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期同时口服抗痨合剂治疗初治肺结核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强化期同时口服抗痨合剂治疗初治肺结核的效果观察

刘枫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 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2650



【摘要】目的:分析强化期口服抗痨合剂在初治肺结核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法:研究采集对象为本院在2020年1-12月间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82例;采取随机分组形式将采集患者均分为2组,A组实施常规西药标准化治疗,B组则予以强化期同时口服抗痨合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痰菌阳性阴转率及病灶吸收率。结果:经研究统计,2组患者痰菌阳性阴转率对比无差异(P>0.05);但B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水平显著低于A组,且病灶吸收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中,予以强化期口服抗痨合剂干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机体炎症水平的降低,并提升其病灶吸收率,可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抗痨合剂;初治肺结核;炎症因子;临床效果

肺结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病症,该病症主要由结核杆菌引发,经呼吸道传播,病发后可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及咳痰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机体健康,并影响其身体质量[1]。对此,在肺结核发生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加以干预十分重要。故此次研究主要以本院收治的82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为例,分析在其治疗中予以强化期口服抗痨合剂干预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采集对象为本院在2020年1-12月间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82例;采取随机分组形式将采集患者均分为2组,A组男女比为22/19;年龄29-71岁(46.65±3.87);B组男女比为23/18;年龄30-70岁(46.18±3.55)。对比两组患者基础信息数据未见明确差异(P>0.05),可比。此次研究已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参与者知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常规抗感染、抗炎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B组强化期口服抗痨合剂治疗,抗痨合剂组方如下:芦根30g;北沙参20g;神曲、青蒿、麦冬各15g;竹茹、陈皮、黄连、法半夏各10g;甘草5g;上述组方水煎后取药汁,每日分早晚服用2次,持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分别为治疗前、用药1个月、2个月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以ELISA法检测其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介素-4(IL-4)水平)、痰菌阳性阴转率(治疗结束后,取痰涂片抗酸染色连续3次显示痰菌转阴则为痰菌阳性阴转)及病灶吸收率(依据X线检查判断,病灶吸收高于50%为吸收显著、不足50%为吸收、有新病灶或原病灶扩大即为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采集数据以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涉及计量及计数内容以(611e0d2b9ba01_html_cc566163015babe1.gif ±s)、%表示,t、χ2检验;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 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TNF-ɑ、IL-4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B组患者TNF-ɑ、IL-4水平对比A组降低明显(P<0.05)。见表1:

表 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611e0d2b9ba01_html_cc566163015babe1.gif ±s)

组别

例数

TNF-ɑ(pg/ml)

IL-4(ng/ml)

治疗前

治疗1个月

治疗2个月

治疗前

治疗1个月

治疗2个月

A组

41

16.82±1.79

13.35±1.36

10.16±1.13

1.36±0.26

0.98±0.16

0.57±0.12

B组

41

17.30±2.23

13.77±1.56

8.36±1.35

1.33±0.23

0.94±0.13

0.42±0.08

t

1.075

1.299

6.547

0.553

1.242

6.660

P

0.286

0.198

<0.001

0.582

0.218

<0.001

2.2 痰菌阳性阴转率及病灶吸收率

两组患者痰菌阳性阴转率比较无差异(P>0.05);B组病灶吸收率显著高于A组(P<0.05)。见表2:

表 2 2组患者痰菌阳性阴转率及病灶吸收率对比(%)

组别

例数

痰菌阳性阴转率

病灶吸收率

A组

41

20(48.78)

29(70.73)

B组

41

21(51.22)

37(90.24)

χ2

0.049

4.970

P

0.825

0.026

3.讨论

对于肺结核患者而言,在其病发后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这也是能够对其免疫状态加以反应的重要因素,故在临床上多可通过关注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对其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评估[2]。在机体中,炎症因子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其能够结合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发挥一定的生物学作用。这之中,TNF-ɑ、IL-4等均可在体内外发挥较为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其在肺结核免疫中承担者重要作用。TNF-ɑ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与激活巨噬细胞产生,其能够与干扰素发挥协同作用,进而产生NO促进分歧杆菌被杀灭,故其水平升高与肺结核激活巨噬细胞及结核性肉芽肿形成可能存在一定关联。另外也有研究显示,在肺结核处于进展期或空洞的出现可能与Th1/Th2失衡存在密切关联[2]。而Th1则主要分泌IL-2、IFN-y等细胞因子,能够起到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的效果,从而强化结核杆菌灭杀效应,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IL-4则为Th2型细胞因子,其能够在体液免疫反应中作用,起到拮抗Th1型反应的效果。故在结核病发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导致Th1/Th2失衡,则会促使TNF-ɑ、IL-4水平升高。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在采取强化期同时口服抗痨合剂治疗干预2个月后,B组患者TNF-ɑ、IL-4水平对比A组均出现了明显降低;同时,B组患者病灶吸收率对比A组也有显著升高(P<0.05)。此结果表明,在西医常规肺结核治疗中通过增加抗痨合剂能够通过多种中草药的协同作用促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降低,进而促进其病情的恢复。故建议在初治肺结核治疗中推广应用强化期口服抗痨合剂。

参考文献:

[1]郭净, 刘忠达, 张尊敬. 基于养阴清肺法分析抗痨合剂改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临床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034(007):3334-3337.

[2]王勃, 武延琴, 马进宝,等. 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初治耐多药肺结核的效果及转归[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 004(006):12-14.

[3]GUO Jing, LIU Zhongda, ZHANG Zunjing. 抗痨合剂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Th17/Treg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9, 026(004):49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