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及现实意义——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3
/ 2

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及现实意义——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杨雅兰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当时文艺建设思想方略,他详细深入的分析了当时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文艺服务、文艺评判等问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的科学理论文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文化建设的理论纲领,也为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党的文艺工作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论断、制定关于文艺工作的相关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标准。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文化建设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发表了影响深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在《讲话》的开始,毛泽东同志就开宗明义:强调了当时文艺工作的目的,即“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中华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1]

一、《讲话》的主要内容

抗日战争爆发后,延安以及各个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多了起来。毛泽东同志指出:“要把革命工作向前推进,就要使革命工作者和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完全结合,让文艺更好的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1]毛泽东同志分析当时的文艺界存在有以下问题:首先是关于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模糊问题、不了解工作对象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文艺工作者创造不出能够服务于革命的脱离群众文艺作品;第二是关于文艺“为什么人服务”以及如何服务的问题。在当时的大环境中,文艺第一是为革命领导阶级的工人,其次是为农民,再到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武装队伍及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份子,所以文艺工作者要先从工农兵的文化基础以及现实所需出发、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创作出满足他们内心需求的文艺作品;第三是文艺界统一战线的问题。当时的中国第一要义是抗日,党的文艺工作者与党外的文艺工作者要团结起来达成共识统一战线。因为文艺工作是党的整个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文艺服从政治,是从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和服务于政治纲领及任务的;第四是关于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着重指出并强调了文艺批评标准这个问题,并把文艺批评分为两个标准: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各个阶级社会中的各个阶级都有不同的政治标准和不同的艺术标准.但是任何阶级社会中的任何阶级,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1]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政治标准都要高于艺术标准,艺术是为政治服务的,是从属于政治的。

二、《讲话》的特点

《讲话》聚焦文艺工作,突显文艺理念,通过对文艺工作的部署和战略安排,让文艺工作也成为了文武战线中一个有力的支撑点。同时,也体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几个特点:

(一)人民性

《讲话》发表的1942年,是全民族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一年,当时最为紧要的矛盾是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迫切的想要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摆脱政治困境。毛泽东同志指出,文化建设对于革命政治斗争的重要性并强调对于马克思主义等一切外来文化不能照搬,要把革命的文化思想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我们人民自己的精神文化,用人民的文化思想武装革命工作者的头脑,求得文化和政治的统一,实现抗战最终的胜利以及民族解放的终极目标。

(二)科学性

在《讲话》中,毛泽东同志以革命斗争为现实根基,坚决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并指明正确的方向并科学地为广大人民群体服务。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视角也贯穿于《讲话》的各个方面。通过对哲学理论的有效把控和运用,加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予以灵活地转化,使得文艺批评有理有据,文艺发展欣欣向荣。

(三)群众性

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并取自于生活,文艺作品的创作源泉就是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在《讲话》中,毛泽东同志一语道破文艺工作者当时存在的与革命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相脱节的严重事实,具体表现在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动态、风格喜好了解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1]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到群众中,他所创造的文艺作品才能在充满艺术性的同时兼具普遍性,才能打动群众并推动他们走向团结奋起斗争。

三、现实意义

《讲话》中蕴含的文艺建设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了文艺与时代、生活以及人民等内在的逻辑关系,科学地回答了文艺是为什么人服务以及如何服务这一根本性问题。该讲话中精辟深邃的内在意蕴随着时代的发展历久弥新,它对于当前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讲话》确立了文艺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文艺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的发展应该坚持明确的政治性。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定政治立场,从而确保文艺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2]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承载着党的事业发展重任,应以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为出发点,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思想动力,为人民大众创造喜闻乐见的文艺生活。

(二)《讲话》对“文艺源于生活”的解读

《讲话》认为文学艺术的源泉是社会生活。只有真正走到生活中去,才可能积累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进入创作过程。文艺源于生活,新时代的文学艺术创作同样源于不同角度对生活的解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的:“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2]当今的文学艺术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载体全面展现社会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受观众喜爱的文艺作品不再限于书本、网络等。只有深入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去体味、感知,才能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能够引起人民共鸣的文艺好作品。

(三)《讲话》为当今多样化文艺发展提供了的重要标准

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我们是要继承的。”文艺工作者不能闭门造车,在发掘民族文艺精髓的同时,也要学习世界优秀的文艺发展经验,增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艺影响力。正如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提到的:“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2]这是毛泽东同志《讲话》的继续说。毛泽东同志的《讲话》也开启了我国文艺的崭新纪元,我们党依据《讲话》精神,为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党的文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论断、制定关于文艺工作的相关方针政策提供的重要标准。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北京.1991:847-879.

[2]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