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及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6
/ 2


水利工程施工及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分析

李慧慧

新疆中德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水资源是我国基础能源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发展走向和发展速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水利工程有了多维度、多角度、多价值的需要和要求。水利工程建设可能会造成环境问题,影响自然生态。提升水利工程建设效率,更好地保护环境,重构生态系统是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应创建优质工程,提升水利工程建设效率,运用先进技术提升工程生态环境效益,加强工程生态环境发展功能,做好生态环境管理工作,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态自然环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施工过程;生态环境保护

引言

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是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最重要能源,发展至今具备不可替代性。为了提升水利工程的建设成效,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重要功能,须保障水利工程施工及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现阶段,在工程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较多水利工程施工及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

1水利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主要有土层扰动、道路铺设、管道挖埋,必然会产生自然植被挖掘、沉积土壤扰动、树木林苗损毁等问题,这会对水利工程项目区域的自然生态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在脆弱区域和环境恶劣区域,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扰动可能会迅速放大,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很容易导致整个区域生态恶化,甚至造成生态灾难,不但不利于水利工程建设,还会造成水利发展、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威胁。水利工程建设需要机械、人员、设备、原材料的大量聚集,由此产生大量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或有效降解,将会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进入区域水系中,在短时间内造成项目区域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和恶化,特别是高分子材料在水体中性能稳定、危害程度大,产生累积和聚集效应,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需要应用大型装置、多功能设备,这些机械设备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硫化氢等污染气体,同时,迅速移动、大量爆破、长时间开挖、原材料拌和等各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粉末和尘埃,这些都将造成项目区域的严重空气污染和环境影响,很多生态脆弱区、环境保护区的宜居性下降,对大气环境产生威胁。水利工程建设对项目区域的自然气候也会产生直接影响,工程淹没区域内的土壤经过长时间浸泡,水质发生改变,会形成其他有害健康的气体。土壤、水资源都将发生很大变化,对环境和气候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2水利工程施工及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

2.1合理运用现代化的设备与技术

时代的发展变化,也为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了变化。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取得了大幅提升,各类现代化的设备与技术已经开始大量引进水土保持工作中了。通过充分发挥出引进技术与设备的优势,能够显著提升水土保持工作的整体效率。为了水土保持工作的良好开展,还需要实行科学适当的管理措施,根据当地的实际地质情况定制出一套有效的管理策略,进而探寻出具有针对性的水土治理方式。加大可持续种植技术的宣传推广力度,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向好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水土保持工作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加大水土保持工作中的资金投入力度,对水土保持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与进步展开深度分析,从中发现重点与关键点,并总结经验,有助于建立一支更加专业的水土保持工作队伍。

2.2重视生态护岸工程

河道治理中应落实以环境促进环境发展的思想,加强生态护岸工程的建设,保证生态治理河道的思想落实。生态护岸工程是以建设良好河道岸堤生态环境来保证防洪、水利和水资源的功能。城市采取的措施是建立和优化污水处理系统,禁止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当中,而农村则应注重生活垃圾的管理,建立集体垃圾处理点,发展绿色农业技术等,减少生活和种植对地表水的污染程度。然后主要开展河道的水利工程建设,这其中要将防洪需求作为核心,做好河道弯曲度的控制,以此调节水流速度,提升防洪性能。同时在河道的护岸建设中要利用好树木和植物的稳固功能,发展绿化,以此提升护岸工程的寿命,也让河道护岸能够与河流形成一个系统的生态环境。最后在护岸的工程建设中要注意水体净化,可以在农村区域建立湿地区域,在城市做水中植物,以此提升水质净化功能。

2.3根据实际生态特点采取对应的修复技术

在水利工程中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应针对不同的生态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修复技术,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修复工作,尽可能地提高生态修复技术运用效果。首先,对于水资源相对充裕的地区而言,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结合该地区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合理使用地表水,如通过打井的方式合理运用地区水资源分布特征,同时结合禁止放牧等措施为植被修复创造条件,禁止放牧的标准应根据地区实际植被情况合理制定,可根据植被破坏严重程度划分等级,合理的等级划分方式保障不同区域的植被修复水平;其次,对于因为开发过度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而言,则应采取退耕还林等措施实现修复。以国家相关规定为依据,结合地区实际地质特征开展工作,针对坡度大于25°的区域而言,需重视林草地种植发展,并禁止在该区域进行农耕、农田开垦等活动,同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针对坡度小于15°的区域,需要结合周遭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加以优化,在不影响当地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引导当地居民优化耕作方式,提高生态环境修复效果。对于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的地区,需要根据该地区植被恢复所需时间确定一定时间的封山时间,结合补种等措施提高生态修复效率及效果。

2.4布置科学合理的防护岸结构

水利工程地下生态堤防设计结构施工中,须重视区域划分工作,保证河流的流畅性。实践过程中,水利工程生态堤防设计的建设需要优异的防护效果,以充分发挥生态堤防设计的功能,并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提升生态堤防设计自身的功能。在防护岸设计的质量检验过程中,应全面使用生态修复措施,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生态堤防设计质量,优化生态措施施工技术,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手段,延长水利工程生态堤防设计的使用寿命,保障周边生态安全,提升生态修复措施的全面性、科学性。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须充分落实前期的施工设计方案,保证水利工程生态堤防设计的使用性能。由于自然界具备复杂多样的河流形态,且具备多样化的生物物种,设计和施工团队在布置堤线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江河的自然形态,采取技术措施,以保存河道的蜿蜒区域、分叉的形态,避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工作人员在进行堤型的选择过程中,应立足于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重视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工作,并合理调整堤防之间的间距,采取合理措施加宽间距。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应在充分利用土地开发的同时,保护水资源,保证洪水泄洪时期的安全稳定性,合理保证河漫、河滩之间的宽度,充分发挥河流自身净化作用,保障物种的多样性。

结语

水利工程是水资源建设、民生工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与保障,其建设过程和使用对生态系统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孙晓岩.浅议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2(10):125-126.

[2]刘湘春,彭金涛.水利建设项目对河流生态的影响及保护修复对策[J].水电站设计,2011,27(01):58-61,66.

[3]韩荣生.关于水利施工项目管理中有关问题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5,(08):227.

[4]蒋平,李秀婷.关于水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0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