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在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时的安全性及麻醉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在经皮射频消融 (RFA)治疗肝癌时的安全性及麻醉效果

刘宇 ( 1 ) 蒲玲 ( 2 ) 刘英 ( 1 ) 王小虎 ( 3 )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麻醉科 四川广元 628000 ( 1 )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普外科 四川广元 628000 ( 2 )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疼痛科 四川广元 628000 ( 2 )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时的安全性及麻醉效果。方法 从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接受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患者中任意择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每组2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肝癌患者应用局部麻醉,给予观察组肝癌患者应用控制呼吸静脉全麻,对比两组肝癌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命体征对比。结果 据统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BP、HR、SPO2等生命体征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生命体征稳定性,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患者的过程中,利用控制呼吸静脉麻醉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局部麻醉的作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患者的机体稳定性,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更值得在临床上推荐应用。

关键词:经皮射频消融术;肝癌;控制呼吸静脉全麻;局部麻醉

近些年来,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临床上将微创手术应用于肝癌的治疗过程中,利用经皮射频消融术能够有效地清除病灶,这种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治疗周期短、操作简便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1]。但是在经皮射频消融术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麻醉处理,普通麻醉的应用很难发挥出理想的镇痛效果,大多数患者都难以忍受,不利于手术的进行[2]。为此,我们将控制呼吸静脉全麻应用于肝癌患者的手术过程中,能够提高麻醉效果,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接受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患者中任意择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的43岁,最大的75岁,平均年龄(59.5±3.7)岁;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的45岁,最大的76岁,平均年龄(61.5±3.8)岁。两组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患者一般资料纳入软件SPSS20.0系统发现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给予对照组25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患者采用局部麻醉,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在手术穿刺点区域注射10ml浓度为2%利多卡因,确定局部浸润麻醉后,开展经皮射频消融术。

给予观察组25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患者采用控制呼吸静脉全麻,具体实施方法如下:首先,麻醉诱导:静脉推注饱和量丙泊酚0.5-1mg/kg,确定患者意识完全丧失以及睫毛反射消失后,麻醉维持使用4-6mg/(kg·g)丙泊酚,微泵泵入。给患者静脉注射0.11mg/kg维库溴铵,保留患者自主呼吸后开展经皮射频消融术。

1.3观察指标

首先,记录并对比两组肝癌患者治疗结束时的MBP、HR、SPO2等生命体征稳定性,然后统计麻醉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见病症包括胸腔积液、皮下气肿、气胸[3]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20.0的Excel表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卡方主要是用于检验和计算患者计数资料之间的数据差异,如性别、百分比等,平均年龄、病程数据比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生命体征对比

据统计,观察组MBP、HR、SPO2等生命体征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生命体征稳定性,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治疗结束后生命体征对比

组别

MBP(mmHg)

HR(bpm)

SPO2(%)

对照组(n=25)

87.5±10.3

73.2±11.5

98.6±0.5

观察组(n=25)

95.6±12.5

83.5±12.4

95.3±1.7

t

2.5004

3.0452

9.3114

P

<0.05

<0.05

<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据统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组别

胸腔积液

皮下气肿

气胸

总发生率

对照组(n=25)

2(8.0)

2(8.0)

1(4.0)

5(20.0)

观察组(n=25)

1(4.0)

1(4.0)

1(4.0)

3(12.0)

X2




0.1778

P




>0.05


3讨论

从临床研究上看,当前治疗小肝癌和早期肝癌最常采用的方法为经皮射频消融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肿瘤恶化,还能够作为补救性治疗作用于肝癌外科切除术后病情复发。经皮射频消融术操作起来十分简便,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生存质量明显提升[4]。在当前累计病例中发现,在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局部麻醉,患者会出现流汗、发热、剧烈疼痛、恐惧等不良反应,这是因为手术具有较大刺激性,局部麻醉很难起到良好的作用效果。为此,临床上更推荐采用控制呼吸静脉全麻应用于经皮射频消融术实施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具有起效快、效能强,作用明显等优点[5]

综上所述,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患者的过程中,利用控制呼吸静脉麻醉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局部麻醉的作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患者的机体稳定性,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更值得在临床上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黎洲,李兴,宋杰,等. 不同麻醉方式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的探讨[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9):781-784.

[2]张晓霞,孙文兵,李明颖,等. 不同方式全麻在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时的麻醉效果比较[J]. 中国临床医生,2011,39(12):36-38.

[3]王黎洲,周石,宋杰,等. 不同麻醉方式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的探讨[C]. //第十二届中国介入放射学学术大会. 2015:200-201.

[4]李小刚,王强,申新,等. 喉罩全麻下镇痛方式对超声引导经皮肝癌射频治疗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 现代肿瘤医学,2020,28(5):813-816.

[5]黄小云. 喉罩下全凭七氟醚麻醉在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术中的应用[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