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感恩教育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7
/ 2

浅谈感恩教育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金卓

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幼儿园 215625

幼儿期是人的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发展幼儿的情感,对幼儿进行感恩启蒙教育,促进他们的社会行为的形成,对幼儿个性、社会性以及道德品质和社会化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既能促进感恩教育的形成,又能对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乃至整个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感恩教育是一个多维度内容丰富又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人文情感教育。

一、感恩与感恩教育

感恩,即感怀恩德,是主体对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表示友好及回报的过程,是每个人都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说文》中曰:“恩,惠也”。《现代汉语词典》讲:“恩即恩惠,就是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感恩是“对别人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教会孩子如何做人的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一个良性教育,在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同时,也有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因此,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是很重要的。

二、感恩教育与社会化之间的关系

当前幼儿之间频繁发生冲突,独生子女自私自利、娇蛮任性,需要心理咨询的青少年逐渐增多,青少年犯罪、暴力事件逐渐升级,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代沟增大、争吵逐渐增多,人们在寻找这些社会问题的根源时,往往将矛头指向教育的弊端。人格心理学认为,人在6岁以前就已经奠定了其人格基础,后期的教育与塑造只能在这个基础上起作用。这些社会问题凸显出早期教育中感恩教育的不足,没有得到良好的感恩教育,至使社会化现象日益严重。感恩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情感教育必须贯穿于人一生的教育之中。而一生之中,幼年时期的行为习惯,对日后的生活和学习将产生重大影响。对幼儿进行感恩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因此要及早施教,尤其是在儿童道德品质培养方面,其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需要成人全面、及时的引导。“不感恩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一些人没有很好的完成他们的道德社会化,在性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期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形成自私自利,或是偏执等个性,阻碍了社会性的发展。所以说,幼儿阶段的感恩教育是后期感恩教育的基础。

儿童感恩意识的获得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一个逐渐学习深入感知的情感思维过程,3-6岁的幼儿自我中心思维的模式较强,也是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感恩教育就是在幼儿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对其实施识恩、感恩和施恩的过程,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确保身心健康的发展和社会化的形成。

三、加强幼儿感恩教育增进社会化的具体措施、方法

(一)在家庭中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的策略

1.家长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相符教育策略。

在儿童发展自我中心阶段,尤为重要。既要避免幼儿产生逆反心理,又要抓住日常生活的小事,进行正面有效积极的引导,培养他们的感恩意思和行为。

2.家长要把握好幼儿知恩感恩施恩的度,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他们能够敏锐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感恩现象,并为之做出相应的感恩行为。一味的索取和一味的付出都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要引导他们正确的感恩行为。

3.让感恩行为成为幼儿自觉自愿的行为,而非表现或一时兴起所产生的。感恩教育不应停留在表面上,而要落实到儿童的行动中,更应与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结合起来,即在促进其人格健康和人际和谐的同时,还应注意其知识经验的增长和认知与行为能力的提高。

(二)幼儿园对感恩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

1.教育贴近生活,增加生活中感恩教育活动的素材,提高教育意识。

2.学习基本的礼仪、掌握正确的礼貌用语与感恩施恩行为。争做文明礼貌的好孩子。

3.大班孩子的独立能力、自理能力和责任感的培养。

(三)研究家园合作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通过情感体验法、榜样树立法、角色扮演法、家园互动法来影响和教育孩子。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为幼儿提供仿效的榜样,采用情景表演讨论纠错的方法,根据社会认知冲突理论,设计了问题和问题情景,并使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爱长辈的行动影响孩子。另外,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荣誉感。根据孩子年龄,经常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做一些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做事能力,鼓励和支持孩子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也可通过亲子活动、家园同乐活动,专题讲座等,帮助家长了解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感恩教育称为促进社会德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幼儿进行感恩启蒙教育,既是培养幼儿的基础,也是社会实践的教育内容。它对幼儿个性的养成和社会化的发展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注重幼儿感恩教育,必须从小做起,有意识的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积极培养他们对感恩、施恩行为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儿童的自尊心与责任感,使之养成良好的个性、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