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空间规划策略初探——以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7
/ 5

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空间规划策略初探——以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胡佳蓬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杨浦, 200092

摘要: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一般是从以煤炭产业为主导的煤炭经济向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体系转变的过程。城市空间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将会因产业结构调整而发生空间格局演化及空间功能转变等现象。本研究以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案例,通过分析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面临的阶段性问题,揭示现状城市空间布局与经济转型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进而提出重构区域发展格局、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保障生态安全、产城融合发展四条主要空间规划对策,以期为同类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产业结构;空间规划;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

The Study on the Spatial Planning Strategy for The Economics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Based City: Taking Lul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s an Example

Jiapeng Hu

Shanghai Tongji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Yangpu district of Shanghai, 200092.

Abstract: The economics transition of coal resources city is commonly from regarding coal as the leading industry to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persified industries. Urban spac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whe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patial pattern and spatial function would be induced by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Lvl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i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case. By analyzing the phase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vl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urrent urban spatial layout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s revealed. And then, four main planning strategies, which is restructuring the patter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building a persified industrial system, ensuring ecological security, convergently developing of industry and city, are proposed to provide experie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ame type of cities.

Keywords: coal resource-based city;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patial planning :Lvl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引言

煤炭资源型城市是矿产资源型城市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因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且在一段时期内煤炭产业在整个城市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或支柱产业地位[1]。煤炭资源型城市在国家工业化能源和原材料供给中担任重要角色,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变,迫使煤炭资源型城市向更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转型[2]。煤炭资源型城市在城市功能、空间演化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在长期依赖资源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产业结构单一,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非资源型产业发育不完善等问题。同时由于过度开发煤炭资源,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并造成城市空间布局分散等城市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变,探索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路径成为国家发展的需求和重要研究课题。当前关于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包含了对城市社会结构[3]、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4-5]等方面的研究,如李荣、樊家荣等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空间结构、空间形态和生成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6-7];杨显明等学者动态追踪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全生命周期阶段的空间形态演化,对比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异同,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因素[8-9]。当前研究热点是对转型期城市内部功能空间和社会空间重构过程的研究[10-11121314]。然而现有研究在方法、内容等方面难以为城市转型发展的规划实践提供明确的引导。同时,煤炭资源型城市因其拥有特殊的政治、社会背景,还应根据不同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现状特点及问题,针对性地探索其转型发展的规划策略,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城市问题。

  1. 吕梁市转型发展的背景

    1.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

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城市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基础,美国学者路易斯·萨杰维拉(Luis Suazervilla)提出了城市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城市要素在城市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发展阶段称为城市生命周期[15]。国内学者通过对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实际的研究,总结出资源型产业一般会经历五个阶段的生命周期,包括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转型期和衰退期。煤炭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中需要减轻资源型产业生命周期对城市的影响,最终发展为综合性城市[16]

    1. 吕梁市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1. 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吕梁转型发展

2010年设立了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强调了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意。在2012年提出建设山西省转型综改示范区,强调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应以循环经济和技术进步为基本路径,全面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离柳方中城镇群的产业发展集聚区,是新型工业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未来将会与山西省转型综改示范区在产业转型配套、科技创新支撑、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协同日趋频繁。山西省转型综改示范区的建设将为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带来全新的产业格局和发展机遇。

      1. 转型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

吕梁市作为成熟型煤炭资源型城市,全市含煤面积1146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54.3%,保有储量420多亿吨。目前城市资源开发处于稳定阶段,资源保障能力强,是现阶段我国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的核心区。尽管如此,吕梁市必须提前谋划城市转型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避免出现转型乏力的困境。

  1. 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困境

    1. 吕梁市现状产业结构

吕梁三产结构近9年来无明显变化,第二产业占绝对优势(图1),主要为煤系产业。随着2017年《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等政策的批复,吕梁市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多元,原煤相关产业比上年增长速度均有明显回落,化学制造、酒业、有色金属等产业增长速度有显著提升,初步形成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多元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虽然转型的步伐正在加快,但吕梁市整体经济依赖传统煤炭产业的局面仍未有根本改变。从2018年吕梁市的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呈现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特点。在第二产业中(图2),煤炭相关产业占比超50%,资源依赖型的工业品初加工占比超80%,可见目前吕梁市产业门类较少,以煤、冶金产业为主,煤炭产业链较短,处于产业链上游,对资源依赖程度严重。煤炭产业链的低延伸度及高能耗性,使得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充分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大型龙头企业多是对矿产资源依赖很大的煤炭工业、焦炭工业、冶金工业等,且尚未形成辐射范围广、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总体而言,吕梁市现状经济稳定性较差,发展动力较为单一。

611b459184c0f_html_f3826feec9c7ceb9.png

611b459184c0f_html_f2f53ca77edcc2cb.jpg

图1 2011—2018年吕梁市三产结构变化

图2 吕梁市产业类型所占比重

在市域产业布局方面,吕梁市现共有8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规划中各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煤焦化工、煤电铝材、大数据、白酒、光能、机械制造等产业,按照“错位发展、差异竞争、优势互补”的发展理念协同发展。然而大部分经济技术开发区现状仍是以煤系产业为主导产业(图3),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中容易与其他经济开发区产生同质化竞争,产业缺乏竞争力。

611b459184c0f_html_a78c5bfd423271cc.png

611b459184c0f_html_d7e9368410098ffa.png

图3 吕梁市各县市现状优势产业分布图

图4 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现状产业布局

    1. 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现状特征与问题

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吕梁市的8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整合了现代服务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先进制造产业园三个园区,规划管辖面积36.7平方公里,是整个吕梁市产业园区的综合服务中心。其中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先进制造产业园位于吕梁市离石区,规划面积分别为10.5平方公里和11.2平方公里;现代服务产业园位于吕梁市离石区和方山县大武镇境内,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依托吕梁的资源优势和国家政策支持,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以煤炭产业链为主,逐渐向大数据、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转型。基于其目前的发展情况、产业布局和人居环境等方面特征,在城市转型发展中面临如下难题:

  1. 区域协同发展不足。吕梁市由于中心城市规模不够,市场腹地不足,造成中心城区首位度较低,区域发展引领和辐射带动能力弱。另一方面,吕梁市远离区域交通干道,存在纵向交通短板,并且现状路网结构尚未形成以吕梁为中心的多向辐射状的高速公路交通骨架,是离石区地理中心区位与区域发展中心错位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2. 产业转型压力明显。吕梁经济开发区作为新型工业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现状土地使用性质主要以工业仓储为主,产业仍以煤系产业为主(图4),发展动力单一;科技产业发展程度较低,军用科技资源转化率较低;受地形影响可用建设用地有限,但现有企业普遍存在用地效益较低和土地资源利用粗放等问题,未来将难以承载科技资源与企业的发展。

  3. 城市发展空间受自然环境约束。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吕梁山腹地,黄土丘陵、沟谷梁峁遍布全区,生态敏感性较高,可开发空间稀缺。同时,离石区经济社会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已超过其生态承载力的阀值,对生态系统的过重消耗会导致城市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

  4. 产城分离与基础设施较为缺乏。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现状用地以农田和分散的村庄建设用地为主,产业用地大多集中布局。居住用地主要由农村居民点组成,居住环境较差,并缺乏与住宅建筑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

  1. 城市经济转型背景下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策略

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未来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应处理好能源基地职能发展与综合型宜居城市建设的核心矛盾,通过转型发展为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的综合型城市。

    1. 重构区域发展格局

基于区域发展规律研究,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整合、优化现有工业园区规划布局,实施以重点园区为引领的发展模式,依托城镇发展轴带,重构市域产业格局。

在宏观区域层面,晋陕蒙煤炭“金三角”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资源集中地,吕梁作为晋陕蒙煤炭外运中通道上的重要枢纽,应通过青银高速、太中银铁路、瓦日铁路的建设,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联系,深度参与省际层面的经济合作,增强自身的区域影响力。同时,构建客货分离的专用通道,形成快速高效的道路体系,也推动了吕梁成为省际区域合作的“门户”和战略性节点。

在市域层面,吕梁13区县8大经济开发区目前都是依靠区域资源,尤其是依托矿产资源优势,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初级加工并形成初级产品来实现经济增长,为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现阶段各区县各自进行科技研发效率较低,急需整合、优化全市各区县的资源,引领发展方向,进行综合治理,实现产业升级。因此,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总部经济”是吕梁市产业升级、品位提升的动力引擎。未来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应将企业总部集群布局,根据周边其它县市及经济开发区的资源优势将生产制造基地分散布局,并为其为提供平台、服务和人才,以形成辐射周边城市的产业集群,总体实现要素依赖性分工,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

表1 吕梁市域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产业布局

经济技术开发区名称

园区发展主要产业

规划管辖面积(km2

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

大数据、现代服务、先进制造等

36.7

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煤电铝材产业、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环保

20

岚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高端精密制造、矿用装备制造

17.3

交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型煤化工、大数据、新材料、生物工程和医药化工

54.8

文水经济技术开发区

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和特色轻工产业

33.2

汾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白酒酿造业、文化旅游、市场营销、商贸物流

35.8

孝义经济技术开发区

煤系化工产业、铝系深加工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

78

交口经济技术开发区

煤电铝材深加工、精密铸造

10.7

离石区是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最重要的经济腹地,开发区的产业发展首先应以离石区的经济发展基础为依据,并紧密结合“离柳方中”城市群组团的产业特征,制定契合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战略。因此在“离柳方中”一城四区城市群中,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承担聚集商贸服务业的分工,周边地区则主要承担新型制造业产业的分工(图5)。周边区县应当发挥好自身优势,错位竞争,围绕中心城市——离石区的产业发展,为其提供生产原材料、上游产品,同时可以享受中心城市带来的高端技术与先进理念,从而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离石区通过和各区县的协同发展,实现各种要素与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提升地理区位中心优势,增强中心城市吸引力。

611b459184c0f_html_7b0018bdad386a79.jpg

611b459184c0f_html_85f771f4bbdae734.jpg

图5 吕梁市域产业格局规划图

图6 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功能布局图

    1. 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

为实现国家能源基地的技术领先和城市的平稳发展,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转型发展应推行主导产业精深化和产业结构多元化,形成若干支柱型接续替代产业,同时以就业、富民、脱贫为导向,大力发展就业保障型产业和服务业。

改善产业结构,提升服务业比重,向更均衡的产业结构发展。立足吕梁自身产业特色,以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充分发挥各市县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打造服务市域13个市县及8个开发区的总部经济服务中心。推进资源共享,错位发错,深化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着力打造资源深度转化加工基地。按照“一区三园,留足空间,错位发展”的原则,打造铝基新材料、煤基新能源、大健康、大数据四大支柱产业。

丰富产业门类并延伸产业链条。以高端产业为核心,以综合性服务为引擎,发展以总部管理、科技研发、金融服务、物流仓储、成果展示、文旅创意多元混合的总部经济引领区,促进全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由资源型城市转变为“资源+”城市。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个产业园区将形成不同的功能布局(图6):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是吕梁重要的产业综合服务核心,提供科技研发、商业商贸、大数据等服务,重点培育科研转化、数据服务、互联网+、健康食品制造、新制造等产业作为支撑。同时依托山洪廊道构建多条生态廊道,强化生态培育,发展郊野游憩等生态配套服务产业;先进制造产业园区作为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重要的循环经济发展集聚区,以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制造等新兴产业为支撑,同时是吕梁东部现代物流中心、健康产业与休闲养生产业发展集聚区;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将形成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研发、成果孵化、人才集聚和行政办公的中心,以创建山西省经济转型示范区和现代化生态宜居新城为目标,承担自主创新和现代服务的主导功能。

优化市场环境,强化总部经济的主导地位。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应加强规划统筹,引导产业向重点园区和集聚区集中,加快培育一批资源深加工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采用战略资源集中于产业园区、常规资源分散于具有资源优势的其他地区的总部经济空间布局模式,提升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知识密集性、经济集约性和产业延展性。

综上所述,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将成为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区域合作发展的关键推动力。

    1. 保障生态安全

基于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态本底条件与发展现状,未来开发区的建设应与城市发展同步推进,既成为市域的经济增长极,也是生态安全的科技新区,引领吕梁绿色发展。

尊重山地生态格局、强化生态空间结构。首先,对于资源开采后的生态修复问题,应对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七个煤堆场实施生态修复,未来将通过建筑改造、景观优化等方法进行功能置换,以实现城市棕地的修复与再利用。其次,由于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受地形条件和生态资源分布约束,在构建全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应以组团布局模式整合土地资源要素,以集聚布局为重要原则,按照专业园区进行项目空间布局和安排,提高产业集群度和企业聚集度,促进内部企业有机增长,避免蔓延扩张,并有利于适应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有效统筹开发时序。组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依托高速公路、铁路、水系等要素,预留六条防灾廊道与生态廊道,打通城市生态“绿脉”;以现状丰富的水网和周边山脉为基础,以生态绿廊、道路绿网、公园绿地三大系统构建网络化、层级化的生态系统格局(图7)。

树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将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与环境保护统筹发展。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引入应在明确各园区主导产业类型的基础上,定位绿色发展重点领域,设定门槛引进优质企业,促进园区产业低碳循环、链式发展。现代服务产业园与数字经济产业园作为吕梁“新经济”的样板区,园区的产业要全面实现绿色发展,大力引入低能耗、低水耗、低污染的绿色产业。先进制造产业园应积极发展“静脉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工业园,向“精”、“深”方向延伸产业链条。

611b459184c0f_html_5de97b8e7ecc9811.png

611b459184c0f_html_95489fa8428be282.png

图7 绿地结构规划图

图8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1. 产城融合发展

在我国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开发区内的产业逐渐开始与城市功能相互融合、与城市空间重新整合。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用地与吕梁市中心城区的扩展相互交织,因此应强调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实现以城促产的“产城融合”格局(图8)。

611b459184c0f_html_acac000ecdd62bd5.png

图9 功能混合布局示意图

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首先应根据各片区的发展定位,整合存量空间,构建满足片区内就业人群需求、符合产业发展定位的配套服务设施。现代服务产业园与数字经济产业园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可通过构建小型园区将企业办公楼、科研办公楼、会议会展中心、餐饮购物、商务酒店、休闲娱乐等功能空间混合布局,为园区内外的市民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先进制造产业园可根据产业定位,整合存量空间,促进生产与生活与周边村镇进行互动发展,通过环境改造、建筑改造、服务设施完善、商业设施业态调整等手段优化居住空间和生活环境,使旧村镇在产业园区转型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集聚产业人口,促进社区的成形,从而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此外,在用地性质上,服务设施配套应兼顾居住区与工业区发展,例如在服务中心、居住区与工业区的交界面布局商住或产研类混合用地,以增加用地功能的开发弹性(图9)。

在当前国家提倡土地集约利用的前提下,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需要以精细增长的理念,进一步统筹土地经营,提高利用效率。未来应逐步形成相邻区域的共享服务圈、共享创新平台、共享管理平台等协作模式,以解决现状增量空间有限、用地空间局促的问题,并促进产城同步发展。现代服务产业园与数字经济产业园与中心城区在空间联系紧密,融合发展,未来应在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基础设施方面应统筹考虑,实现产业互动、服务共享、交通对接、空间互联的格局。同时应为未来的新城市中心职能预留发展空间,配置居住、教育、文化和体育休闲等多种功能,力求形成功能融合、服务完善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1. 结论与展望

城市空间重构是产业结构演替过程中不同经济活动对经济区位的竞争和重新分配[17]。在吕梁市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未来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应把握好成熟期良好的经济实力通过改善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发展为综合型城市,以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面临的阶段性问题,揭示现状城市空间布局与经济转型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从区域协同、产业体系、生态安全、产城融合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城市经济转型背景下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策略。然而不同资源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具有不同的空间发展特征及转型问题,认为在后续的研究中应不断建立和完善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体系,并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和总结转型模式与模型。

参考文献

2013年国务院颁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 年)》将吕梁市列为成熟型煤炭资源型城市。

1] 刘耀彬. 我国煤炭城市分类及其发展路径分析[J]. 中国矿业, 2006(09): 29-33.

2] 余建辉, 李佳洺, 张文忠. 中国资源型城市识别与综合类型划分[J]. 地理学报, 2018, 73(4): 677-687.

3] 焦华富. 试论煤炭资源城市人口自然结构的演化特征: 以淮南、淮北市为例[J]. 经济地理, 2001, 21(4): 423-426.

4] 马清裕. 关于矿区城镇合理布局问题的探讨[J]. 城市规划, 1981(2): 20-31.

5] 焦华富. 中国煤矿城市发展模式研究[D]. 北京: 北京大学, 1998.

6] 李荣. 从煤矿城市到山水城市: 淮南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 南京: 东南大学, 2003.

7] 张玉民, 郑甲苏. 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重组战略模式研究——以山西省孝义市为例[J]. 城市规划, 2010, 34(09): 82-85.

8] 杨显明, 焦华富, 许吉黎. 基于发生学视角的淮南城市城市空间生长过程、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 2014, 34(5): 563-570.

9] 杨显明, 焦华富, 许吉黎. 不同发展阶段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对比研究: 以淮南、淮北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1): 92-105.

10] 许吉黎, 焦华富. 成熟期煤炭资源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 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J]. 经济地理, 2014, 34(1): 61-68.

11] 姜海宁, 张文忠, 余建辉, 张建伟. 山西资源型城市创新环境与产业结构转型空间耦合[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02): 269-283.

12] 胡语宸, 刘艳军, 孙宏日. 城市增长与收缩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20, 40(09): 1450-1459.

13] 孙青林, 胡晓鸣, 王思源. 新时期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规划应对——以《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18, 25(08): 5-9.

14] 魏冶, 张哲, 修春亮. 煤炭城市转型中的社会空间结构: 以阜新为例[J]. 地理科学, 2011, 31(7): 850-857.

15] Keeble D E. Industrial Location and Planning in the United Kingdom[M]. London: Methuen, 1976:31-45.

16] 宋飏, 王士君, 王雪微, 等. 矿业城市生命周期与空间结构演进规律研究[J]. 人文地理, 2012, 27(05): 54-61.

17] 杨显明, 焦华富. 转型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重构——以淮南市、淮北市为例[J]. 地理学报, 2016, 71(08): 1343-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