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分析

黄德军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十堰市, 442000

摘要:德法兼修是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核心。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法治人才,要立足于经济法学教材内容,以立德树人、课程育人的全新视角,探索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路径,充分运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和载体,挖掘经济法学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将经济法学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深度相融,突显经济法学“讲政治”的本质内涵和要求,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做到经济法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同轭共振、同向同行。

关键词: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


在“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的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经济法学课程教学要与思政教育充分相融,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念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引入互联网技术和方法,挖掘经济法课程的思政任务点,找寻到经济法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不断创新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法,提高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经济法学课程是经济与法律的融合,体现出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衔接的特性。当前在经济法学课程教学改革上做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制定了经济法学课程教学方案注重课程教学过程实践。然而,尚存在以下方面的一些问题:

1、教学理念尚存在偏差

在当前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思政元素带入经济法学课程的理念受到一定的局限性,长期以来西方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对我国法律有着较大的影响,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大多是借鉴和参考国外相关法律体系而构建的,没有从国家、民族、社会、人文等角度进行修订,缺乏对法律、政治、文化等各要素的深入把握和互动,在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的理解上尚觉浅显,片面地认为讲好法律课程和判例即可,而没有从“德法兼修”的角度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

2、教学内容尚未丰富

经济法学课程与思政教育内容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前者主要围绕法律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教学,后者则致力于学生意识形态的重塑和优化。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知识点也相对陈旧,与当前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现状不相契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群体的心理变化和思想状态,导致教学改革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3、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法还主要采用讲授式的传统方法,教师大多在课堂上向学生传输法律概念、原理及原则等知识,而在具体案例分析、法律条文理解和适用等方面的实践教学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思维,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同时,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线上线下的一体化教学方法明显不足,不利于提高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

二、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1、树立经济法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理念

经济法学课程教学要以“德法兼修”、“课程思政”为核心,立足于立德树人、课程育人的视角,树立经济法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理念,挖掘经济法学课程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共性,在教学中秉持政治立场、政治导向和政治意图的一致性,以塑造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目标,将思政元素充分融入到经济法学课程专业教学之中,使知识传输、技能培养和价值引领相链接,培育学生的政治信念和法治意识。

2、创新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内容

要以动态的、发展的视角不断创新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内容,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马工程”教材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以思政为统领完善和创新教材体系,及时增补相关内容。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在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的方法论作为指导和统领,关注不同层级间各要素的普遍联系,引导学生从普遍性、客观性、发展性的视角看待问题,认识和理解经济法的产生及发展规律,较好地解决经济法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3、优化课程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注重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提高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1)渗透式教学法。在将思政元素融入经济法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避免思政元素的僵硬植入,应当注重渗透式的课程教学方法,利用思政资源激活经济法学课程体系中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做好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总体设计,使思政元素中的价值范式和文化基因转化为教学载体,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影响,在经济法学课程知识的传输中融入理想信念的指引,提高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效果。

(2)翻转课堂教学法。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各个领域,对经济法学思政教学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可以充分引入“互联网+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法,通过“云课堂”预先布置法学案例,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相关资料,记录下自己困惑不解的内容,再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探讨和交流,并合理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增进对经济法学知识的理解和体悟。

(3)案例教学法。为了增强学生对经济法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可以运用具体案例进行教学,从认知、情感、行为等不同层面进行剖析,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理解经济法学相关知识内容。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教学案例分析为例,可以让学生到网络上搜索相关的具体案例,从不同层面认识权益保护的价值,并产生一种角色代入感,深刻体会消费者、经营者、执法者的不同权益。还可以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实训教学,让学生参与社区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活动,在亲身经历中体悟法律精神,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思维。

(4)生活教学法。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育离不开生活,教师要合理运用生活化的场景和情境,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焦点和痛点相链接,激发学生对情境化、具象化、生动化场景的体悟。如:将2020年中国抗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故事引入到经济法学思政教学之中,利用疫情防控的鲜活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结合社会、金融、法律政策等不同维度实施教学,体现思政育人的时效性和生活化。

三、小结

综上所述,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要秉持立德育人的理念,挖掘思政教育元素,不断创新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法,拓宽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渠道。并加大对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培养,使之能够更好地承担起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任务,进一步深化经济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具有人文精神和道德素质的经济法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罗云方,杨震. 行政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探析——以塔里木大学为例[J]. 法制与社会,2020(12):191-192.

[2] 刘鑫,唐自政,潘樾,等.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以皖西学院为例[J]. 皖西学院学报,2020,36(5):1-6.

[3] 王开宇. 财经高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改革探析[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5):147-148.

[4] 冯伟. 基于"互联网+"课程思政的高职经济法教学改革研究[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2):59-60,33.

[5] 刘松. “211”模式下思政课教学与实践改革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为例[J]. 襄樊学院学报,2012,33(7):78-82.

黄德军,男,汉族,籍贯:湖北十堰 生于:1972-3-26,职称:副教授 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经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