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生活之清泉,蕴艺术之灵性—回归自然的初中美术教育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0
/ 2

取生活之清泉,蕴艺术之灵性—回归自然的初中美术教育探究

程开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第三中学 032600

摘要:一直以来,素质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而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艺术类学科的教学理念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美术作为艺术类的一门学科,不仅仅只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更在欣赏与内涵的分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自然;艺术;情感教育;教育探究

  1. 引言:欣赏是艺术类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带给人的是最直观的感受。美术欣赏则是用视觉手段把难以言传的东西具象化,再通过其他人形象的表达来提高自我的审美感受,以求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应新课程要求,美术课培养学生的鉴赏与识别能力,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训练学生的手、眼、脑、相互协作的课程。在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去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引导学生从中受到美得熏陶和情感上的呼应。

2、认知艺术,认识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原于生活。时代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却也为当代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欣赏课可以改变人的思想行为,提高审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学生在赏析作品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形成审美直觉和情感。对素质教育的发展起着极大地作用。

  1. 、谈审美

美术教育是培养和灌输美的观念的重要途径,所以,美术教育应当担起塑造美的责任。现在的美术教育审美视野狭窄,远离生活经验,虽然课堂教学是主要途径,但没有实际的感受和体验,学生触碰不到美,容易反被思维所束缚。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广阔的空间,让美术教育走出课堂去,让他们去寻找、发现,告诉我们他们眼睛里的美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在学习了技法的基础上去熟悉、了解生活再去创造和表现,这样映射在作品里才会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更具人性化。一方面,教学用品、资料让学生尽量在周围环境里去找,然后带到课堂来互相交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美术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另一方面,美化教室、美化校园,通过感悟寻找、创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艺术的内容不是美而是现实(自然和生活)中一切能使人——不是作为一个科学家,而是作为一个人——发生兴趣的事物。

  1. 、谈创造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创作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创作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创作活动变成学生的自我探究、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有个性的创作活动中发展创作能力,强化体验。老师本身应该恰当选择最利于开展教学活动的素材,与教材优化组合作出合适的调整,启发学生进一步创作。

例如花是自然界中色彩最丰富的植物,课堂上就讲解各种颜色的组合与搭配。学生的生活空间是有限的,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挥特长,把自己的感受用笔画出来。在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上,老师应该置身于其中,以他们其中一员的身份参与,一起动手实践,并告诉他们如何收集生活中的造型元素,如何运用审美造型规律,在和谐的氛围里避免了强迫学习。

3、情感教育,被爱包围

想要在美术教育中运用情感教育,需要老师在对教学过程中的内容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首先要让学生尽可能的做到内心感知美。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自然景物和绘画相互结合,让学生对绘画的理念有更加具体化的认知;其次,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用内心感知美好,运用多媒体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直接冲击学生的感官,激发对美术欣赏和对美好事物的兴趣;最后,教师可以多组织美术写生类的活动,让学生用内心创造美,在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方面,可以多组织一些画报展览、漫画比赛等,刺激学生想要表现自己是欲望,让美术回归生活。学习为生活而学习,创造为美而创造,让学生充分感受自己的创作为生活带来的变化,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知荣辱辨是非

情感教育有一个重要一点——耻辱感,所谓知荣辱而辨是非。耻辱感是因经历和体验到了人性和基本价值被亵渎而在我们人格深处产生的一种自我谴责和自我贬低意识。人有了知耻之心,无论做人、做事,就会有所敬畏。在美术鉴赏中进行“知荣明耻”渗透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耻辱感,培养正直无私、重诺守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最终实现人格的完善。在引导学生学习中,除了鉴赏外,还要着重引导什么是善与恶、美与丑、高尚与可耻,通过分析、辩论让学生认识到不论身在何处都要崇尚正义,光明磊落。

(2)、常怀感恩

怀有感恩之心才会懂得尊重,懂得感谢,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也就会更加自重。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这样的情况大肆发生,更显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急迫。再结合作品畅谈,形成情感共鸣,把爱心推及其他的人。

4、回归艺术,享受生活

人的一生也是美的历程。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细致地介绍了人生中各种“享受”:享受家庭、享受旅行、享受大自然、享受文化等等。他把生活本身当做美,肯定生活的审美价值,追求艺术化的生活,构建了以“享受人生”为关键词的人生哲学。

每个孩子大都天性好奇,对整个世界很陌生,都想碰一碰、摸一摸,应使不同天赋、不同个性的学生通过美术得到发展,作为老师要避免“像与不像”、“整洁与否”等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品,避免学生失去创作中的自由意识。取消一个标准、一个答案的评价方法,摒除只求共性,忽视个性。

同时,老师也可以身作则,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资源和自己的知识美、语言美、体态美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所谓美,是以不同形式,不同状态,不同身份出现,我们仅仅只是缺少发现它而已。

综上所述,任何美术作品都凝聚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含义,老师要意识到美术的本质意义,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全面健康的成长。另外,美术欣赏课程虽然成为热门的话题,但在教育理论上还需要更深入的探究与思考。通过教育者们的努力,美术欣赏的作用在素质教育中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1]崔嫱.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6(08):58-59.

[2]黄皓.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J].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0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