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尿潴留临床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尿潴留临床案例

刘晨晨 陈宋建 李伟华 卫玉莹 蒲艺元 张亚平 (通讯作者)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省 唐山市 063000

摘要:中风为临床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因血管阻塞致使大脑供血障碍或脑部血管突发性破裂致使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两种类型。中风后尿潴留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针刺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的优势。本文主要介绍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案例。

关键词:中风 尿潴留 针刺 案例

中风,又被称为“脑卒中、脑血管意外”,为临床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因血管阻塞致使大脑供血障碍或脑部血管突发性破裂致使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两种类型[1]。中风的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角流涎、口眼喎斜、吞咽困难、言语不利等。中风后尿潴留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小腹胀满,无尿意和排尿困难[2],常规治疗以留置尿管排尿为主,并采取基础治疗措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进而改善排尿障碍,但是上述治疗方式增加了尿路感染发生率,甚至会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情况。现笔者将跟师学习中导师采用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尿潴留的案例分享如下:

1、病因病机分析

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生,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内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其基本病机是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扰清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中风后尿潴留属中医学“癃闭”范畴,《素问·灵兰秘典论》疏注: “膀胱者,州都之官……气化则出矣……膀胱不利为癃”,本病病于膀胱,病因为经络瘀阻、脑窍闭塞致膀胱气化不利,气化失权,水道通利不得所致,基本病机为膀胱气化功能失常。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生由于大脑排尿中枢以及神经传导通路病变,导致逼尿肌反射亢进及膀胱松弛扩张,引起尿道功能障碍[3]

2、临床案例

代某,男性,48岁。该患者于2021年6月22日因“左下肢活动不利、排尿困难”入院接受治疗。在2个多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左下肢无力,言语不利等症状,测血压210/110mmHg,急就诊于当地医院,行“颅脑MRI+MRA”示:延髓、左侧基底节及放射冠区急性脑梗死;桥脑、双侧基底节、放射冠区及右侧丘脑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无显示,考虑闭塞,诊断为“急性脑梗死”,予溶栓、营养神经、抗感染、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切开等治疗。治疗后,患者左下肢无力等症状有所好转,但其出现排尿困难的症状,前来本院进行治疗。入院时,该患者存在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排尿困难等症状。患者自患病以来,鼻饲饮食,小便不利、大便正常,夜寐差,体重未见明显减轻。查体:小腹胀满,无压痛、反跳痛。肝胆区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左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4级,左上肢肌张力偏高,左下肢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侧巴氏征阳性,右侧巴氏征阴性。患者的舌质淡紫、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为:中风,属气虚血瘀证。对该患者采用益气养血、化瘀通络法进行针刺治疗,取穴如下:针刺的部位包括腹部穴位、百会穴、神聪穴、印堂穴、太阳穴(双)、曲池穴(左)、内关穴(左)、手三里穴(左)、血海穴(左)、梁丘穴(左)、足三里穴(左)、上巨虚穴(左)、三阴交穴(左)、解溪穴(左)、太冲穴(左)及涌泉穴(左)。对上述部位进行针刺后留针30分钟,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周。经治疗,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减轻,其排尿困难的症状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继续对患者进行一周的针刺治疗。治疗一个月后,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得到提高,预后良好。

  1. 按语

患者老年男性,久患高血压等疾病,气血渐虚,气虚不能固摄血液,以致血溢脉外,发为中风。舌质淡紫、苔薄白,脉沉细,均为瘀血阻络之象。而排尿困难是由经络瘀阻、脑窍闭塞致膀胱气化不利,气化失权,水道通利不得所致引起的,治以益气养血、化瘀通络为法。

导师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治疗思路独特,尤以针灸针的选取及针法上别具一格。腹部穴位的选取包括:关元穴、中极穴、气海穴、大赫穴(双)、曲骨穴、横骨穴(双)、气冲穴(双)。选用3寸(0.25mm×75mm)针灸针直刺上述穴位,除针柄外全部刺入,采用捻转补泻手法运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针刺可以直接引起膀胱的收缩并增加膀胱的收缩力。通过针刺上述穴位,可促进膀胱神经功能恢复,在此基础上调节膀胱逼尿肌功能,缓解尿道内外括约肌痉挛情况,最终协同尿道括约肌和逼尿肌,引导患者自主排尿。关元穴为任脉要穴,任脉主一身之阴,有总调阴经气血的功能,同时,关元穴接近于膀胱的解剖位置,属于局部取穴的范畴,针刺时容易获得向外阴传导的针感,能够增强膀胱气化功能,达到启闭通便的功效。中极穴为膀胱募穴,募穴为脏腑精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穴位,五脏病变当取之十二原,六腑病变当取之募穴。气海穴称“诸阴之海”,穴居脐下,为人体先天元气聚会之处,主一身气疾,既可补元气,又可行气散滞。大赫穴为冲脉与足少阴肾经交会穴,可将体内冲脉之气由本穴而出肾经,而足少阴肾经“络膀胱”,故可将冲脉之气作用于膀胱。曲骨穴、横骨穴、气冲穴位于下腹部,与膀胱解剖位置相近,治疗膀胱病变,能够直达病所。针刺患者的百会穴、四神聪穴可通关利窍、改善脑部血循环、调节膀胱收缩功能。针刺印堂穴、太阳穴及内关穴具有开窍醒神的功效。针刺患者的曲池穴、手三里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及解溪穴具有改善其右侧肢体活动不利的功效。血海穴为治疗血证的要穴,属足太阴脾经,具有统血养血、活血理血的功效,可治瘀血闭阻。三阴交为肝脾肾三阴经的交会穴,足厥阴肝经“绕阴器”,足少阴肾经“络膀胱”,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司二便,三经脉气皆注于此,可达到健脾利水、疏肝益肾的作用。针刺患者的太冲穴及涌泉穴具有疏肝补肾的功效。诸穴合用,共同达到益气养血,化瘀通络的效果。

  1. 小结

针刺治疗中风后尿潴留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及优越性。导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穴位及针法。通过临床观察,此治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良好。为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Steinberg GK,Kondziolka D,Wechsler LR,et al.ClinicalOutcomes of Transplanted Modified Bone Marrow-Derived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Stroke: A Phase 1/2a Study[J].Stroke,2016,47(7) :1817-1824.

[2] 李西忠,路明.针刺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留置导尿患者58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2007,26(8):519-520.

[3] 李银虹,王敏.中医治疗中风后排尿困难研究进展[J].南中医,2013,33(12):210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