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裴彩琴

广东肇庆四会市大沙镇黄涛中心小学 广东省 四会市 526241


摘要: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对青少年学生的正常学习和日常生活都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本文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如何在小学生和班级的教师工作中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其次为大家阐述了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向小学生和班级的教师工作中融入到整个小学生和班级的教师工作中,最后指出了如何在小学生和班级的教师工作中对于融入小学生和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工作;


前言:小学班主任负责管理学生所在校园的学习及生活,与学生之间相处的地点比较多,对于学生的身体心理状况变化及他们的特征都能够尽可能迅速被发现和掌握。在我们班主任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向每个学生都渗透着心理健康的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形式,能够很好地使得学生们更好的了解到有关于心理问题的知识,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心理品德。建立健全的人格是需要长期的时间来加以塑造,从我们的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班主任应该在工作中进行渗透到心理健康的教育中尤为重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的意义

1.创新小学班主任工作方法

长久以来,班主任工作大都以说教为主,班级管理方式多是“班主任说,学生听,学生照做。”学生根据由班主任决定的行为规范举止来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后,要求班主任工作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导向,要求班主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迫使班主任从心理的视觉出发重新审视自己和学生的关系,起到了创新班主任工作方法的作用。

2.丰富小学班主任工作内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标准。随之发生改变的就是在原来的教育结构模式基础上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生成。教育不仅要关注对学生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后,是的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变得更丰富,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班主任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原则

1.渗透性原则

小学生最明显的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的突然萌发并逐渐增强,对外界的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态度。但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常识非常有限,所以在这个阶段他们又容易收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模仿别人的行为。例如,当今是互联网信息时代,上网是很多成年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网络能够给人们获得信息带来便利。但是互联网的信息良莠不齐,小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收到互联网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将心理健康渗透到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要遵循渗透性原则,在潜移默化中去引导小学生心理发生转变,这也避免了以往班主任通过说教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反而适得其反让小学生产生了抵触的心理。

2.针对性原则

每个学生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些个体差异取决于他们的家庭教育情况、个人兴趣爱好等等。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给到学生相对应的引导以及指导,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策略

1.深入了解学生心理需要

将心理健康渗透到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准则。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班主任要根据对学生学情信息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给到学生富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首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学生,例如,一个平时在课堂上积极主动举手发言的学生,为什么会突然变得情绪低沉?一个平时在课堂上专心听讲的学生,为什么会突然变得爱走神、开小差?班主任要根据捕捉到的信息,在课后以朋友的身份去了解学生的情况。小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具有暂时性、不确定性和普遍性的特点,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相对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调节,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的误区。其次,在课堂教学之外,班主任要以跟学生平等的姿态融入到学生之中,通过日常平和的交流,观察、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上、在生活中的困惑,班主任要以换位的心理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进而突显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价值。

2.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引导者,他们是与学生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接触最多的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求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开展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以此营造民主和谐、健康高效的班级学习、生活氛围。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小学生具体的行为表现,一方面要注意掌握到小学生的思想动态,班主任要将学生的行为表现与他们的思想动态情况相结合起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给到学生合理而有效的指导。另外,在班级管理中当学生之间产生矛盾的时候,班主任作为协调者不要随意做出评判或是随意批评学生。而是要全面了解事情的经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指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也看到别人的问题,从心理的视觉去看待问题、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获得了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运用知识向心理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3.开设心理教育室

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往往是被成人忽视的。套用一句成年人的口头禅就是:“小孩子懂什么?”这其实是从心理感知方面就已经否定了小学生。然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秘密和不为人知的烦恼。性格开朗的孩子会把自己不良的情绪通过语言或者其他形式释放出来,而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会默默承受伤痛,把不好的情绪埋藏在心里。然而这样不及时的处理,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负面影响会越来越严重。班主任作为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最贴近的引导者,应该想办法为孩子搭建一个倾诉心事的平台。因此,为学生开设心理工作室,帮助学生将心里的不快进行倾诉、获得安全又科学的指导,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的有效策略之一。例如,班主任借助互联网教育平台开设心理教育室,学生只要登录平台,就能够与班主任进行交流,诉说心事,同时在交流中准许学生以匿名形式进行交流,进而增强心理教育室开设的价值。

  1. 通过开展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基本上都是乐于参加老师所组织的班级活动的。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渗透到小学生的学习之中。例如,班主任可以举办相关的知识竞赛,为赢得前三名的学生准备小礼品。或者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一起进行主题手抄报、黑板报的绘制,如这个月的主题为“助人为乐”,下个月的主题可以是“勇于探索”,从而丰富学生的内心建设和人文素养。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有利于班主任工作更有效的开展,一方面学生获得了心理健康知识,他们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结语:班集体是小学生除了家庭环境之外的最熟悉的学习生活环境,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除了家长之外的接触最多的人,班集体当中的同窗同学是小学生融入最多的社交群体。班主任做为这一切的主导者、引导者,要以管理好班级的纪律、营造好班级的氛围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而与此同时,班主任要通过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在日常生活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紧密联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陈琰. 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8).

[2]梁毅敏. 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 000(004):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