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数学更精彩——《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

/ 2

动起来,数学更精彩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

杨绪轩 ¹ 宦霁芳 ²

湖北省 襄阳市 保康县寺坪镇中心学校 441604 湖北省 襄阳市 保康县寺坪镇小学 441604

一、解读教材、领悟内涵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内容是今后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的起始课。

本学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探索图形及其相关关系的愿望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认识图形,进行探索。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是不同的,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三角形。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4—6年级学段的要求,即:“了解简单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解决问题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数学充满探索与创造”,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 培养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对应底边上高。

二、精心安排、巧设活动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体验中学习数学”。

根据上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本节课我采用直观演示、引导探索、讲解示范、操作发现等方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发现数学知识。将观察发现、操作比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

(一)创设情景,直接引入

开课之前和学生一起欣赏两幅图。一幅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埃及金字塔,另一幅是具有现代气息的跨江大桥。学生直接感受古代与现代生活气息,唤起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在图片中找出三角形,感受三角形的应用。之后,直接引入新课:“三角形的认识”。

(二)自主建构,探究特征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共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尝试研究,探究特征

先让学生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你是怎样画的?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感知三角形的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然后,学生尝试概括三角形的含义,通过动画图形,结合书中的定义,重点理解“围成”的意义。

第二层次:尝试操作,体验画高

三角形高的认识及画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导入高和底的概念时,我应用多媒体动画效果,直接演示了高的“形成过程”。然后提出问题:三角形有几条高?学生带着自己的猜测进行自学,探究活动更具有指向性。展示交流之后,再次应用多媒体演示对应底边上高的画法,深化了底和高的一一对应关系。在之后做一做的练习中,结合直角三角形的例子,提出问题:如果把另一条直角边看成底的话,高是哪条线段。结合高的定义,学生发现第一条直角边为高,初步感受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互为底和高,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第三层次:实验解疑,探索稳定特性

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不容易理解,在这里分两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从唯一性的角度来理解。我给每位同学发了7跟小棒,让他们摆一个三角形和四边形,通过操作和与小组其它成员对比,学生认识到:小组成员摆出的三角形大小和形状都是一样的,而四边形的形状和大小确不一样。初步从唯一性的角度去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第二个层次,从牢固的角度去理解。我在课前用木板制作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模型,请学生上来拉一拉。在对比实验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并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结论,激发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接下来,学生举出生活中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应用的例子,感受图形特性的应用价值。

(三)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练习的设计上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做到有的放矢,力求用最少的时间,精炼的题目,获得最佳的效果。

  1. 课后反思、总结提升

本节课我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探究三角形特性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