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代民歌的用韵研究——以《时调雅曲》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3
/ 3

浅谈清代民歌的用韵研究——以《时调雅曲》为例

董一博

暨南大学文学院


摘 要:民歌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创作并流传,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民歌发展到清代,达到了繁荣时期,《时调雅曲》是清代民歌的代表性著作,民歌的口语性和地域性很突出,民歌为了便于传播,在传唱的过程中,必然遵循一定的用韵规律,本文通过对《时调雅曲初集》、《时调雅曲二集》两个集子的用韵情况进行分析,与《中原音韵》、《广韵》的韵部和韵目进行对比,整理出《时调雅曲》的用韵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分析,这对研究清代的实际语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清代民歌;时调雅曲;用韵

前 言

民歌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反映形式,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中国民歌起源自原始社会,经过不断的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时调雅曲》就是清代民歌的代表性作品,分为《时调雅曲初集》、《时调雅曲二集》两部分,出自《清代民歌时调文献集》。现阶段对清代民歌的研究主要是从文学角度出发,对它们的艺术特色,思想感情,现实意义进行分析,较少从语言的角度对清代民歌进行整理分析,目前还没有文章对《时调雅曲》的用韵系统整理分析。

本文通过对《时调雅曲》的两部分用韵进行研究分析,参考《中原音韵》、《广韵》的韵部和韵母,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个部分,并对每一个韵部下面的实际文本用韵进行分类,这对研究清代的语音情况具有很大的价值,因为民歌通常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对《时调雅曲》用韵情况进行分析,也能够推动方言的研究。以《时调雅曲》为例,可以整体把握清代民歌的用韵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入声韵有混押的现象,但总体上,《时调雅曲》的用韵还是比较严格的。

一、清代民歌与时调雅曲

民歌是流传于一个地区百姓之间,成为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一部分歌曲,属于民间文学的一种。它由劳动人民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在流传的过程中并且经过不断的再创造,具有很强的口语性,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直接紧密,深刻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每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民歌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如上古文献资料中记录的这样一首《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它十分概括地描写了原始时代狩猎劳动的全过程,这首民歌虽然仅有八个字,却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原始射猎图,是我们充分了解和认识原始时代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珍贵资料和赏心悦目的艺术瑰宝。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歌也得到了不断的传承。

民歌发展到清代,从数量上来看,数量众多;从内容上来看,内容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与先前民歌比较,与戏曲的联系更加紧密,本体特征的体现更加充分,在传统民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清代民歌分为南方民歌和北方民歌,南方民歌以《新镌南北时尚万花小曲》为代表,也是清代民歌的重要文献著作,这部文献在目录上写道“此集小曲数种,尽皆合时,出自各家规式,本坊不惜重金镌梓,以供消闲清赏”,是惜华在乾隆九年(1744年)所见的京都永魁斋刻本。另一重要著作是《善本戏曲丛刊》,是王秋桂依郑元美梓行之金陵奎壁斋本为底本所主编,是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所编写 。北方民歌的代表性著作是《霓裳续谱》,产生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霓裳续谱》全书一共8卷,收曲调大约30种,620余首曲子,前3卷是都是“西调”,“西调”是当时北方流行的调子,后5卷虽然调子种类众多,却以北曲“寄生草”与“岔曲”为主要内容,另外有少量的“银纽丝”与“扬州调”等等,由此可见,在南北文化融合的大的时代背景下,南北方的民歌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交流与融合。乾隆以后,文人收集、整理民歌的意识不断提高,各地的书坊也争相发表时曲小调,文献有《偶存各调》《京都小曲钞》《万曲选锦》等,书坊有北京的百本张( 持续时间长)聚卷堂等,清代民歌一度迎来了它的黄金鼎盛时期。清代民歌在曲调形式、描写内容、传播方式与接受方式等诸多方面,有着自己的独有特点,尤其是在流行数量以及展现民众日常生活的广度上、深度上,都是以前历代民歌所不及的,在中国民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是非常重大的。

本文所写的《时调雅曲》,包括《时调雅曲初集》、《时调雅曲二集》两个部分,出自《清代民歌时调文献集》,《清代民歌时调文献集》主要撷取乾隆至道光年间不同地区(北京、扬州等)流行的近十种民歌时调文献,共有十辑,包括《万花小曲》《丝弦小曲》《九连环小曲》《多情小曲》《佳人才子供月》《苏州新刻莲花闹》《江南闹莲花》《新刻鲜花调》等不同的内容,附录清代民歌时调札记,按时间的顺序,以整体呈现的方式为一册,内容充实,文献规模大,收录全,可以使人据此大致了解清代民歌演进轨迹,进而领略其“竞胜一时”之风采,具有重要意义。《时调雅曲》的清道光年间刻本,内中标名“马头调”,实际上也有其他曲调,比如《时调雅曲二集》中有“扬州歌”“勾调”“荡韵”“湖广调”等各种不同多样的曲调。

二、韵部分析

《时调雅曲初集》、《时调雅曲二集》2部分,共包括54个小篇目,其中《时调雅曲初集》有28个小篇目,《时调雅曲二集》有26个小篇目,每个小篇目的用韵各有特色,不完全相同,通过对《广韵》《中原音韵》等韵书进行查询,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个部分,其中阴声韵有歌戈部、尤侯部、支思部、齐微部、鱼模部、萧豪部、皆来部、家麻部、支思部、车遮部等10个阴声韵,阳声韵有真文部、侵寻部、东钟部、庚青部、先天部、江阳部、寒山部、监咸部、桓欢部、廉纤部等10个阳声韵,入声韵有鱼模部、尤侯部、车遮部、齐微部、家麻部、皆來部、萧豪部等7个入声韵,现描写分析如下:

(一)阴声韵

1、歌戈部(包括《广韵》的歌戈,举平以赅上去入,下同)

《俏皮妞儿》:科戈、鹅歌

《马头调(占一课)》:课戈、何歌

2、尤侯部(包括《广韵》的尤侯候宥有厚)

《烟花债》:够侯、休尤、厚厚、秋尤、肉屋、忧宥、救宥、头侯、就宥

《诗书巧合记》:友有、有有、手有、扣厚、搂虞、口厚、后厚

3、支思部(包括《广韵》的支至之止)

《俏皮妞儿》:二至、儿支、时之、思之

《雷峰塔》:子止

4、齐微部(包括《广韵》的齐支队志尾旨脂未止灰)

《佳人织机》:机脂、急緝、志緝、题齐、日质、仪支

《诗书巧合记》:寐至、喜止、礼荠、里止、世祭、起止、已止、记志

5、鱼模部(包括《广韵》的姥暮烛模术虞纸御遇屋)

《叹老妈》:车鱼、模模、哭屋、虚鱼、足遇

《诗书巧合记》:住遇、苦姥、主麌、女语、固暮、读屋、雨麌

6、萧豪部(包括《广韵》的晧肴笑号宵效嘯豪药)

《艳阳天》:叫啸、焦宵、宵宵、照小、貌效、消宵、熬豪、绕笑

《马头调(抿嘴笑)》:稍效、笑笑、到号、要笑

7、皆來部(包括《广韵》的咍皆代泰卦怪之夬海)

《荡韵(小耗子)》:来咍、腮咍、开咍、台咍、来咍

《诗书巧合记》:外泰、快夬、爱代、改海

(二)阳声韵

1、真文部(包括《广韵》的很欣准文魂真混吻痕慁轸问震)

《俏皮小伙》:人真、根痕、哏很、分文、门魂、顿慁、巾真、闷慁

《海棠花新》:新道、人道、伸眞、门魂、云文、亲道、嗔真、神真

2、侵寻部(包括《广韵》的侵)

《嫖客托梦》:深侵、淋侵、心侵、寻侵、金侵、临侵、阴侵

《荡韵(青柳儿青)》:针侵、心侵、今侵

3、东钟部(包括《广韵》的用东董用腫尾钟送冬青)

《贪淫飞虎》:风青、红东、珙钟、送送

《雷峰塔》:重用、盅东、冲东、锋钟、通东、用用、中东

4、庚青部(包括《广韵》的庚青劲冬径清迥蒸溪登映静梗)

《烟花院中》:疼冬、坑庚、定径、情清、承蒸、庭青、硬诤、病映、名清

《荡韵(双锁山)》:定径、琼清、营清、病映、城清

5、先天部(包括《广韵》的仙先霰元桓阮缐)

《旷野奇逢》:莲先、言元、面线、转獮、前先、全仙

《今相见》:见霰、缘仙、仙仙、传仙、片霰、田先

6、江阳部 (包括《广韵》的漾阳宕养唐江)

《扬州歌(茉莉花)》:霜阳、郎唐、香阳、长阳、肠阳、详阳、凉阳

《才子佳人》:扬阳、妆阳、长阳、讲讲、香阳、郎唐、藏唐、凰唐、帐漾

7、寒山部(包括《广韵》的寒山刪愿裥反翰谏产阮)

《旷野奇逢》:阮反、散翰、便線、难寒、难翰

《柳迎春》:汉翰、般删、便線、干寒、间裥、安寒、还刪、雁諫

(三)入声韵

1、鱼模部(包括《广韵》的沃屋烛没术物)

《雏嫩的妞儿》:督沃、熟屋、足烛、福屋、簌屋

《岔曲(才郎夜看书)》:烛烛、出术、竹屋、蹙屋、出术

2、尤侯部(包括《广韵》的屋)

《俏皮妞儿》:六屋、熟屋、粥屋、肉屋

《十九岁俏皮姑娘》:肉屋、粥屋

3、车遮部(包括《广韵》的月薛)

《俏皮小伙》:月月

《嫖客托梦》:热薛

4、齐微部(包括《广韵》的德缉质齐职)

《情急的姐儿》:急缉、一质、提齐

《烟花柳巷》:力职、蜜质

5、家麻部(包括《广韵》的乏月洽昔黠鎋麻)

《开绣户》:发月、插洽、腊昔、法乏

《邬飞霞》:帕黠、法乏、下禡、差麻、杀鎋

6、皆來部(包括《广韵》的陌)

《深深拜》:白陌

在《中原音韵》中,入声字的由于读音发生了变化,通常会在声调中表示出来,例如,“督”,在《中原音韵》的声调中就标柱“入声作上声”“服”,在《中原音韵》的声调中标注“入声作平声”。由于入声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所以,《时调雅曲初集》、《时调雅曲二集》中,在运用人声字往往更加容易出错,《时调雅曲》中虽然入声韵入韵不多,但是出韵的情况却比较高。

三、结语

民歌不比律诗,律诗的押韵非常严格,限于功令,诗人要完全遵守朝廷所颁发的官韵。而民歌则是在创作过程中,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和方便传播,老百姓自律参照诗韵进行押韵的行为,这种自律的创作行为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韵部。唐宋时期的民歌,基本是参照实际的诗韵进行创作,唐宋以后,由于语音的发展演变,实际语音和诗律的差别越来越明显,加之百姓声律修养的不同,籍贯的差异,尤其是方言突出,用方言进行入韵,因此突破韵部的情况屡见不鲜。比较分析《时调雅曲初集》、《时调雅曲二集》的用韵时发现:入声韵有混押的现象,但总的看来,《时调雅曲》的用韵还是比较严格的。

参考文献

[1]邓晓东.清代民歌小曲的文献考察[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5,32(1):59-65.

[2]浦泉、群明.明清民歌选(甲集)[M].上海:上海出版公司,1956,32-65.

[3]赵志忠. 《霓裳续谱》与清代满足民歌[J].满族研究,1989,30(5):5-6.

[4]种明立.汉字例外音变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6-71.

[5]周玉波.清代民歌时调文献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7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