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非师范类新教师在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中的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5
/ 3

探析非师范类新教师在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中的教学策略

陈琴琴

山东省 淄博市张店区新华学校

[摘要] 非师范类新教师由于未接受系统专业的学科知识教育,初次接触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对教材的解析和教学目标的瞄准总会显得茫然无措。随着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在整个通编教材中比重的增加,革命传统类课文既是当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承载着立德树人的关键任务。如何厘清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策略是非师范类新教师面临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非师范新教师;小学语文;革命传统教育;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革命传统类课文集教育性与思想性于一体,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题材的内容由于年代久远,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较远距离,学生不易理解。非师范类新教师对此类文章的内容比较陌生,教学方法也是束手无策。如何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教学的策略。

  1. 挖掘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育价值

  1. 抓住文体特征,了解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编排意图

作为非师范类新教师,初次接触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应首先明确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编排特征、体裁特征及主题特征。整个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约有230篇文章,革命传统类课文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40多篇,相比之前的人教版教材多了20余篇,占据着小学语文教材课文总数的17%。采用“专”“散”结合的方式进行编排,一是根据单元语文要素随机分散在各个单元。二是以单元专题的形式编排,且中低年级到高年级逐年增加。保留了传统的经典篇目《吃水不忘挖井人》《金色的鱼钩》《十六年前的回忆》等,同时也增加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篇目,如《梅兰芳蓄须》《千年梦圆在今朝》《小岛》等课文。体现了对革命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以适应新时代少年儿童的成长需要。课文的体裁多以写人叙事类的文章为主,同时也有儿歌、儿童诗、古体诗和近体诗,还有少量的说明性和思辨性文章。整个革命传统教育类文章的主题主要由叙述伟人故事、歌颂英雄事迹和其他在革命过程中的典型事件构成,对学生道德品质与爱国情感的熏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传承红色基因,探寻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现实意义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担负着革命精神传承的重要使命,小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的形成时期。虽然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大多是对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更要引领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谨慎学生对课文内容与人物形象的多元解读,确保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价值引导的正确性。即使是多元解读也要合情合理的符合当时事件发生的情境和当下革命精神传承与发扬的实际。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自主教育和开放性的课堂,无视历史的真实面貌,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对文本内容的任意曲解。

革命传统类的文章大多记叙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虽然时代发生了变化,但其所表现出的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操对今天学生的现实生活仍有强烈的引导价值。[1]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注重对学生革命情感的引领与熏陶并化作自己不断努力前行的积极力量。尤其是当学生对文中的英雄人物形象产生理解的偏差时,教师应及时的把学生拉入正确轨道,比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课:“面对日本侵略者的迫害和欺凌,五壮士把敌人引入绝路,继而自己也被迫跳崖,很多学生认为这样不值得。”这种误解大多是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与情境了解不够。这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事件发生的背景,适时创造情境还原当时的场景,让学生设身处地置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去理解抗日战争是一场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激烈战斗。进而去感受和体会狼牙山五壮士为保护整个部队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舍小我为大家的伟大抗日民族精神。通过还原情境,联系现实生活,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进一步将革命传统精神与红色文化传承与发扬。

  1. 查阅补充背景资料,促进内容理解的深刻性

  1. 搜集背景资料的内容与类型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大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段距离,为增进学生对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了解的更深刻,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与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需要适当补充相关背景资料作为理解课文内容的“支架”。其中背景资料的搜集可以从时代背景、人物介绍、作家自述等方面去搜集整理,并以音频、图片或相关的影像资料类型去呈现。

革命传统类课文主要有伟人故事、英雄事迹和其他典型事件三大主题,尤其是伟人故事和英雄事迹可以从人物介绍和作家自述的角度去补充材料,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可以通过补充雷锋的简介资料和他做过的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件,让孩子理解雷锋这一人物形象,达到情感的升华与理解。[2]《难忘的泼水节》通过介绍周恩来总理的个人资料,进而体会他和蔼可亲与傣族人民情同手足的友好情谊。再通过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夜的工作》《十里长街送总理》等关于周总理的典型文章,进而让周总理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越来越丰满立体,也越来越喜爱敬佩周恩来总理,从而将周总理身上的可贵品质进行内化学习。

具有典型性事件的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可以通过补充时代背景材料进行场景再现,让学生对特定时期、特定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进而更加容易理解课文内容。[3]如学习《开国大典》一课,可以通过播放开国大典的一些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热烈与激动人心的具体场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自豪感与责任感。同样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可以介绍八国联军侵华的种种罪恶行端,通过播放圆明园富丽堂皇的图片与被帝国主义列强肆意破坏后的视频进行对比,激发学生对侵略者强烈的愤慨与报效祖国的决心。

  1. 引入背景资料的方式与路径

引入背景资料是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一条重要途径,其中引入背景资料并不是想当然的引入,资料引入的原则一是资料的内容与教学的目标精准一致,与课文内容和学生理解认知水平相吻合;二是很多背景资料的介绍受众范围非常广,需要对背景资料的内容与语言表达方式进行适当精加工,以适合小学阶段学生阅读和理解。同样引入资料的时机要明确,一是在课堂导入阶段,引入背景资料增进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引入背景资料适时增进学生的理解。三是课文即将结束时,拓充相关背景资料,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人物情感的感悟得以巩固升华。

对背景资料引入的方式主要有制作电子书与制作视频两种,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这一课,很多同学对“被外国人占领的地方”和“中华不振”不理解。于是怎样把“租界”讲清楚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大有裨益。但是《近代租界》和《中国租界史》对“租界”的解释,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过于专业深奥,因此就需要对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行编辑与精加工。因此我利用相关的图片配上学生能理解的文字做成电子书,学生提前阅读,也便于理解。同样在学习《七律·长征》这首诗的时候,关于长征的资料浩如烟海,有些视频或纪录片时长不适合学生看,内容也需要相应的剪辑和处理。

  1. 开展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对革命情感共鸣

  1. 读写结合:读红色经典,写体会感悟

统编教材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习题后边,新增加了“阅读链接”板块,如统编教材《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阅读链接”中就提出“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刘胡兰、董存瑞……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壮烈的篇章。” 这就需要通过开展阅读实践活动,实现类文阅读,以培养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4]如学习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课,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黄继光》《我的战友邱少云》《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刘胡兰的故事》等红色经典,让孩子了解为国牺牲、不怕艰难困苦誓死捍卫民族尊严的伟大英雄人物事迹。可以通过学习一篇课文,带动相同题材的一类红色经典书目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身临其境,情感升华,不吐不快;进而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与体会。在读写结合中缅怀革命先烈的光辉伟绩,感受和平时代的来之不易,使学生从小在心中播下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气概的种子,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1. 说唱结合:讲红色故事,唱红色名曲

语文的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和现实生活实际,以艺术化和趣味性的方式去处理文本内容。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情特征,小学阶段是学生口语表达欲望比较强烈的时机,学生渴望将自己所知道的伟人故事和历史英雄事迹讲给大家听。由于革命传统类课文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因此只有通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说唱实践活动,学生学习革命传统类课文的积极性才会调动起来。因此学完革命传统类的课文,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革命文化 担当时代使命”的红色故事演讲活动,让学生用儿童化的语言讲好红色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自豪感和光荣感。[5]同样唱红色歌曲也是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无私奉献的英雄伟人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源于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无私无畏的艰苦奋斗。从而发自内心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致敬先烈,心怀感恩,奋发努力与学习。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在统编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尤其是非师范类新教师,在没有接受系统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需要认真把握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文体特征,了解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编排意图,探寻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现实意义,适时查阅补充背景资料,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深刻性,并将课内外相结合,开展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对革命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体会革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真正用语文的方式在学生的心田播下红色文化的基因。


参考文献

[1] 邱仁富.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着力点[J].中国德育,2020(17):35-40.

[2] 李学红.让英雄人物走进学生心里——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J].小学语文,2019(Z1):54-56.

[3] 范国强.让革命文化教育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相得益彰——基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J].福建教育,2020(01):27-30.

[4] 陈小平.让“红色精神”深植孩子的心田——统编教材一年级至三年级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J].语文教学通讯,2019(18):12-14.

[5] 郭潇莹.新时代中小学研学旅行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中国德育,2020(03):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