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文脉”延续为核心的城市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8
/ 2

以“城市文脉”延续为核心的城市设计研究

李超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190

摘要: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发布,国家已经提出了未来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这意味着我们将摆脱以往“求快求量”的扩张式建设,向“求质”的方向发展。注重城市更新,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宜居性,打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本文主要分析以“城市文脉”延续为核心的城市设计研究。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文脉;高质量发展;历史文化

引言

“文化”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历史人文气息也是衡量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标准,是人们与这座城市产生“乡愁”“故乡情结”的情感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让城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让居民“记得住乡愁”。在今后的城市建设和更新工作中,“城市文脉”的保护与延续将是重中之重。

1、城市文脉的构成要素及表现层面

城市文脉犹如城市的血管,为城市输送着源源不断的血液。而血液即“文化”,它包含着城市历史文化和文化传统。在现阶段的城市文脉研究当中,普遍认为城市文脉是由显性、隐性两种构成要素组成的。显性要素由自然环境、建成环境等物质形态的要素构成;隐性要素由社会文化、行为模式等意识形态的要素构成。城市文脉在城市中的具体表现,主要划分为景观、城市、建筑三个层面。城市历史文化的传达途径,是通过城市文脉构成要素在三个层面的渗透和体现实现的。

2、基于“城市文脉”的城市设计

2.1重视城市建设中的文化认同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城市也面临着快速变化。传统的消除一直被认为是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受到批评。我们应该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城市发展,把城市视为文化遗产的积极力量。事实上,许多事实证明,现代主义的发展正是传统日益集中到大城市的过程。例如在广州和上海,博物馆、美术馆等通过展览等建立起来的。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传统以另一种新的创新形式的发展。这也意味着摩天大楼和历史文化遗产不是相互排斥的;如果配置得当,它们可以完全兼容、相辅相成,并以全新的方式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不仅需要客观地对待城市发展的现实和意义,而且需要了解文化的含义和范围,摒弃不容忍和狭隘的思想,并努力在次基础上在城市建造者之间达成共识毫无疑问,这对各国和个人来说是一个重要和密切相关的问题。弘扬文化就是拥抱美好的生活对国家来说,保存和传承历史遗产一直是实现民族特性和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2.2认识中国城市的文脉,提炼城市文脉主线

中国历史悠久,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环境不同于历史遗址、古建筑或古物,不能完全由博物馆或风景名胜区承载。城市环境的遗产完全依赖博物馆、老宅、绘画场所和其他形式,这将导致无法有效启动和支持发展的困境。城市语境是一种独特的空间构造语言和城市表达逻辑,是一个与各种文化要素交织在一起的完整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环境在城市建设中继续发展,深入城市生活各个角落的丰富历史和文化精华。从东方设计的角度进行城市规划和设计,要求设计师深入了解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然后有效地加以完善。以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为例。历史和文化遗迹载有城市背景下的许多重要内容,是城市历史的见证和城市背景的载体。当前,在中国城市旅游中,历史文化遗迹已成为重要的宣传地图和游览节点。然而,大多数城市未能将历史和文化遗迹与城市环境充分联系起来,只把它们看作是文物保护或风景名胜区的发展,从而使当地文化旅游的主线和内容分散。事实上,无论是名人的故居还是历史遗迹,它们都是建设城市环境的重要纽带。如果一个城市能够把这些历史和文化遗迹串联成一个语境,它就能凸显出城市的独特性。例如,南京提炼“民国历史文化”,将其融入旅游发展,建立具有城市特色和认可的旅游路线,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2.3延续好城市的历史文脉,更需要从冻结式守护走向活化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传统思维主要局限于修补性保护,并止于观赏性利用的层面。这种冻结式文化守护在短期内虽能起到围栏式的保护作用,但从长远来看既不利于文物古迹的长久存续,也有碍城市文脉鲜活地嵌入到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当中。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应将文化永续保存作为第一要务,让城市的自然、人文、旅游等资源与市民生活、商业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之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让城市文脉在新的发展格局中焕发出蓬勃活力。惟其如此,才能令城市成为一座更具人文情怀、文化底蕴和文明特质的“文化名城”。

2.4建筑层面

建筑是城市文化的基本载体,也是城市文脉的具体表达。建筑形式的发展和变迁也可以看作人类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人类发展至不同的阶段时,对建筑的要求也不一样。建筑是城市系统中的一个要素,要素构成了整体,反之整体也会约束要素。建筑在城市中是不能特立独行的,要尊重和考虑城市的整体环境和空间结构。城市中的建筑在设计起始,就应该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无论社会和科技如何发展,建筑的形式如何变化,其外表与内涵都应该体现出城市独有的特色,建筑的设计应该将城市文脉的隐性要素进行提炼,将其转化为具象的建筑设计构成要素,通过建筑的表达将城市文脉渗透到城市形象中。例如,兰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其设计语言取材自黄河岸边,由河水冲刷形成的黄河石。

2.5景观层面

城市和景观之间的关系就是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它是自然环境与城市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城市作为巨大人工物,它与自然环境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城市文脉在景观层面的体现是将自然环境与城市进行统一与和谐,以体现“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随着现代城市的崛起,城市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甚至产生对立,导致许多“城市问题”的出现。针对这些问题,学者钱学森曾在1990年提出“山水城市”的理念。每一座城市都有与其相呼应的独特自然环境,在城市设计中,应当从自然环境中提炼其特征,将这些特征应用在城市设计中,达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呼应。建筑师马岩松主导的北京中央公园广场项目就是一种尝试。从另一方面来说,城市应当合理、正确的运用自然环境,将自然环境引入城市,通过构建视线廊道、贯通道路等手法,让身处城市中的人能够“见山”、“望水”,构建城市“山水人文格局”

2.6历史与文脉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一座城市的鲜明个性与文化底色,则是其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显著标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更新绝不是修修路、砌砌墙、种种树,或是大手笔地进行拆建、翻造,而是应努力避免“千城一面”的共相,彰显自身的独特韵味。城市中许多传统街区、古建筑、文物等承载着地域文化和情感记忆,共同铸就这座城市的辉煌过往。这不仅是城市魅力的集中体现,而且也是城市发展继往开来的深厚基础。

结束语

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历史文脉的背书,城市文脉的体现与延续是提高城市品质、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在城市设计中三个层面,运用和体现城市文脉的显性、隐性要素,做到对城市文脉的延续,成为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 操小晋.基于城市文脉的城市设计研究[J].城市,2020(4):28-33.

  2. 王林,莫超宇.城市更新和风貌保护的城市设计与城市治理实践[J].规划师,2020,33(10):135-141.

  3. 吴云鹏.论城市文脉的传承[J].现代城市研究,2019(9):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