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4
/ 2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李小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方法,本次研究针对于我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之间儿科护理的30名护理人员将这些护理人员进行随机的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人。其中对照组护理人员在临床上实施的是常规护理方法,另外的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积极的引进风险因素分析方法,从而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与干预。结果在一段时间的护理工作之后,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护理风险概率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风险事件,同时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能力评分以及实践能力考核也要优于对照组的病人。结论,在当前我国儿科护理工作中针对于护理风险因素要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合理的防范和管理措施,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实践工作水平,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发生概率。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引言

在当前我国医院的儿科护理工作中,由于患儿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会存在较低的配合依从性,这样会导致各种风险安全事故的出现,引发相应的护患纠纷问题。作为护理人员要主动加强风险防范意识,通过有效的风险因素分析以及防范措施,避免护理工作出现相应的风险事件,有效地提高整体的护理水平以及治疗的效果。在具体的患儿护理风险因素分析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管理方法,提高整体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选取的是我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之间在儿科进行工作的30名护理人员,这些护理人员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人数相等。其中的观察组护理人员年龄在21岁到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6岁,另外的对照组护理人员年龄在22岁到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7岁两组。护理人员的基本资料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且在整个调查过程中都需要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针对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的是常规的护理方法,具体主要涉及到患儿的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服务管理以及饮食管理等。它需要以基础性的管理作为保障,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这样能够确保儿科护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另外的观察组护理人员则需要积极的引进危险因素管理理念,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整体的风险管理分析能力以及防范措施应用水平。首先,进行专业能力的培训,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制定危险因素管理工作模式,将护理人员进行分组选择具备丰富经验的人员担任小组的组长,每周进行相应的会议探讨分析,了解这一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同时针对于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小组也要进行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通过老带新的方法保证护理人员对专业小儿护理知识以及风险类型和护理方法的掌握。另外,护理人员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培训之后进行相应的考核,考核的内容需要根据培训的基础知识进行确定。在考核的过程中会涉及到风险预防知识以及风险处理知识和风险防范操作等多个方面,针对于护理人员的实际考核得分进行总结对比。同时对于不同能力的护理人员要进行下一步的重点培训教育,保证整体护理专业能力的掌握,提高儿科护理的效率。其次,针对性的管理要有效地加强护理人员对风险意识的提升,患儿在护理工作中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要对风险进行全面的管理根据疾病进行分类,明确风险的类型,提高护理人员对于风险的正确认识。例如:外伤住院的患儿需要对切口进行全面的观察,防止出现感染问题。在护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工作人员掌握伤口处的红肿、渗液等不良感染症状,一旦存在异常情况要及时的上报主治医生,同时通过药物和切口处理的方法,避免伤口问题的扩大化。再次,针对于患儿和家属诉求的反馈调查,通过了解患儿家属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要求,相应的调整护理方案。例如:家属如果对小儿留置针的管理存在问题,需要注重留置针的管理方案调整,避免出现掉落、药物外渗以及堵塞的情况。同时还要与家属建立相应的陪护机制管理,保证整个管理水平的提升避免出现不良问题。最后,重点管理对于患儿的实际病情,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级别越高证明患儿的危险性越高。然后根据不同级别的患儿病情变化情况以及实际的治疗,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级别较高的患儿由于其疾病恶化速度较快,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加强陪护,还要每小时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病情变化的情况,对一些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要及时的预防。另外,在进行患儿护理工作中还要进缩短巡防的间隔,患儿由于年龄的特点表达能力不完善,就需要增加巡防的次数来掌握患儿的实际情况,病情变化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记录,从而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预防措施,避免安全事件的出现。

2结果

2.1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针对于两组护理人员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结合实际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护理风险概率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病人,同时整体的护理满意度也要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表1。

1两组患儿风险事件的发生概

组别

人数

感染

跌倒

其他

发生概率

观察组

15

0

1

0

6.67%

对照组

15

1

2

1

26.67%

2.2两组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对比分析

对于两组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其整体评分要高于对照组病人,具体的情况见表2。

2两组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对比分析

组别

人数

专业能力

实践能力

观察组

15

38.6-47.9

39.7-48.4

对照组

15

31.5-41.6

34.1-42.6

3讨论

近些年,我国护患关系非常的令人紧张,病患对于医院的护理人员存在严重的不信任感以及对于疾病的不了解,从导致护患之间的矛盾事件频繁的发生,这样会使整个护理工作水平受到影响,也会导致护理满意度不断的降低。同时,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的以及护理意识较差,对于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不能够及时的发现,都会导致各种危险事件的发生,从而给护理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有效的提高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护理工作中的一些安全事件发生概率,就需要通过合理的风险预防措施保障整体的护理水平。另外,由于患儿本身年纪小,对于各类疾病的防范意识比较差,这就需要相关的医疗机构重视患儿治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加强对各种风险因素的分析,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降低护理风险概率,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

为了提高当前我国儿科护理的水平,避免安全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就需要采取风险因素管理措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保证幼儿治疗依从性以及整体护理满意度的提升。这样能够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概率,同时风险因素管理也可以保证护理质量得到全面滴加强,提高患儿的病后康复水平。结合常见的护理风险试卷分析可以发现,医院需要开展定期的护理安全知识讲座,这样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同时,通过相应的护理人员交流学习,让他们认识到护理工作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有效地防止风险问题的出现,也可以形成科学的护理风险事件管理机制,通过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对护理中存在的一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利用风险预防教育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我国儿科护理的整体水平。

结合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在当前儿科护理工作中会存在一些常见的风险问题,这些问题会有效的降低护理水平,同时给患儿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对护理风险进行分析,通过合理的防范措施以及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整体的儿科护理水平,保证整体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玉红,苑田田,党兆清,等.儿科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分析与预见性防范措施[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1):208-210.

[2]苏雪娟.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7):256,258.

[3]马军英.儿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3):165.

[4]邓晓燕,卢丹艳.儿科护理教学中对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有效培养[J].高教学刊,2019,5(13):132-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