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作文“作后修改”指导五步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0
/ 2

小学中年级作文“作后修改”指导五步法

曾建

广东省惠州市第十五小学

摘要:管建刚老师指出:有的老师过分重视“作前指导”,对学生“作后修改”方法的引导却非常欠缺。当下很多作文修改方面的研究大都局限于让学生自主修改,缺乏针对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层次的修改方法指导。


关键词:中年级作文;作后修改;指导;五步法

一、加强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作后修改”指导的必要性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令语文教师伤透脑筋的难题。长期以来,“精批细改”的作文修改方法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也剥夺了学生修改的主动权,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许多学生写作时往往“下笔难成文”,既缺乏修改意识,也缺乏修改能力的培养,作文评改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变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积极性逐渐消失,创造性自然泯灭。

管建刚老师指出:有的老师过分重视“作前指导”,对学生“作后修改”方法的引导却非常欠缺。教师的“指导”一次又一次地“好心办坏事”。一次又一次的“指导”,捆住了学生的手脚和大脑,禁锢了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富有创造性的“人”的言语活动。学生作文不是想着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看法,不是想着怎样将自己的故事讲好,而是想着怎样按老师的提纲来完成作业。“指导”,直接导致了活生生的、个性迥异的学生写出千篇一律、面目可憎的作文。

按照“最近发展区”原则,笔者尝试提出作文“作后修改”五步法,这五步方法能力要求依次上升,对不同作文能力水平学生提出相应作文修改方法的指导,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写作水平上有所提升,朝“改”是为了“不改”的目标而奋斗。

二、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作后修改”五个步骤

2019年5月,我校成功申报了语文学科《小学中年级作文分层评改策略研究》市级课题,并把课题研究与平时的作文教学相结合。实验班级教师结合课题制定研究方案,每节作文评改研究课选择一个研究方向,从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写作能力、作文评改能力现状等方面做一些共性研究,摸索出适合中年级作文分层评改的有效策略,逐步提炼中年级作文分层评改标准,形成中年级作文分层评改模式——“思”、“赞”、“改”、“评”。

本文主要从第三个步骤“改”而展开,也就是学生如何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作后修改。作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作文属于起步阶段,修改作文对于他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学生懒于修改,畏惧修改。针对这一心理,老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改兴趣,鼓励其掌握必要的修改技巧。学生具有差异性,作文水平千差万别,教师要避免一刀切以统一评价标准去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

围绕这个“改”,分成五个步骤,即“审”、“改”、“补”、“删”、“润”。

(一)审

作为一篇文章,如果学生写偏题了,没有围绕中心和主题去写,文字再多,语言再华美,修辞手法用得多惊才绝艳,都无济于事。就像修房子一样,需要推倒重来。所有这时候就需要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指导其选材。这类学生的习作能力一般低下,所以这时候老师的指导对学生而言,犹如干旱后逢甘霖,寒夜里的雪中送炭。学生会写后,还要继续进行方法指导。三年级学生在作文起步阶段,往往容易写偏题,老师在写作前可以适当指导,起到一个思路启发的作用,千万不能事无巨细去指导,剥夺了学生的创造力,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创作。

管建刚老师说:写作最需要的,不是技巧,不是知道,是自由,是自在,是自我。重视“作后讲评”吧,它“绿色无公害”,它顺应学生的写作步伐,学生需要什么帮助,就给予什么帮助。在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存在审题偏差时,老师适时得去指导,这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作文写好后,再次去审有没有偏题,这是对每个学生都应该有的“作后修改”的最基本要求,就好比建造房子打下的框架,外出旅游时最基本的方向指引,是一定不能出差错的。

(二)改

写好的作文在没有中心方面的偏差,这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对于基础中等偏下的同学,往往存在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方面的问题。所以这就进入作文修改的第二个层级——“改”。

在错别字方面,可以利用同桌之间相互“找茬”的方式,因为找别人的错误总是最容易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同学写完之后修改其他方面都容易,但是对于错别字的修改能力一般都如同“医者不能自医”一般,毫无观察能力可言。建议同学们在检查错别字环节进行同桌互换的环节,让别人找到你的笔误或者习惯性错别字不失为一个修改作文错别字的好方法。改错别字、改标点符号、修改病句,这是中等作文能力水平的学生应该掌握的修改技巧。相比较于第一步的“审”,能力要求又有所上升。

(3)补

修改作文,一定要注意作文是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系密切,能反映文章主题的一定要花大手笔去写,该补充就要补充。补什么,那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如写人的文章,看看是不是只写了人物外貌,其人其事只通过寥寥几笔,浮光掠影带过。

例如我在评改单元作文《“漫画”老师》时,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出老师的外貌、神态、语言,但在写老师特点的时候罗列过多,没有围绕其最显著的特点去选择合适的材料,或者选择的材料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抓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突出这一特点,细节方面比较欠缺,这个时候修改作文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补一些细节来突出他或她的这一特点了。

(四)删

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一定不要走近一个误区——觉得作文写得多就是一件好事。将与中心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文段,

重复啰嗦的句子要删。一定不要怜惜,拿起大剪刀,像插花一样,影响整体美感和意境的,再美也忍痛割爱,把它删减掉。这样才能删繁就简,突出中心。

学生经常出现的“作文病”有:“的”病、“我”病、“长着”病、“心想”病、“关联”病、“开头”病,“记得有一次”病、“然后”病、“于是”病、“再”病、“就”病,等等。这些病,以“病例集中”的方式出示,给学生带来视觉和思想上的冲击,让他们在今后的作文写作中尽量去避免出现这样的“作文病”,让作文更加的流畅、自然,与中心的联系更紧密,而不是看起来很累赘。就像一个姑娘为了美,佩戴满头的珠钗,满手的戒指。身上穿得红红绿绿,喧宾夺主,毫无美感可言。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有时候,少就是多。

这一步,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就有些难度了,但慢慢来,方向一定要明确,让中等或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往这个方向努力奋斗,不断地提高作文的自改水平。

(五)润

习作应该精益求精,加工润色,反复修改。认真地把已经写出来的文章从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多方面进行增、删、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更具体生动。上述几个部分完成了,再想一想如何让文章更具内涵,更加赏心悦目呢?这就只能在细节上下功夫了。句式的适度变换,修辞手法恰如其分地运用,表现手法的使用,如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前后照应,过渡句让文章更紧凑,开头和结尾的渲染是不是更加的引人入胜。

注重引导和指点,设法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也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终身需要。作文的修改应体现叶圣陶先生“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想小学中年级作文评改策略应该侧重“由教师批改向学生自我修改过渡。”不管学生的作文水平属于何种层次,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从儿童视角去对待学生的作文。能蹲下身子,倾听花开的声音,感悟他们的童心、童趣,让他们在各自的作文水平都能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7

[2]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管建刚著.—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5(2019.10重印)ISBN 978-7-5334-53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