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手术室一体化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在手术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3

病房手术室一体化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在手术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刘雪梅 1梁玉焕 2

1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外科临床部 北京 100144

2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骨科 北京100144

目的 :探讨病房手术室一体化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在手术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 1 月-6 月选择本院收治的实施手术的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206例设为对照组, 由病房和手术室护士分别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患者进行压力性损伤预防。2019 年7月-12月选择本院收治的实施手术的高危压力性损伤患者 204例设为观察组,使用由围手术期专业组经过论证后的病房手术室一体化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方案。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术后当时及术后 24h、48h、72h 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 :两组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术后当时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术后24h、48h、72h 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均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病房手术室一体化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方案在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预防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及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一体化;压力性损伤;压力性损伤管理;术中压力性损伤


术中压力性损伤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核心指标,其预防是外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术中压力性损伤即手术过程中发生的皮肤损伤,常发生于术后几小时至6 d,其中术后1~3 d最为多见[1, 2]。对手术患者而言,压力性损伤一旦发生,不易愈合且容易继发感染,既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也给后续的治疗护理工作带来了难度[3, 4]。因此,如何有效预防手术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是临床护理工作者亟需关注的问题。一般临床上,对于术中压力性损伤手术室护士更加关注[5],病房护士则关注较少,或者只起到一个术后压力性损伤的判断和识别作用。本研究将手术室和病房护士进行一体化整合出台了标准化的压力性损伤预防方案,调动了病房护士共同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 1 月-6 月本院收治的实施手术的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206例设为对照组,男121例,女85例,年龄56.58±15.76岁,手术时间2-15h,平均4.35±1.59h,仰卧位手术81例,俯卧位手术31例,侧卧位手术76例,截石位手术11例,术中先后使用两种体位7例。2019 年7月-12月选择本院收治的实施手术的高危压力性损伤患者 204例设为观察组,男108例,女96例,年龄57.26±14.58岁,手术时间2-15h,平均4.46±1.62h,仰卧位手术84例,俯卧位手术28例,侧卧位手术71例,截石位手术13例,术中先后使用两种体位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术前病房护士使用braden评分表评分在18分以下的患者;(2)手术室护士使用门罗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6-8]成人版进行评分,分数大于14分的患者;

排除标准:排除术前已存在压力性损伤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术前病房护士在病房根据braden评分表的评分标准,判定患者的危险性,进行针对性的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措施;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时,根据门罗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评分标准进行判定,并根据自己的判定在术中实施护理措施。

观察组:使用由医院围手术期专业组经过论证后的病房手术室一体化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方案。(1)标准化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方案的论证:由手术室提供常用手术体位,围手术期专业组成员经过文献查阅,检索与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有关的指南、系统评价、原始研究等,提取适合我院的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并组织成文,提交医院压力性损伤专业组审核修订,共修订2次,最终形成标准化的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方案,主要对不同体位压力性损伤预防重点部位和预防措施进行了标准化,并发放给全院手术科室进行推广实施。(2)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深入的皮肤交接:手术室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单,即到病房与病房护士沟通,查看患者braden评分情况,如为高风险,则直接评定为术中高风险,如为低风险则再次使用门罗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评分,如为高风险则评定为术中高风险。同时,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目前皮肤状况,危险因素以及在病房采取的措施及患者反应等。(3)术前压力性损伤预防物品准备:病房护士根据手术体位依据标准化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方案进行物品准备;(4)手术室护士实施:手术室护士根据手术体位依据标准化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方案,并结合患者特点实施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

1.4 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2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包括术后当时及术后 24h、48h、72h 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压力性损伤的判定标准依据2016年国际压力性损伤分期标准口1。,分为6期:1期,指压不变白的红斑;2期,部分皮层缺失;3期,全皮层缺失;4期,全层组织缺失;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深部组织损伤。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 ± 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手术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术后当时及术后24h、48h、72h 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见表1。由表1 可见,两组手术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术后当时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手术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术后24h、48h、72h 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表1 两组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术后当时及术后24h、48h、72h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

组别

n

术后当时

术后24h

术后48h

术后72h

对照组

206

15

10

8

6

观察组

204

12

2

0

0

x2

0.33

5.4

6.18

4.18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3.1 病房手术室一体化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打破了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各自为战的现状,将手术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的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从术前向术中乃至术后的延伸,真正的做到了病房到手术室的连续性的整体护理。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能就在于此整体化护理方案中,术前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将患者皮肤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相互沟通交流,增加了双方对患者皮肤问题的重视度,同时沟通过程中也使患者更加深入的问题能够显现出来并能够获得重视[9]

3.2 标准化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方案使得手术室的所有护士能够在面对术中压力性损伤时的同质化。优于以往手术室护士在进行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时优于资历、经验、遗忘等问题造成措施的遗漏和不全面,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也使病房护士能够充分了解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措施,有利于术后的护理和监测。

4 结论

本研究显示,病房手术室一体化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在手术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中的应用, 能有效预防手术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及发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中门罗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成人版的应用与手术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的入选均为单中心研究, 有待增加研究中心扩大样本量, 进一步检验该方案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周楠, 黄绿香. 我国手术中压疮护理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 2011,26(12): 95-97.

[2] SHAFIPOUR V, RAMEZANPOUR E, GORJI M A, et al. Prevalence of postoperative pressure ul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Electron Physician, 2016,8(11): 3170-3176.

[3] 王欣怡, 宋俐, 王萍, 等. 不同类型敷料对手术压疮预防效果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8,33(11): 963-968.

[4] 胡娟娟, 高兴莲, 杨英, 等. 手术患者手术压疮高危因素的多中心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18,33(16): 11-14.

[5] 胡娟娟, 高兴莲, 杨英, 等. 手术室护士和病房护士皮肤合作评估及管理在手术高危压疮患者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 2018,17(03): 29-32.

[6] MUNRO C A. The development of a pressure ulcer risk-assessment scale for perioperative patients[J]. AORN J, 2010,92(3): 272-287.

[7] 贾静, 罗彩凤, 孙婧, 等. Munro与Braden压疮评估表用于手术患者压疮评估预测效度比较[J]. 护理学杂志, 2017,32(18): 57-61.

[8] 宋辉, 刘春英, 王悦, 等. 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工具的应用及护理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34(16): 1485-1488.

[9] 陈凤, 林娟. 手术室-病房一体化术前访视在日间手术病人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21,19(06): 773-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