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电图技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及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4
/ 2

探讨心电图技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及临床价值

孙玉红

成武县大田集镇卫生院 山东省成武县 274206

摘要:目的 对临床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采取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技术之后是否有诊断效果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评价有关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群体之中,抽取70例进行对比对照,对所有患者首先使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再度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对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问题的检出率情况进行对比,以评价最终有关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优势等方面的综合情况。结果 在分别使用常规心电、动态心电检查后发现,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房颤、房扑、房速、室速、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更高(P<0.05),取得了更加满意的诊断效果。结论 目前对于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之后,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检出率可以得到提高,而且诊断更加简便,精准性比常规的心电图检查要更高一些,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为明显,对患者疾病诊断可以带来积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心电图技术;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引言: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临床相对高发的一类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其现有的健康情况、生活质量、预期寿命带来威胁,同时对生活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早期诊断、积极干预十分关键,而在这一过程中,心电图是常用的一种检查、诊断的方法,临床应用较为普遍,可以较好的提供诊断意见,作为疾病的诊断依据[1]。但相比之下,常规的诊断方法、心电图检查技术只能反映出检查是这一时间段的心动情况,观察有无明显异常,然后做出诊断,如果患者在这一时间段无明显不适感或者心律异常,就很难发现相应的疾病问题,因此不利于疾病的诊断。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更加具备自身优势,主要是体现在于患者采取24h的动态心电检查之后,全天的心电图变化都可以得到监控,然后进一步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心电图异常情况,进一步明确临床诊断,判断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类型,一方面可以有效辅助诊断,另外一方面这一方法也可以辅助临床治疗之后的效果方面评估[2]。基于此,本次研究对相关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效果情况进行收集、对比,评价有关方法的临床应用优势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是本院所收治相关群体之中选取,年龄分布在58-84岁,平均(71.32±4.12)岁,疾病方面包括了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脑梗死、高脂血症等。患者的相关疾病经过临床明确诊断,而且无严重的并发症等问题,现阶段生命体征稳定,无恶性肿瘤、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和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和障碍,同时不存在传染病、意识神志异常等问题。目前患者伴有乏力、胸闷、心悸、喘息、劳力性呼吸困难,无严重心肌缺血,排除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既往也不存在这些疾病的病史,无陈旧性心梗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患者彼此之间高度接近(P>0.05),未呈现出明显的不同之处,满足了对照对比方面的原则性要求。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先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再采取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的过程中,所有患者都在同一时间段一次完成相关检查,时长控制在60s,对最终的检查结果进行观察,提出临床诊断。完成常规心电图检查之后,再度使用动态心电图仪进行检查,使用标准12导联动态心电图机,连接在患者身上,然后进行24h的不断动态监测[3]。进行安装之后,检查是否正常进行心电图的记录,最后将设备斜挎在患者的身前,指导患者正确的进行保护,避免导联脱位。24h之后,将读卡器取出、设备摘除,使用24h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对其24h的心电图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判读心电图结果,提出针对性的临床诊断。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之后的结果情况进行对比,主要观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具体包括了房颤、房扑、房速、室速、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心肌缺血。由两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共同的进行心电图结果分析,然后各自提出诊断意见,在诊断意见统一的情况下完成诊断。如果遇到结果不统一、见解不同的情况下,则可以请教上级医师,提出针对性的诊断意见,然后统一临床诊断建议,提出诊断结果。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较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种心电图技术应用之后的检查结果方面对比发现了一个明显的差异现象,即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房颤、房扑、房速、室速、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更高(P<0.05),取得了更加满意的诊断效果。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检查结果情况对比详见表1.

表1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检查结果情况对比

检查方法

例数

房颤

房扑

房速

室速

窦房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心肌缺血

常规心电图检查

70例

7例

3例

6例

11例

9例

7例

35例

动态心电图检查

70例

15例

9例

19例

21例

19例

21例

49例

x2

/

13.245

17.892

14.225

16.372

17.884

16.351

18.225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结论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临床常见而且多发的一类疾病,尤其常见于中老年群体,严重威胁该类群体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那么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降低该类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关键所在,在进行诊断过程中,心电图技术的临床应用十分普遍,但相比之下,动态心电要比传统的常规心电图检查,更加具备精准性和全面性[4]。进行对比性应用也可以发现这一特点,常规心电图检查的过程中,没办法全方位和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出患者不同时间段内的心律变化,而且普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相对较为隐匿,起病隐匿但很容易集聚性加重,那么早期发现起病,隐匿的特点与动向,有助于更好的进行治疗,而相比之下,传统的心电图检查只是常规的采取某一个阶段,心电图情况的观察,对于一过性和短暂性的心律失常相关疾病没有较好的诊断应用价值。相比之下,动态心电图检查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具备着自动分析和自动检测的功能,准确记录24小时内患者现阶段心脏活动的整个过程,对于心率变化记录更加全面和准确,对于无症状性的心血管疾病也可以早期发现。尤其是阵发性心律失常和一过性的心肌缺血,通过这一方法能够更好的早期诊断,同时也可以判断其他症状,是否是由于心律失常所引起,排除诊断过程中的各类干扰性因素,做出准确的判断。

如上所述,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在进行临床疾病诊断的过程中,动态心电图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十分明确。

参考文献:

[1] 许燕. 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04):154-155.

[2] 周健华, 孙玉山. 心脏B超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体会[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003(014):128-129.

[3] 谢莉萍, 黄素华, 王芸. 分析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应用于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 2019, 000(009):45-46.

[4] 李叶青, 管迪, 毛翠艳. 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v.6;No.318(01):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