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6
/ 2

研究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文丽佳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区 神经内科 四川成都 610017

【摘要目的 研究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干预后的整体效果。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纳入患者一共具有50例,纳入时间为2年(2019年1月-2020年12月);应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分组,分别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常规组n=25)和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实验组n=25),对比分析两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干预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 NHISS 评分及住院时间低于常规组、Barther指数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充分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循证护理;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自理能力;住院时间

临床中,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具有起病急、进展迅速、致残率高等特点,需要采取相关治疗的同时给予一定的护理措施进行有效干预,以充分确保其临床和预后效果。部分参考文献中曾提到[1],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因此,本次研究中将针对这一结论进行分析,探究其整体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 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纳入时间为2年(2019年1月-2020年12月);常规组25例中,年龄分布在38-74岁之间,均值(68.15±7.15)岁;其中女性患者为12例,男性患者为13例;实验组25例中,年龄分布在38-74岁之间,均值(68.10±7.20)岁;其中女性患者为11例,男性患者为14例。两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之间并未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患者的相关指标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组患者

常规组,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患者入院按照医嘱接受抗凝、抗感染、改善微循环、维持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方案;与此同时接受环境护理、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内容;总干预时间为14天。

1.2.2实验组患者

实验组,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患者入院在常规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即:指导患者行坐位后,将交变磁场治疗帽戴于头上,使其电极片分别粘贴在患者的耳后乳突穴位和患肢伸侧神经点位置,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选择适当强度进行治疗,每次30分钟,每天1-2次,治疗时间为14天;与此同时接受循证护理措施,主要内容为(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本院的2名主管护师以及8名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通过开会商讨结合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实际病情提出循证问题,查阅并翻找相关文献资料给予证实,为患者制定相关护理计划,由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内容,护理主管进行监督和指导。(2)循证护理内容:首先,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部分患者虽然已经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但是意识仍处于清醒状态中,因此会由于自身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和日常负担,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拒绝接受治疗;护理人员则需要与家属协同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了解其内心真实护理想法,尽量满足其护理需求提高患者的治愈信心。然后,给予早期康复训练。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制定相关的康复训练计划,指导患者由简单的床上被动运动,进行关节屈伸、肢体旋转、肩关节外展及外旋等主动活动,并逐渐调节运动训练幅度,在训练过程中需要不断对患者进行鼓励,整体提高患者的身体恢复。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HISS量表”)、生活自理能力(“Barther指数”)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并作以有效的对比和分析[2]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平方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和(n)表示, x2值检验;P<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干预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 NHISS 评分及住院时间低于常规组、Barther指数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下表1:

表1 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效果[x±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分)

护理后(分)

住院时间

(d)

NHISS 评分

Barther指数

NHISS 评分

Barther指数

常规组

25

14.25±5.02

43.72±4.23

9.35±3.56

52.85±4.02

15.12±2.31

实验组

25

14.31±5.10

43.69±4.25

7.21±3.20

60.02±3.18

7.69±0.89

t

-

0.042

0.025

2.235

6.994

15.007

p

-

0.967

0.980

0.030

0.000

0.000

3讨论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是临床中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所采用的一种常见物理疗法,其可以充分促进神经功能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3];但是为保障患者良好的临床及预后效果,仍需要辅以相关的护理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本次研究中,通过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后的效果显著;循证护理的实施主要是由本院具有丰富经验的医护人员共同组建循证护理小组,提出循证问题后经过查阅资料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内容,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早期康复锻炼等护理干预,充分的改善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整体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其身体相关指标和功能的恢复,应用效果显著[4]

综上所述,针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采取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干预后的效果更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苏晓丽. 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河北医药, 2019, 41(15):2372-2375.

[2]杨嘉恩, 贾宁, 周光进,等. 头针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 v.11(1):87-89.

[3]孟敏. 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20):217-218.

[4]薛永俊, 苏晓丽.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 v.13(18):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