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法则之于西方传统绘画“空间”的表现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浅谈科学法则之于西方传统绘画“空间”的表现与探索

易小凯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西方自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在绘画上以再现性作为最核心的艺术追求,在这期间西方人将科学融入绘画,把绘画变成以范式和技术性为根本的一种制作方式,进而演化出多种技法与流派的形式对我们可视的世界进行描绘,瓦萨里叙事模式确立了以再现性为基础的西方绘画,空间的表现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部分,直到塞尚的绘画性空间得到认同与发展,才为后世的绘画打开新的局面。

关键词:再现性;空间;表现

绘画对于空间的研究与表现几乎是西方千百年来研究的重点课题,这里我们所讲的再现性空间与表现性空间,在现在看来都是对空间的表现模式的思路和界定。这两种对于空间的认识我们可以以塞尚作为分界点,我们今天常常习惯于将绘画分解为内容与形式两个部分,塞尚之后,往往更多的要求内容从属于形式,内化于形式,而在其之前,内容承载着诸多重要的要求,西方绘画的再现性追求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历程,由西方人的哲学认知、人文科学精神、热衷文本叙事模式的性质所决定,所以,再现性空间的追求成为西方绘画潜移默化的内容之一,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西方绘画严谨的素描特性得出。那么,绘画的二维性就成为三维纵深表达的天然屏障,可以说,西方人花了上千年的时间研究着真实空间的视觉性表达。在空间的探索上西方人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潘诺夫斯基的《作为象征形式的透视》、约翰怀特的《绘画空间的诞生于再生》、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和贡布里希的《艺术与错觉》等等从各个角度阐释着空间表现的方式与特征。

一、雕塑手法的启蒙作用

经历了中世纪的图式化形式,在乔托这里逐渐开启文艺复兴现实主义之门,之后,马萨乔、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创造艺术奇迹的进程,一场浩浩荡荡的古典文艺的复兴拉开帷幕。瓦萨里在其《艺术家名人传》中表明了这样的观点:文艺复兴艺术等于再现现实技巧的进步。再现是西方绘画伟大的艺术成就,但再现形式的成熟却经历了诸多艺术家于时间的磨砺。格林伯格曾说:“西方绘画就其逼真幻觉的追求而言,从雕刻艺术中受益硕大。是雕刻在一开始教会了绘画如何上颜色,如何使用轮廓分明的幻觉产生立体感,甚至如何在深色画幅的互补色幻觉上勾勒烘托这一幻觉。”所以,古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就是文艺复兴的原点,古希腊伟大的雕塑艺术为文艺复兴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滋养。古希腊人对数的信仰、理性的崇拜、比例尺度的经验都很好的遗传给力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们。乔托可以说是文艺复兴从主观意念出发最早注意空间表现的画家,并以明暗造型的方式进行创作,但从其作品看来,他并没有掌握成熟的技巧来展现他的思考,但乔托所带来的思考性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可挖掘的土壤于方向。在文艺复兴的绘画征程里,古代雕塑滋生的色彩与圆雕视感为后来的再现性绘画提供发展的参考与依据。

二、透视法运用于绘画

直到十五世纪初期,焦点透视法的出现与运用,将西方绘画推向来前所未有的高峰,画家们通过数学精算的方式将绘画变成科学一部分,透视法、解剖学以科学的态度进驻绘画,使得绘画有着严谨的制作过程。认识与思维方式的改变,导致材料与技法的革新,油画便真正走上西方绘画艺术的历史舞台。这里,透视学的贡献居功至伟,我们不得不提到透视法的发明者布鲁奈内斯基,透视法理论来源于他在弗洛伦萨教堂的装置试验,中心试点、灭点等等透视学概念的提出逐步在绘画领域发展成为西方观察世界核心——焦点透视法,定点观察成为西方重要且唯一的科学方式。直到十九世纪,中西文化的交融加剧,东方绘画的艺术追求为西方绘画打开新的境遇。透视法应用于绘画促成来西方绘画中的再现方式的发展与成熟,焦点透视法是作为西方唯一奉行的一种体系来组织画面让空间变得有序、清晰。诚如阿恩阿海姆所说:“中心透视法是人们多少世纪以来为重新获得统一的绘画空间所作努力达到的最高成就。”透视法由建筑领域逐渐延展之绘画范畴,这得益于阿尔贝蒂,阿尔贝蒂在《论绘画》中就透视与空间的关系做了详尽的论证,以数学的理性与精确对再现自然的绘画追求起到革命性的作用。“金字塔视觉”模式是《论绘画》核心内容,后面的取景框原理,定点观察方式,都源自阿尔贝蒂的金字塔视觉理论的构建。数的精确、黄金比例、位置经营、构图的把握最终在达·芬奇这里集而大成。达·芬奇在其著作《绘画专论》中对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的规律做出深入的研究。他对待透视学的态度可以在他的艺术哲学中看出来。他阐述说:“欣赏我的作品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是数学家。”达·芬奇坚定的认为,绘画的目的是再现自然,绘画的价值是精确地再现自然。因此,绘画是一门科学。达·芬奇藐视轻视理论而声称依靠实践也能进行艺术创造的人,认为正确的信念是“实践总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论之上”。他将透视学看作是绘画的“舵轮与准绳”。

三、解剖学的贡献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亚里士多德就开始解剖动物以求获得通过事物本身的方式来观察世界,公元1200年左右,人类最早的医学院出现,此时的艺术家们便开始研究人体的内在生理结构来辅助绘画,突破纯视觉观察事物所带来的局限性。十五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家阿尔伯迪主张艺术家必须学习解剖作为基础绘画的要求,到十六世纪解剖学变成为文艺复兴艺术家最为感兴趣的学科。为表现真实视觉性,解剖学走进了达·芬奇绘画艺术的视野,并进行人体解剖辅助自己的艺术创作,绘画由视觉性的追求进入更深层次的内在结构追求,这都是瓦萨里叙事模式下真实再现客观自然而付出的努力,除此之外,明暗造型法、晕染法、大气透视法的技法上的革新都是推动西方绘画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此,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空间的认识提升到了科学的层面,进入更深层次的理性,并将科学的成果用于绘画,将绘画变成另一种科学模式,就呈现出今天我们在博物馆里看见的气势恢宏,细致入微、制作精良的艺术品。

四、色彩科学改变传统造型的观察方式

视觉性的真实再现在西方绘画史中一直沿袭到了印象主义时期,在这期间,西方绘画经历了诸多流派的更迭,呈现出来的学术主张不尽相同,但是在再现性上的追求从未停止。随着时代与科技进步,人们对我们所处的空间越来越了解,看待问题的方式也逐渐理性化。赫伯特里德在其《现代艺术简史》阐述到:“整部艺术史就是一部视觉感知方式的历史,也就是人看世界各种方式的历史。”十九世纪随着光学与色彩科学的发展,再现观念下以对象为标准的表现形式逐渐转向画着的感官主导,画家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改变绘画的表现形式上就随之发生改变。正如毕沙罗对梵高的教诲,大意为:忘掉你眼前看见的山、水、房子、树木或者一切,这里是一块红的,远处是一片蓝色。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引以为傲的科学造型手段在印象派画家这里遭到了摈弃,色彩在空间的表现上新形式得到空前的发展,光线、色彩是印象派追去的中重点,但是,空间的表现依然是印象主义追求的造型内容,只是表现的手法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画家掌握了利用色彩的明度、纯度、冷暖的手段表现空间的新方式。为塞尚给你开启现代绘画艺术之门埋下伏笔。

列宾曾说:“没有科学,艺术无论何时也不能前进;没有科学,高度的、富有内容的绘画艺术就不能存在;在科学不能帮助艺术的地方,那里就没有艺术,而只有艺术的前身——手艺。”西方艺术的发展史我们也可以认为是科学法则运用于绘画的一部变迁历史。

参考文献:

[1](美)弗兰西斯、弗兰契娜《现代艺术和现代主义》[M]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P6

[2](美)门罗·比厄斯利《西方美学简史》[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P33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西方再现性绘画空间表现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J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