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泥石流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孙成芳 梁文鹏

深圳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评估发展研究中心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泥石流地质灾害,既是天灾,也是人祸。人类肆意改造大自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升高,会加剧岩体的裂隙化。持续降雨,会将岩石、树枝等物体带向山下,淹没了村庄,埋没了生命。画面不忍直视,看过后就无法忘怀。因此,泥石流防治工作有必要提上日程。基于此,本文从泥石流特征入手,提出几点防治对策。

关键词:泥石流;基本特征;防治对策


前言

泥石流爆发前会一些征兆,但是被大多数人所忽视。当人们回过神来,灾难已经来到眼前。幸运的人,可以找到安全的区域,但财产来不及转移。不幸运的人,被泥石流淹没,导致很多家庭支离破碎。在灾难面前,人类是渺小的,是无力的。要想降低灾难的影响,唯有深入研究灾害,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

(一)分区特征

泥石流地质灾害可以划分成三个区域,一是形成区,二是流通区,三是堆积区[1]。形成区,顾名思义是指泥石流产生的区域。岩体受日光晒,裂缝、碎石不断增多,受雨水的冲刷,一拥而下。流通区是泥石流发展壮大的区域,此区域的地势较陡,能为泥石流提供重力加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具备一定规模。泥石流破坏力的增强,会对流通区的岩体造成破坏,脱落出无数的碎石。这些碎石加入泥石流大军,会使其声势更加浩大。堆积区位于山体的下半部分,地势平稳,利于固体物质堆积。在堆积过程中,一定是大颗粒物体先停下前进的脚步,之后才是颗粒较细的物体。

(二)堵塞特征

泥石流堵塞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严重堵塞、中等堵塞、轻微堵塞。严重堵塞的特征有河槽弯曲度较大,河段的宽窄不一,毫无规律可言。卡口数量比较多,并且坡度大多在七十度以上。绝大多数的支沟以大角度和主沟交汇,导致形成区分布比较集中。沉积下来的物质,不仅粘性大,稠度还比较高,容易造成沟槽堵塞。中度堵塞的特征有沟槽弯曲度较小,较为顺直,并且河段的宽窄差不大,卡口、陡坡也不多。大部分主支沟交角都不会超过六十度,形成区难以集中到一起。泥石流的主要形态是形成区,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堵塞河床的情况。轻微堵塞的特征有河槽弯曲度比较小,河段的宽窄近乎相同。很难看到卡口、陡坡,形成区之间缺少有效联系。沉积物质的粘度可忽略不计,河道会一直保持通畅。

(三)最大冲出量

确定最大冲出量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依托已有资料进行推算,深入现场搜集数据进行计算。先说说第一种,地形图中要有明确的比例关系,资料中要有具体的物体物质分布情况及储量。将各要素带入计算模型,便可清楚泥石流的最大冲击量。这里所说的冲击量,是指一次的。倘若采用现场调查法,需要测量两项数据,一是堆积物的平均厚度,二是堆积物的覆盖面积。利用公式求堆积量,最大冲击量不少于这个数值。

(四)发育特征

泥石流的发育情况有三种,包括强发育、中等发育、弱发育。其中,强发育多位于发生冲淤现象的区域,如泥石流中上游的沟口和沟中。不管是主沟,还是主要支沟,纵坡都比较大,并且松散堆积物体的数量大[2]。正因如此,才会造成阻塞,导致水流不畅。中等发育的地方有两个,一是发生冲淤现象的河沟两侧,二是远离沟口的堆积区。相较于强发育,中等发育地区的纵波开始衰减,但程度并不是太高,也就是说纵坡依然较大,松散堆积物体的数量依然庞大,结果可想而知。弱发育常常出现在未发生冲淤现象的区域,或者是堆积区的边缘地带。主沟也好,支沟也罢,纵波都很小,堆积物也不多,水流可以顺利通过。

(五)易发程度

在分析易发程度时,大多采用定量分析法。首先,找准泥石流发育的因子。因子总共有十五个,分别是水土流失程度、泥沙沿程补给长度比、堆积活动程度、河道纵比降、构造影响程度、植被覆盖率、河沟近期一次变幅、岩性影响程度、松散物贮量、山坡坡度、沟槽横断面、松散物平均厚度、流域面积、高差、堵塞程度。其次,逐项打分,并进行统计。最后,参照综合评判等级标准表,便可判断研究区域的泥石流易发程度。高于114分,属于高易发区。介于84和114分之间,属于中易发区。介于40和84分之间,属于低易发区。低于40分,属于不易发区。

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一)植被恢复

恢复植被的好处有三个:一是撑起一片天然屏障,让岩体免于暴晒,使风化延缓。二是成为一种阻力,不让雨水轻易汇聚到一起,有效降低其破坏力。三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可以看出,恢复泥石流区域的植被,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做比说难很多,只有下足功夫,才能让梦想成真。首先,准备好“三力”。专业事应有专业人来负责,为其提供充足资金,用于购买设备。其次,制定规划方案。深入现场一线,了解最真实的情况,以此为基础设计方案。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确保其更具科学性。在执行过程中,必须要规范操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植被的作用。

(二)稳坡护坡

对于坡面侵蚀严重、堆积物数量巨大的地区,要开展稳坡护坡工作[3]。这项工作的专业性较强,要交给具有资质的建设单位来做。在建设过程中,泥石流防治人员要亲临现场。如发现施工质量问题,要立刻予以纠正。在多方努力下,打造精品工程,让山坡更加牢固,不给泥石流的形成提供机会。

(三)主沟拦挡

布设主沟拦挡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泥石流的流量,以此减少其破坏力。并非所有地区都适合建造拦挡,要看是否满足条件。条件有两个,一是库容较大,二是方便清淤。待符合两点要求后,便可进入设计工作。设计人员要来到现场,搜集一手资料。通过对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明确设计思路。至于设计内容,设计人员要多加考虑。当方案落地后,要在软件上进行模拟。确定没有问题后,再推进主沟拦挡的建设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巡视工作。在竣工验收环节,要把好质量关。在投入使用后,要时刻关注拦挡状态。如发现不好苗头,要立刻进行修缮。

(四)主沟导排

设计设立排导沟,能有效降低泥石流的影响。无论设计工作,还是施工过程,都和主沟拦挡措施相似。倘若对这方面工作不够了解,可参照成功案例。譬如,在某泥石流治理中,将排导洞安排在下游山体内,进口位置选在了上游二百米的沟道上,出口位置则安排在一条支沟上。泥石流爆发后,会顺着导排洞,直接流进附近河流。

三、总结

近些年,我国致力于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作为战斗在第一线的人员,理应肩负起职责。为避免做无用功,需要对泥石流的分区、堵塞、发育等特征有所了解。在理清思路后,积极思考防治对策,如植被恢复、稳坡护坡、修建拦挡、布设导排。仅提出对策还不够,还要确保其落实落地。经过一系列努力,泥石流爆发率显著下降,附近百姓可安心生活。


参考文献

[1]徐琳,甘露等.堆龙德庆区德庆镇邱桑寺泥石流特征及成因[J].四川地质学报,2021(02):270-272.

[2]毛佳睿,武雄等.甘肃省甘家沟泥石流特征分析与防治建议[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06):51-59.

[3]张玉萌,倪振强.某山沟泥石流形成分析及治理[J].新疆有色金属,2021(0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