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编导教学课堂管理思考——以工作坊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舞蹈编导教学课堂管理思考——以工作坊教学为例

刘冰

北京舞蹈学院 100081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教学质量是高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而课程是实施教学的最基本场所,要实现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提高,树立“以人为本”的课程质量管理观。本文内容是基于对北京市属高校一流专业建设——舞蹈编导专业大师工作坊的课堂实践管理跟踪,旨在利用该个案的局部研究,抛砖引玉,进行舞蹈编导课程管理的整体思考。


关键词:编导教学 课程管理 工作坊



一、何谓工作坊

按照牛津词典的解释,工作坊(Workshop)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生产或修理物品的空间,另一种是将一群人聚集在一起,针对某个主题或项目,进行深入的探讨或实践。1960年代美国的劳伦斯·哈普林(Lawence Harplin)将工作坊(workshop)的概念引用到都市计划之中,成为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们思考、探讨、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甚至在争论都市计划或是对社区环境议题讨论时,成为一种鼓励参与、创新以及找出解决对策的手法。德国从包豪斯学院起,在近代技术教育中普遍推行了工作坊教学模式。该模式具备知识的开放性,倡导经验交流而不是理论灌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分享中,根据既定的主题,以集体讨论和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式,探究个体所需的教学成果。工作坊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不拘一格,教师在制定阶段性学习任务后,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组建不同的小组结构,以自身为学习的起点和切入点,获取教学任务的理想结果。舞蹈编导教学工作坊,承接上述理念,在媒介、受众和观念不断更新的当代艺术新环境下,也呈现出与传统相异的现代教育组织形式。作为舞蹈编导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大师工作坊所倡导的拓展性和包容性让师生在各种风格和理念的交互中收获颇丰。如何实施好课堂组织和管理,对于舞蹈艺术教育的实践路径也提出了新的思考。


  1. 工作坊教学在舞蹈编导课程中的应用


在北京市属高校一流专业建设——舞蹈编导项目的支持下,编导课堂教学在原有模式基础上,开拓了工作坊教学的重要形式,诸多国内外编导开展了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教学内容尝试,学生在课程中拓展了编创思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游戏思維

在游戏中学会观察。观察是思维主体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官,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搜集、描述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而观察力则是在有目的、有选择的认识事物过程中,抓住事物本身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思考,从中找出事物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能力。工作坊中,用游戏的观察力思维编舞成为专家授课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的工作坊中贯穿一个不变的环节:做游戏。大量的游戏时间调动了学生每一处的毛孔及神经,使学生处于兴奋并放松的状态。游戏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寻找轨迹、关系、空间及语言,意在帮助学生在偶然性的游戏中发现能捕捉惊喜的眼睛,从图片、文字、梦境里一点点帮助学生做积累,理清逻辑。每一次即将要进入编舞状态时,先停下,进行下一个新的关于“偶然”的探索。重复、积累、轨迹、关系、空间、语言,最后才是编舞。


2发散与收敛思維

发散思维是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是指从一个点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线去思考,以探索出多种答案的思维。收敛思维是一种集中状态的思维模式,是尽可能把众多可能性逐步引导与归纳,最终聚焦到某一個定点方向思考。发散思维求异,收敛思维求同。只有两者协同运作并交替运用,一个创新思維与过程才能圆满完成。教师授课路径是从当代舞技术课和简单的即兴开始引入,再到双人的接触即兴,再到小作品的编创。授课方法为学、玩、编、演。在课程当中,她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双人互动及配合能力、音乐性、创作方法的多样性等等。在当代舞技术课上,教师一直强调学生们的“清楚和精准”,目的是让学生们面对动作能够具备理性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清晰的了解每一个动作的发力点与运动方向,不要把简单的事复杂化。在接触即兴中,以抓住与逃脱为任务,训练了在双人即兴中,动机的精准度与过程中目的不断转变的能力。


3、决策思維

决策性思维首先是对尚未付诸实践的若干可能实践目标和方案的比较、选择和确定的思维活动;方案一旦付诸实践,决策者还要根据实践中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方案甚至目标的修正和调整。由此可见,决策性思维的内容是确定与变易的对立统一,具有显著的辩证性,是辩证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决策性思维能力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在编舞实践中的适应性、应变性和创造性。教师借由学生拍摄的五张照片、一段被打乱的文字、一个记忆里最清晰地梦开始编创,所有的因素都是不确定的,并且在团队合作中,很有可能编者本人的元素及想法被大家淘汰。在不确定的因素下,怎样接受并和大家合作?这不仅适用于编舞,更适用于人生;很多编导觉得某个舞段好看,或某个元素一定要出现在作品里,其实忽略了作品的宏观性。教师通过和学生分享演出现场重新排序的经历,分享作为舞蹈编导在创作过程中应有的决策果断及担当。


4生活化思维

现代艺术的目的是创造“有意味的形式”,当代艺术却鼓励艺术在生活中寻找人的自由。教师为学生所建立的当代艺术观念认为舞蹈从来都不仅仅是从技术中而来,而是来源于生活中,任何一个瞬间任何一个情节都可以是舞蹈。所以当舞者在创作过程中,就会变得非常轻松,因为更多状态下人们并不是在编舞,而是提出一个问题依靠身体解决这个问题而已。这样则会创作出很多不一样风格的作品,也会创作出更多可以让观众产生共鸣的作品。这就是参与感——让作品自己说话,让观众在你的作品中有自己的观点。教师用影像创作的方式,带领学生每天对自己的舞蹈动作进行拍摄,从生活里探寻不同的角度,学生在过程中尝试拍摄自己和他人的肖像动作,完成之后对作品进行讨论与总结,从而形成对舞蹈和影像的新认识。学生常被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员都有机会成为导演,演员,摄像,在不同分工上体验不同角色和生活质感带来的差异性感受。


5跨文化思维

跨文化思维应用于剧场理论中,既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工作方式。美国教师工作坊课程试图在跨文化的语境内,让学生进行身体编创的思考。借鉴日本能剧的基础结构:序、破、急、间。序是事物的开端,宁静⽽而缓慢。破是打破,过程快速,急是收尾,间是空间。让这个结构次序成为整个工作坊及最后展示课的创作方向和基础。英国教师分享了早期在巴西进行的舞蹈训练和之后在英国拉班现代舞中心的专业现代舞训练,并展示了巴西交谊舞和巴西战舞的特点,他的编舞语言的关键在于了解身体(脊柱)的自然弯曲曲线以及在放松状态下整个身体的自然反应。通过基础地面动作练习,探寻脊柱自然曲线和身体反应,释放身体重量,探寻手臂的延伸可能,将身体的重量转化为动作的牵引,在放松状态下尝试身体中心的延伸动作。这种跨文化身体训练为编创打下了坚实的身体和观念基础。


以上五种主要思维方式的培养,是舞蹈编导工作坊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效果。教师在其中所进行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引导,唤醒了学生对自我潜能的开发,教师在互动教学中的角色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工作坊教学在包容性、开放性和精准性方面的经验,值得舞蹈编导课程整体管理借鉴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