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补泻的手法

/ 1


针灸补泻的手法

魏凌

四川友谊医院 610000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大家可能听说过补泻手法这一操作类型。补泻具体是何种含义呢?其实补与泻需要分隔看待,两者都属于与中医针灸开展治疗的重要原则。中医讲究实则泻之,虚则补之,通过采用针刺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实现“泻”或“补”的效果,使人体内部经络能够恢复正常,达到治愈疾病的最终目的。

补泻手法实际含义

补类手法主要通过增强人类自身正气的方法,使内部脏器功能低下状态可以得到消除,实现恢复健康。泻类手法则需要疏通内部亢进功能,使人体脏器能够恢复正常运行状态,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在补泻过程中,需要掌握恰当的手法才能够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针灸补泻的实践效果

在经过针灸补泻治疗后,人体内部功能状态会从病理现象逐渐恢复为正常状态,使患者能够摆脱疾病困扰。在补泻实践过程中,若病人本身处于较为疲惫的状态,从中医角度分析属虚症时,针刺便可以有效补虚,使机体可以得到充实效果,解决导致疾病的主要因素。在身体处于内部实火旺盛状态时,针刺可以清除内部邪热状态,达到降低亢进功能的效果。例如,在患者出现胃肠道问题时,经过中医辩证分析,明确主要病因,是胃部功能亢进。通过采用针灸补泻处理方法,便可以有效泻除病人体内实火,使胃部功能回归正常化。

针灸补泻应用手法的影响条件

中医与西方医学不同,应用手法可能会受到各式各样的条件影响。因此,在开展相关治疗活动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辩证开展针灸补泻措施。在针刺过程中,治神与守神属于重要影响条件之一。在针刺操作过程中,应当注重对患者进行定神处理,使其能够得到足够的心理支持,避免对针灸治疗产生抵触。同时,还需要利用望闻问切的中医检查原则,对患者补泻过程中产生的神态变化进行分析,确保医患合作基础能够有效建立。在针刺过程中,操作医者需要保证精神集中,及时观察病人神色情况,保证针灸能够迅速刺入,完成后续养神流程。针刺后为避免补泻效果受到意外影响,需要及时嘱咐患者维持平静情绪,避免出现严重波动。此外,补泻与得气前提也存在一些重要关联。在中医治疗过程中,无论是否采用补泻治疗措施,得气都属于关键影响因素。保证得气过程能够顺利进行,为未来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基础。

针灸补泻实践手法探究

在我国古代针灸相关数据中,针对补泻手法提出了多种类型。这些类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运用,使针灸效果得到正常发挥。常见针灸补泻手法包括捻转、呼吸、开阖、提插、迎随、疾徐等。一些人认为补泻手法过于复杂,可能在治疗应用过程中出现顾此失彼的不良现象。也有人认为一些补泻手法属于炫技行为,仅依靠名号进行宣传,实际应用效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实际上,针灸补泻手法普遍具有一些特殊性,若没有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运用恰当,便有可能影响补泻效果,导致患者认为针灸无效。因此,需要掌握补泻的手法,确保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正常运用,才能实现理想针灸治疗目标。

迎随补泻手法属于常用针灸方法之一,在实践操作时,需要将针尖按照患者经脉走向进行刺入,在达到得气后进一步推入针尖,使其能够没入患者皮肤半分,达到补法实施效果。在泻法操作时,则应当将针尖按照患者经脉逆向刺入,得气完成后将针提起,同样为半分状态。按照古针灸手法提示,泻者迎之、补者随之,属于补泻实践的重要原则。在得气完成后,推而内之属于补法,动而伸之属于泻法。因此,针灸补泻实践需要重视手法运用原则,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治愈。

除迎随补泻实践手法外,呼吸补泻也属于中医临床针灸治疗中的关键应用方式。在采用此类补泻方案时,需要患者进行正常呼吸,在针刺得气后,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作为泻法;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作为补法。呼吸补泻方式主要根据患者所处呼吸状态进行下操作。

开阖补泻方式与其它两种实践手法不同,需要在下针后再进行相关操作。下针得气后,医师需要感受针体变动。若发现针处于沉重、紧贴状态下,则应当以慢速拔出针体,随后立即按压患者身体穴位,使针口快速闭合,守住机体真气,此为补法。在得气后直接晃动针柄位置,使下气能够快速散开,即可达到空虚状态。此状态需要立即拔出针体,并避免遮盖穴位,使体表穴孔可以持续扩散,达到泻除机体邪气效果,此为泻法。

提插补泻手法,针下得气后,将针反复重插轻提为补,重提轻插为泻。即将针体由浅层向深层下插时,用力要大,速度要快,将针体从深层向浅层上提时,用力要小,速度要慢,此为补法;反之,将针体由深层向浅层上提时,用力大、速度快,而针体由浅层向深层下插时,用力小,速度慢者为泻。

结语:在为患者开展针灸治疗的过程中,以上补泻手法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操作,确保补泻应对状态能够得到有效明确,避免出现失误问题,如应补治疗采用泻法、应泻治疗采用补法等。通过对患者体质进行检查,可以了解当前虚实状态,明确治疗方案。医师可以采用试针方法,判明患者对入针的敏感程度,了解后续手法需要调整的细节。通过相关方式,实现科学针灸、理想补泻的效果。此外,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按照补泻勿过度的基础原则进行操作。通过合理掌握补泻实施方法,能够有效解决患者病痛苦恼,实现针灸治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