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探讨

韦富明

45022219850908****

摘要:建筑行业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的要求越来越高。软土地基是城市道路建设中的特殊地层,其承载力偏低,易影响道路结构的稳定性。清淤换填是该土层的关键处理方法,为充分发挥其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优势,需准确掌握道路建设现状,精准把控技术要点。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道路建设不断由中心位置向四周扩展,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城市建设密切相关,经济发展越迅速,城市道路建设与规划将更完善,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市政道路施工易受土质、地形的影响,尤其是遇到软土地基,需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改变软土土质的特性,稳固地基,不断提高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为城市后期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1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概述

软土指的是以软弱黏性土或淤泥为主的地层,局部夹杂腐泥或泥炭层,其含水量较大、承载能力不足,遇外力作用时易发生沉降现象,难以给工程结构提供可靠的基础。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道路工程的建设规模随之扩大,同时面临很多软土地基处理问题,需要以合理的方法有效处理。基于软土地基开展市政道路建设工作时,若未采取加固措施或方法不合理,在施工以及后续运营阶段易出现路基滑移、开裂的问题,进而影响路面的平整性,在破坏工程结构后将直接影响运营效果,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不足,甚至诱发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为避免此类问题,需践行“事前控制”的工程理念,尤为关键的途径便是在路基施工阶段做好处理工作。

2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现状

2.1地形土壤情况。

施工过程中不同的土壤类型,采用的施工方法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土壤的特性,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施工。软土的土壤大部分为黏性土,黏性土具有高流变性、压缩性等特点,施工方可采用压实法,以减少施工对地基的影响。如果软土的土壤为砂土,砂土与黏性土的性质完全相反,砂土在经过较大的压强作用下,会降低土壤的强度,施工方可采用先振动再压实的方法,有利于施工的后续操作。

2.2抗剪功能较差

常规软土加压处理均会提高土壤的压缩指标,其原因是土壤密度较小,且土壤中孔隙间距较大,可能会提高整体土质的压缩参数。同时,土壤的抗剪力较差,若处理不系统可能会导致地基功能性、安全性方面的问题。由此,实际工程运行中,工作人员需做好地质勘测工作,重视提高土壤的功能性,尤其是需要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功能,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参数,也能降低道路坍塌的发生概率。

3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3.1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称为预压法,主要应用于淤泥性质的黏性土壤,黏性土壤的触变性、压缩性较强,含水量较大,在受外在压力的同时,土壤中的空隙会被挤压,排出其中的水分,增大土壤压力,使土质条件更稳定。排水固结法的真实效果并未得到建筑学界的认可,针对不同的土壤条件,其预压的深度是否有效,应进行进一步证实。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技术不断成熟,相关人员应不断完善预压法的理论研究,并在软土地基中广泛应用。

3.2加固土桩法

市政道路施工建设中采用土桩加固法,其运用深层搅拌法,添加水泥固化剂,利用水泥搅拌桩加固,基于水泥饱和状态发挥加固作用,结合粉喷法与浆喷法搅拌成桩,最终形成复合地基。为保证土桩法加固强度到位,应适当减少水泥用量,有效处理含水量较大、塑性指数较高等问题,在改进计量基础上,优化监理工作与工程质量,使加固法操作简单便捷,强化加固土桩复合地基技术应用,但是加固土桩法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大,施工成本偏高。

3.3混凝土拌桩加固技术

混凝土拌桩加固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技术,其中涉及振动沉管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等,可以说集多种技术为一体,因此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因为是在道路施工时直接进行混凝土浇筑,所以施工过程极为方便,同时采用混凝土作为原材料,桩身强度较高,但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管桩直径与深度,以保证混凝土拌桩加固质量。另外要控制好混凝土材料,确保搅拌足够均匀,这样可以适当增加软土地基的强度,施工时应利用搅拌机,向软土地基内连续注入混凝土,从而达到加固的效果,该技术的优点在于不需要支撑、锚固等,本身就具有支护挡土的作用。

3.4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

预应力管桩加固过程需采用强度较高的混凝土管桩,且管桩的强度需大于C60。工程运行中,施工方需要探测软土地基的成分构成,特别是需要利用物探技术分析地基土壤分层情况,再依据市政道路施工要求及方法开展工程。在此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依据探测数据及软土的占地面积进行统计,测定需加固的范围后进行点位设计,以便决定出打桩点位。另外,施工单位需要探测管桩材料的预应力,依据道路特点及软土地基的性能,特点地确定分层。通过科学处理分层区域,有利于巩固土壤的密实功能。打桩处理中,需要工作人员明确打桩面积,同时对打桩工艺进展进行检测,分析加固是否满足预期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打桩处理需要将打桩机移动至指定位置,确保机械材料不会发生移位。当锤击、接桩、送桩、验桩工程完毕后,需要在现场标识工程操作范围,避免加固部位的桩体不会受到破坏。利用该技术对软基土壤进行综合加固,有利于提高地基的稳定性、承载力及抗剪力水平,巩固道路的性能。

3.5安全措施

安全是工程建设的基础目标,在安全的环境下才可提高施工质量。施工期间安排安全员深入现场做全面的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处理措施;创建并落实交接班制度,交接班人员就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机械设备运行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展开沟通,以便下个班组准确掌握施工情况,合理组织各项工作;安排专员指挥,保证开挖、运输等环节均具有规范性,以免出现设备侧翻等事故。在全面强化路基处理的质量后,能够给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创设坚实的基础,从而规避质量及安全层面的问题。工程项目中应控制施工工序,保证施工的时效性,协调好各项生产要素的关系,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城市道路工程的综合效益。

3.6砂垫层处理技术

砂垫层处理技术也是现阶段路基工程中最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适用于含水量高、软土层薄的情况。软土地基厚度在0.5~1.1m内,可以在软土地基基础上设置砂垫层,对软土地基具有加固作用。此外,该方法还能为上层排水系统的有效使用提供支撑。在对砂垫层进行施工时,应制定工业设备的操作标准,以防止由于工业设备自身的载荷造成软土层的变形,因此,必须采取恰当的方法在原有的砂垫层上添加厚度。因此,在分层夯实砂垫层时必须解决好基础面,以保证所填补的砂垫层分布均匀,预防砂垫层变形进而改变其排水功能。此外,使用砂垫层还可以结合挤淤砂石法共同作用,挤淤砂石法可用于解决表面无硬壳,地下水位高的道路。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防止砂石的地基沉降不均匀,影响施工质量。项目施工后应立即检查路基抗压强度,达到工程的施工标准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操作。

结语

市政道路建设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施工方应灵活运用多种处理方法,在改善软土土质的基础上,保证软土地基更牢固稳定,确保后续施工进程顺利开展,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施工方在处理软土地基时,应注意施工顺序、施工材料质量等问题,为后期市政道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辉.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特征[J].城市建筑,2020(24):169-170.

[2]张小勇.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特征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20(3):132,135.

[3]赵平平.路桥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地产,2019(2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