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让品格提升“落地生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8
/ 2


劳动教育让品格提升“落地生根”

孙玉屏


太仓市高新区第三小学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得到的。——爱迪生

劳动创造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它是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劳动让人变得高尚,是每个人都必备的基本素质。但是多年来随着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的重视,青少年交出的一份份“劳动”试卷也令人堪忧,他们大都缺少必要的劳动体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曾做过一个中外各国小学生每周参加劳动的时间。调查结果显示,各国小学生平均每周参加劳动时间分别为: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而我们中国仅仅只有12分钟。

2020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将劳动教育视作育人的重要载体,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提升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得精神滋养,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无论是家庭、学校、社会都要重视学生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同时,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让品格提升“落地生根”。

一、崇尚、尊重劳动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是一个人自我提升、自我实现价值的重要途径。劳动会让人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所以我们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劳动者。

对孩子们来说,身边那一个个辛勤劳动的普通劳动者都是值得学习的榜样,他们就像一本本鲜活生动的“劳动教科书”,学校要做的事情是需要通过开展一些有意思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翻阅这一本本教科书,去发现、感悟这些劳动者身上的美,进而去模仿他们的行为。

1.为“校园劳动者”点赞

校门口的保安叔叔、家长义工;校园里的老师、食堂师父、清洁工阿姨、图书管理员,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每天都在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孩子们创造安逸舒适的校园学习生活。学校可以组织孩子们去观察他们每天的劳动,并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的辛勤付出,体会他们的劳动之美。在观察、走访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到校园“最美教师”、“最美家长志愿者”、“最美后勤工作人员”的评选活动中,以此来表达对校园里劳动者的最为真诚的感激之情。通过这样的宣传走访活动,使校园里劳动者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立起来。

2.为“辛勤劳动者”写生

孩子们总会有一天要离开校园,踏上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校应该及早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让他们尽早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感受劳动的成就感,体验劳动的艰辛。

学校可以在五六年级学生中每学年轮流停课一天开展“我是学校小主人”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到学校的适合的服务岗位中,如图书馆整理图书、分发书刊报纸;校园保洁,垃圾分类工作;食堂择菜、分饭菜、清洁工作;校门口接待来访人员登记工作;后勤修理教室物品……假期里,中高年级有条件的孩子可以跟着爸爸妈妈到单位,融入家长的工作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中,还要注意引导孩子们去观察、记录、学习身边的劳动者的工作情况,用心体会每个行业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真切地懂得美好的生活只能靠勤劳的双手创造,从中获得职业启蒙,激发对每一份职业及每一位劳动者的尊重。

3.为“自觉劳动者”设岗

校园是对孩子们进行劳动教育的一个极好的场所,学校要通过相关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其置身校园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用自己的力所能及的劳动让校园变得更加美好。学校可以成立学生义工队伍,在中高年级学生中招募小义工,让孩子自觉地参与到校园服务中。少先队大队部要加强小义工的组织管理工作,让每一位义工明确自己的工作岗位、职责,并指导他们规范履职。学校也将参与义工服务的时长纳入三好学生评比等评优评先活动中,激励学生能主动参与服务,自觉劳动的积极性。

二、学习、体验劳动

对学生开展劳动习惯和技能的教育要围绕学生的生活来开展,劳动技能的学习,劳动习惯的养成,必然是劳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1.与生活融合—— 争当技能小达人

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年龄、心理,设计每个年段学生要掌握的劳动技能清单,落实自我服务和为家庭服务内容:如一二年级学会整理自己的衣物、书包书桌;三四年级学会清洗自己的小衣物、红领巾;整理自己的小书柜、房间;学习择菜、洗菜、淘米、摆碗筷、浇花等;五六年级能在家长指导下学习制作简单的饭菜、小点心;学习套被套、换床单……

学校还可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以及各类教学APP发布任务清单和简单的微课,鼓励家庭配合学校指导孩子开展劳动技能学习,并利用V校、人人通等APP进行劳动技能打卡活动,劳动体验日记记录,全方位展示孩子们的劳动成果,并评选出生活技能小达人,让孩子们在学习家务技能中学会自理和自立。

2.与节日融合——完成亲情作业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元素,除夕、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都是我们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是学生学习、体验劳动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将劳动教育、体验与传统节日相融合。

节日里,孩子们可以跟着家人一起学做节日美食:饺子、馄饨、元宵、粽子、月饼……可以动手制作风筝、除夕,孩子们可以跟着父母一起学包饺子、共同打扫家庭卫生;元宵节,可以动手搓上一盘香甜可口的元宵;清明节,和家人一起制作漂亮的风筝;端午节学习包不同形状,不同口味的粽子,编一条五彩绳,绘一个彩蛋;中秋节一起制作美味的月饼……孩子们在参与学习、体验劳动技能的同时,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认同感。

三、热爱、感恩劳动

劳动成果的展示、欣赏,是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是一种分享和相互学习的方式,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和自我价值的体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促进学生对劳动价值与意义的认知,并因此热爱劳动,享受劳动。

学校可结合六一、元旦等节日,开展红领巾爱心义卖活动,活动中,设立专门的劳动作品摊位,所售商品全部是学生自己劳技课上的作业,生活中的变废为宝的作品以及孩子们在家长指导下的一些布艺、绿植、美食、编制等作品。义卖所得款项可以进行扶贫帮困。

很多学校都有校园小农场,老师们可以指导他们将精心种植收获的农产品送到食堂,制作成一盘盘美味的菜肴让大家一起品尝。

当孩子们的劳动成果转化成经济价值时,他们的劳动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会让他们深深地喜爱上劳动,这也能让孩子们学会更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也培养了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热爱劳动,是每个学生必备的品质。参加劳动,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磨炼。学校应当充分重视挖掘劳动本身所包含的教育价值,将劳动教育置于生活的场域,丰富劳动教育资源,拓宽劳动教育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各类劳动实践中,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获得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情感,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