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城市中小河道治理过程现状及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3
/ 2

水利工程城市中小河道治理过程现状及对策探讨

武一丁

身份证号: 42010419761009****

摘要:河道的生态建设有三大基本要素需要结合:环境、河道和景观。而这三大要素均属于河道生态的范畴,而在城市河道治理中,实际情况是,最注重河道,次要是景观,再者才是环境,也就是说,虽然有关部门一直在推行着河道治理工作,但是,往往都是太注重河道本身的治理,而忽视了河道生态建设的问题。或者是,当前河道治理与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一直都在关注如何防洪以及怎样降低水资源浪费,并且在河道两旁大肆修建混凝土建筑,这就导致河道中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就更无从谈起生态建设。

关键词:水利工程;小河道治理;过程现状;对策探讨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各地区城市河道治理工作出现了滞后的现象,所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合理应用到河道治理中,采用雷诺护垫、宾格网、护坡毯等生态材料,以降低生态污染对河道造成的伤害,同时保证在工作中能够提高河道治理效率。

1城市中小河道意义重大

1.1河道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依托。

现代化的城市拥有着良好的河道景观绿化与滨水环境,营造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和绿化离不开和城市建设息息相关的城市中小河道。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作为城市景观和绿化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大自然和城市建筑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滨水和绿化是城市和水域之间特有的地段,它不仅是陆地的边沿地区,也包含了水体的边缘,是协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中观环境。它是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有着极具观赏性的自然山水景观及绿化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另外城市滨水空间可根据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分为河滨.江滨,湖滨.海滨等。由此可见,城市滨水区中小河道的建设作为城市居民可自由活动的公共空间,不仅是城市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还是城市发展的历史缩影。

1.2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河道水是水环境的重要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大部分水资源都来自河流,为人们的正常生活提供保障。所以河道治理在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同时,对生态河流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生物繁殖提供更多可能,对气候产生调节作用,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河道治理的关键在于水资源的治理,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分析

2.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技术滞后。

现阶段的施工技术为砌石类护坡和护岸技术,规划路线比较单一。水利工程中小河道治理技术滞后使我国在水利工程中小河道治理项目开展过程中无法正确发挥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生态效果。

2.2雨污分流未全覆盖

虽然雨污分流工程正在快速推进,但由于城市建设的历史遗留原因,一些老旧小区和工厂雨污管网设计不合理,管道日久老化,截污治污措施落后,管网错接或混接,运行维护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部分地区雨污分流不彻底,仍存在雨污合流现象,产生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水体污染。

2.3河道污染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中小河道的污染情况也越发严重。相关部门针对污染问题并没有进行应急处理,从而严重影响了一些中小河道的水质质量和环境质量,使城市的生活品质和生产质量下降。

2.4生态护岸技术未得到有效应用

目前,生态护岸技术已无技术缺陷,但在传统河道工程建设中,设计人员对河道治理的理解依然偏向于其防洪防汛功能的建设,将河道两岸进行硬化,预防洪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传统的设计理念缺乏科学性,混凝土硬化后两岸的生物、植物、水等自然资源都会受到破坏,对生态循环系统也造成了不利影响,严重影响水资源自身的净化能力。

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对策措施

3.1在中小河道两岸进行绿化及水体微生物处理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植生孔内的回填,砌好每3层的生态挡墙就需要在植生孔内回填200mm左右厚度的种植土。种植土是一种添有肥料的泥土,可根据中小河道环境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种植在其中,从而达到改善中小河道生态环境、净化水质和美化城市等作用。对于有条件的中小河道两岸进行绿化种植,提升城市绿化率,根据护坡结构同时进行景观布置,在水中放置水生植物及微生物处理技术加速水体净化。

3.2合理应用截污技术与底泥底泥处理技术

截污技术与底泥底泥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产生截流作用,设置应急处理净化池,该技术可以将工程污染与城市河流阻隔,有效解决城市河流的污染问题。(1)建立污水截流系统。水资源治理需要综合考虑后采取最佳的措施,在河流两岸建立污水管网可有效截流污水,将污水顺利排入污水处理厂,期间不会对河道水资源产生污染。(2)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尾水。通过人工湿地等措施的应用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和过度使用。

3.3生态护岸

河道断面型式一般有直立式、斜坡式和复合式三种型式。直立式断面的特点是防冲能力较强,安全可靠,护岸占地面积较小,但景观性、生态性较差;斜坡式断面通常是在斜坡上种植绿化,亲水性、景观性、生态性均较好,但工程占地较大,实施难度也较大;复合式断面则是兼顾直立式、斜坡式的优点,采用土坡与一级或多级小挡墙相结合,挡墙设置在水位变动区,防止岸坡受水流侵蚀冲刷,上部设绿化土坡,使水面以上的岸坡呈现自然、生态的滨水景观。

3.4加强污染源的重视

众所周知,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仅仅依靠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同时我们也明白导致河道生态环境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来自哪里。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要很对污染源头进行控制,同时加强对污染源头企业的监管,保证在工作中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理,进而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工作中还要将工作人员的职责落实到位,并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排放标准,以保证工作人员在排查时可以根据排放标准来判断生产企业是否超标排放,进而有效控制各企业污染风险,避免在生态保护过程中出现污染风险问题。

3.5建立“一河一档一策”

全域境、地毯式摸排黑臭河道和问题水体,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全区域河道进行摸底,准确反映全区河道的基本状况,全面分析影响河道水质的原因,明确沿河违章搭建、无证码头、未纳管企业、畜禽养殖点、农村生活污水直排点等信息,为每条黑臭河道制定“一河一档”,列明每条河的基本情况,包括河道长宽等基本信息、污染源排查情况以及过去河道整治情况等,使河道的整体情况一目了然,为后续工程整治和长效管理提供基础支撑。根据河道概况、黑臭原因、主要措施、实施主体、实施计划以及实施难点等,为每一条河道量身打造了“一河一策”,对症下药制定整治方案,有效改善水体环境。

3.6强化宣传引导

水环境治理是一场攻坚战,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探索建立群众参与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依托“12345”平台、网格长、志愿者队伍,向市民征集水污染信息,将政府部门和民间有机结合,推进水环境治理,实现全境治水。大力宣传“爱水、护水、节水”的理念,把治水实践中的新认识、新做法、新精神提炼升华为全社会共同的文化认知。加大对水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区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水患意识和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河道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不断凸显,在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城市用水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相关部门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治理河道水环境,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改善河道水环境生态质量,确保水环境生态平衡,提高水环境自我净化能力,让城市河道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宝伦,王红霞,王霞.中小河道清淤及河道淤泥处理技术[J].治淮,2020(07):14-16.

[2]张雅洁.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20.

[3]任志雄.中小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探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20,20(01):180-181.

[4]敖翔.中小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J].中国水运,2019(08):81-82.

[5]曹丽华.中小河道治理中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