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7
/ 2

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研究

陈长军

莒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摘要:土地资源转型与社会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然而,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等各种因素,现阶段我国工程建设中仍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因此,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逐渐降低。基于此,本文展开相关研究,探讨了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的内涵,简要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推进土地利用转型和土地资源管理的措施,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型;土地资源管理;管理措施

引言:

一般来说,土地资源利用转化有两种形式,即隐性形式和显性形式。只有两种形式同时发挥作用,才能保证我国土地资源的健康发展。土地资源管理主要是国家根据目前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出台的管理措施。其根本目标是节约土地资源,使土地资源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在土地资源管理的实际实施中,离不开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支持。同时,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也会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

1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概念内涵

时代在变,社会在发展,土地实际上也发生了形态上的变化。不同时期土地形态的变迁。一般来说,这是土地利用的转变。土地利用变化一词是由格兰杰学者提出的。这个概念提出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研究。后来,土地利用改造的概念被引入中国和其他国家。最后,对土地利用方式转变过程进行了规范解释。不同时期同一地区土地利用发生了变化,不同时期同一地区土地利用绩效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事实上,土地利用转型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现代社会的土地是非空间型的。回望100年,我们会发现当时社会空间的主要形态是草原、耕地和林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转型速度加快,土地利用转型由单一利用向更高层次利用类型转变。土地资源管理。

在所有资源中,土地资源是最丰富的,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少。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但是土地资源是一定的,资源的早期破坏导致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土地资源需求刚性增加和供给刚性不足之间就会产生矛盾。矛盾会在特定时间激化,对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面对资源减少、何去何从的问题,主流思想家认为是时候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通过手段和方法的应用,确保土地资源这一国家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得到有效保护,使土地资源的可利用价值最大化。土地资源管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细致的工作,由专业部门人员承担,根据出台的政策进行有效保护,必要时仅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调整当前的土地关系。土地资源管理需要以土地制度和政策为基础,要取得良好的土地资源管理效果,必须完善制度和政策。

2土地利用与土地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

土地利用转型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化、科学化的实施步骤和方法之一。土地利用转型的成果直接体现在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方式、模式的创新上,而土地资源管理可以通过管理方式、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的创新,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创造良好的管理范围,为土地利用转型提供重要的驱动力。以下具体说明:

2.1土地利用转型对土地资源管理的影响分析

2.1.1退耕还林保护政策

在当前我国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创新转型。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过去一直奉行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极其不合理的,对土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荒漠化、滑坡、泥石流等诸多问题。,这不仅使实际的土地利用情况变得紧迫,而且形成了科学、实用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为了促进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解决现实中的紧迫问题,有必要积极推进土地资源利用结构改革。在转变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的过程中,党和政府强调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促进了部分土地生态环境的恢复,不仅保护了我国耕地资源,而且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已成为土地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贯彻和完善政策是管理部门的责任。

2.1.2土地转让政策

从根本上讲,在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中,成功转型是政策的先导,也是土地整体转型的重要保障。从这个角度来看,为了有效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我国相继出台了以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特征的土地流转政策,主要表现为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互换。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土地利用的规范化、科学化,还可以使农民成为土地规模经营的主体,这对建立现代土地利用制度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机械化技术和现代工具在我国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了土地利用方式的不适宜变化。要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应及时进行土地流转,引导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强土地资源现代化管理,通过管理方式的有效治理,确保土地利用向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2.2土地资源管理对土地改造的影响分析

2.2.1土地资源管理政策

从政策执行层面分析土地资源管理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具体来说,一是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土地资源管理政策实施对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制约作用不同;例如,现行土地集约利用制度的实施表明,要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必须严格控制土地利用,特别是呈现出促进工业用地向高科技园区集中、农业用地向工业用地集中的趋势。从根本上说,一系列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实施最终体现在土地利用方式上,这主要是因为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人类对它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无论是资源管理模式创新、制度建设还是模式变革,最终都将推动土地利用改革、土地利用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利用规模变化和具体发展规划建设模式创新。

2.2.2土地管理的经济手段

在土地资源管理中,运用经济手段是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提高资源管理部门积极性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主要包括制定地价和征收地租。而且在具体实施和管理中,要创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类型,达到科学管理土地资源的目的,这也将促进土地利用形式的转变。具体来说,土地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征收耕地占用税保护耕地,增加耕地面积,加强财政支出,对土地进行宏观调控,从而改变现有的土地构成类型,最终体现为土地利用结构的转变。

2.2.3土地资源管理项目

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是指通过工程管理技术和管理规划方案,进行土地整治、规划、开发和保护的大规模、大规模的土地管理活动。例如,对于荒漠化土地,土地资源管理项目通过实施和建设大规模造林项目来体现,在改变土壤养分组成、提高土地利用率、挖掘土地潜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改变了土地资源的结构类型。这样的管理项目数不胜数,真正能够改变目前土地利用结构失衡的状况,特别是对农村大量闲置、分散的土地进行整理和系统化利用,保证土地结构合理化,促进土地利用结构转型。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把土地管理放在首位,并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土地利用变化与资源管理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并且相互之间关系密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要及时转变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坚持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土地使用规范,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构建土地交易市场,加快土地市场管理,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张维宸.强化规划管控实现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6):14-18.DOI:10.3969/j.issn.1672-6995.2015.06.004.

[2]李伟.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实现集约节约[J].房地产导刊,2014,(2):24-24.DOI:10.3969/j.issn.1009-4563.2014.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