨证论治理论,分析精微运化失常,可以选择李东垣法,取太子参、茯苓、山药、白术、白扁豆、百合、玄参、沙参、桔梗及甘草等药物。每日1剂,连续18剂后,缓解口干,异物感存在,胸闷缓解,舌淡红而苔薄、脉细。针对此情况选择培土生金法,同时兼顾标本治疗,选择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连翘、银花、芦根、茅根、山桅、甘草等药物。每日1剂,连续35剂,症状明显缓解。

总之,从脾论治慢性咽炎理论也不能一蹴而就,详细的问诊,灵活的使用经方,坚持治疗,才能有效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