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5
/ 3

后疫情时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径探析

刘珍

西安医学院药学院 陕西西安 710021

摘要:落实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要以正确的理论体系引领人,也要借助鲜活的实践素材教育人。文章从医学学科特点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出发,分析当前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较为薄弱的方面,同时以疫情时代的鲜活事例为切入口,提出后疫情时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加强和改进的方面,这对于新时代医学生个人成长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医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前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第一,一部分医学生存在职业素养和职业认同感低的情况。

就知识体系与学习强度而言,医学生往往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面临着更为繁重的课业压力,由于学习任务重培养周期长,部分学生在专业学习上产生懈怠畏难情绪。同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由于专业课学习占据了医学生大量的时间,形成了重专业课知识学习轻思想政治学习的现状。一些大学生仅仅注重专业知识的获取,对生命观及职业道德素质养成存在一定轻视的情况,单纯的医疗知识积累不足以塑造医之大者,因此出现了一部分医学知识精湛但职业道德素养欠缺的学生,甚至一部分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从事危机他人生命及社会安全稳定的活动,与最初的医学生培养方向背道而驰。

第二,医患矛盾频发的社会现象,为医学生人文情怀养成带来不良影响。

每一位医学生在迈入神圣的医学殿堂时,职业道德和医学生誓言促使其怀着竭诚为病患服务的理念,学习治病救人的理论知识。在校园学习期间,这种理念刻画在他们抽象的意识层面,但在具体的实践应用层面检验起来是另一回事情。置身于医患关系的实际情境中,双方站位的不同决定了考虑事情的角度存在差异,因此两者的冲突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少见。这种现实的从业矛盾折射到培养阶段,给医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重要价值参考维度和要求,即医学生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培养耐心细致的沟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总体来说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新闻媒体的正向引导、病患群众素养的加强、医生服务意识的提升等各方面群体的努力。

第三,价值取舍不坚定,奉献与服务意识不强。

医学生的价值观念、奉献精神对于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意义重大。我国长期存在的西部地区、贫困落后地区医护人员缺乏的情况,目前我国采取的定向培养、西部计划、就业补助等一系列优惠升学或就业政策,有效改善了不同地域医护资源配备不均衡的情况,但医学生未来如何留得住,扎下根取决于树立什么样的理想观念。一部分医学生在面临大我与小我利益选择时,价值取舍不够坚定,在面临国家发展大局需求时,缺乏奉献精神。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艰苦边远的地方去,割裂了自我与社会的利益关系,并没有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效统一。

二、当前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医学生人文素养与理想信念有待加强。

有研究表明,一半以上的医疗纠纷与技术无关,反而与人文关怀如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最终许多专家、学者发出医学人文的土壤正日渐干涸的感叹,社会

和行业对提高医务人员人文素养的呼声越来越高1。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其成为“医者大者”的重要前提,也成为社会公众对医生职业道德的急切呼唤。

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关乎社会公众健康安全,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信仰对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一些医学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往往以物质利益为导向,而不是从选择职业的初心和社会价值出发,因此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人才培养的错位与浪费现象。在日常学习中,广大医学生都需要面临繁重的课业学习压力,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责任心做支撑,那么他们对于进行医学学习的宏观意义理解是缺位的。

第二,医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有待提升。

伴随着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网络素养参差不一,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带来一定难度。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基于网络的便捷性、隐蔽性、公开性,能够获取更多信息,也能够更快发表个人看法,但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与网络应用水平仍然高低不一,如沉迷网络游戏、网络诈骗、网络暴力、个人信息泄露等都是大学生网络素养欠缺带来的不良后果。

医护人员作为与公众生命健康安全息息相关的社会公共群体,不可避免的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因此医患矛盾、医风医德、暴力伤医等新闻一贯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在出现网络热点事件时,理性平和的舆论发言往往能为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起到促进作用。但网络观点并不总是冷静客观的,在“后真相时代”下,广大网民可能在真相未明之前,仅仅凭借情绪做出道德审判,这种网络的盲目性给医学生个人情感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也会降低其职业认同感。因此提升医学生网络素养,加强网络适应性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医学生实践教育层次有待丰富。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从结果层面来讲,医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必须经历量的积累才会实现质的飞跃,理想抱负也必须在实践的场域里才能展现价值,因此医学专业教育成果与理想信念落实最终要依靠实践活动来进行检验。目前一部分医学生对于职业的认知停留在想象层面,对于未来的就业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对象没有全面清晰的认识,导致真正身处工作岗位时产生职业不适应感及心理落差感。

医学生的实践资源是丰富的,但是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挖掘及转化的力度还不够。当前仅仅依靠单纯的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理论宣讲等无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内心的职业感召力,医学生的实践教育必须深入到一个个场景中去,直面体会医学生在职业发展和重要关头可能面临的价值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个鲜活、立体、具备高尚道德情感的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有诸多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医务榜样工作者,也有在重大公共安全卫生事件中涌现出来的 “逆行者”,他们都是鲜活的教育素材,也是医学誓言最直接的践行者,只有通过实践学习,将这些价值观念深深镌刻在医学生的成长基因中,才能引导学生在大我大爱中去认识医学专业的社会价值,才能培养出符合历史和人民期望的医务工作者。

三、后疫情时代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

第一,深化抗“疫”精神,增强理想信念教育。

医学生理想信念对其个人成长和社会医疗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以来,全球范围内重大突发公共安全卫生事件的发生给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职业认同带来了现实启示。这场战“疫”行动中,全国上下形成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需要每一位医学生去内化和践行。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观念、精神、意识归根结底来自现实的运动,来自物质的力量,因此后疫情时代如何将现实素材升华融入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

透过这场伟大的战“疫”行动可以看出,缔造一批批优秀的医疗战队是新时代医学院校的重要使命。要培养这样一批高质量的医学生队伍,首先要从加强理想信念上下功夫,伟大抗“疫”精神彰显了新时代医疗工作者的精神风采,对医学生培养政治理想与觉悟担当也注入了榜样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在一幕幕鲜活的生活教材中去感悟生命尊严与医者使命,从内心出发而非外界灌输来实现思想的升华,深入思考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厚植家国情怀,在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广大医学生只有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和奉献意识,才能在关键时刻明确大我与小我的利益取舍,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第二,重视新媒体平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网络平台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载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购物、娱乐、交友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受到其中价值观念的影响,网络上良莠不齐的观点也会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医学生与网络平台的高度粘合性,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公开性、便捷性收集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打造多样的网络宣传阵地,创新网络宣传形式。高校要借助网络平台诸多优势,积极融入新媒体教育教学进程,解答学生思想困惑,及时回应学生关切,对于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及英雄人物,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发挥榜样人物的引领作用。同时要培育医学生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针对医学生关注的网络舆论热点,及时进行案例分析与情景思考,旗帜鲜明的进行思想引领,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社会问题,这样才能锻造出身心素质过硬的医学从业者。

第三,注重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医学生核心素养。

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医学生为满足其从事医疗健康服务,以及社会和医疗卫生体系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2。医学生核心素养包括扎实的理论知识,精湛的业务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体恤他人的能力、浓厚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对医学生的专业学习发展和社会价值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核心素养的缺乏导致医学生在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职业认同感与使命感不强。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的理论认识伴随着实践发展会不断丰富,实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人们的理论观点,因此医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践活动中来。医学生的实践教育只有深入基层、深入贫困地区、深入人民群众,深入重大公共安全卫生事件中来,才会使他们真正明白什么是职业使命与责任担当。医学知识专业性与必要性决定了医学生实践活动普遍性和多样性,如参加义诊活动、暑期“三下乡”、为贫困地区人口做免费医疗筛查、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等等,这有利于促进他们在对我国国情社情的了解中增强社会实践知识,将个人理想统一到社会发展进程中来,不断提升和完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邓小利.浅析医学生核心人文素养培育①[J].现代职业教育,2019,(第26期).

[2] 王龙海,江爱娟,王南宁,胡光民.基于医学生核心素养的人体科学馆建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第1期).

[3] 金小琴,孙岩.后疫情时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第34期).

1邓小利.浅析医学生核心人文素养培育①[J].现代职业教育,2019,(第26期).

2 王龙海,江爱娟,王南宁,胡光民.基于医学生核心素养的人体科学馆建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