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液科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5
/ 2

浅谈血液科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曹雪静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在血液科内主要接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可分为白细胞疾病、淋巴瘤及其他、红细胞疾病以及初学凝血疾病等。以上一系列疾病患者由于自身淋巴异常、骨髓异常、血液异常、长时间免疫抑制剂使用等,降低个人免疫力以及抵抗力,引发不同程度院内感染,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据调查显示,有将近9.5%左右疾病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院内感染,增加患者死亡率。因此,为了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本文章针对血液科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开展针对性护理措施,内容如下。

【关键词】血液科;感染;危险因素;护理

引言

医院血液科主要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频繁输血,因此极易引发输血风险事件发生[1]。血液系统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医院感染,这是由血液系统疾病本身和获得反复治疗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的,导致免疫易感性下降、严重感染和死亡率急剧上升[2]。随着国内医疗技术和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对于血液科感染危险因素有了不同认知,通过分析相关影响因素,随后对患者开展针对性防控措施,提升患者生存率,减少不必要并发症发生,控制感染[3]

1 危险因素

    1. 疾病本身

患有血液疾病患者大部分是由于淋巴异常、血液骨髓异常、长时间接受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后促使自身免疫功能以及抵抗力显著下降,骨髓抑制极易引发感染。

    1. 知识缺乏

由于大部分患者自身卫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较差,同时自我保健意识不足,不知道怎样观察感染征象。

    1. 环境因素

在医院中,病房包括三人房以及双人房,若情况需求下,需将双人房改变为单人房,拥挤的病房会增加交叉感染概率。

    1. 情绪因素

部分存在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得知自己实际病情状况以后,内心出现负面情绪,甚至还会引起悲观绝望情绪,从而出现不思饮食,不愿积极配合治疗。还有一部分患者家属对于病情状况并不了解,不明确治疗与护理重要性,不按规定进行探视陪客,从而加重感染[4]

    1. 皮肤感染

由于患者自身抵抗力不断减弱,特别是粒细胞较少患者,或引起皮肤注射感染,症状较为严重者会引发败血症。

    1. 创伤性操作

反复进行检查以及注射穿刺以后会降低患者抵抗力,增加感染机会。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护理,稳定病人和家人的情绪- -入住病房,护士即主动入院,代表住院环境、代表成功治疗病例和医疗技术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他们陌生的恐惧、焦虑。抑制情绪负面传播,积极合作治疗护理[5]

2.2 增强健康宣教

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帮助患者剃须、修剪指甲、保持头皮、肛周、鼻腔、口腔以及皮肤清洁度,抑制局部感染事件发生。

2.3 病情监测

增强患者血象变化、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感染征象变化情况监测力度,认真监测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TRP变化以及中性粒细胞。对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真相进行及时评估,例如患者是否出现口腔粘膜变化、有无皮肤痤疮、肿痛肿胀、溃疡,肛周是否存在肿痛、是否存在咳嗽,叮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一旦出现异常现象,及时上报主治医生并进行处理,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从而抑制感染事件发生。

2.4严格按照无菌标准流程实施操作

对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前,需要对自身双手进行消毒和清洗,同时准备止血带,提前备好一次性用物,专人专用。进行深静脉置管患者需增强局部换药护理干预措施,做好消毒工作,定期更换贴膜,必要时随时更换。控制封管液放置时间,最长不宜超过八小时,抑制医源性感染事件发生率。

2.5 控制探视时间以及人数

对患有感染疾病或者是感冒疾病患者探视进行限制,每日利用紫外线对病房进行消毒,时间为半小时。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时间为20分钟。注意患者日常保暖,避免感冒。病房内每天进行消毒处理,时间为30min,患者床头柜的进行擦抹一次。

2.6 增强患者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状况予以患者营养支持,以半流质且易消化食物为主,多食富含高纤维以及高蛋白类食物,例如菇类、瘦肉末、水果、蒸蛋、牛奶鱼或者是新鲜蔬菜。告知患者家属注意饮食搭配,同时需要符合患者胃口,确保每日营养均衡,从而提升自身抵抗力以及免疫力[6]

2.7 口腔护理

增强患者口腔粘膜变化情况观察力度,指导患者每日多饮水,控制在2000ml~3000ml左右。每次睡前或者是餐后采用温水漱口,可选择洗必泰漱口液或者是4%苏打水,禁止使用硬牙刷刷牙,选择棉签或者是软毛牙刷替代。

2.8 日常卫生

确保换成每日床单以及衣物干燥度和整洁度,无渣屑、无折皱,定期更换一次床单被套。若情况允许,需及时进行更换,防止局部刺激。针对长时间卧床患者,需对其受压部位进行早晚一次按摩。创建翻身卡,每两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在翻身过程中禁止拖、拉、拽等动作,取方便器过程中,尽量减少患者皮肤摩擦。

2.9 并发症预防

保证患者大便畅通度,到患者便后需对其肛周进行清洗。当患者血象处于较低状态,每天利用高锰酸钾(1:500)指导患者坐浴时间为20分钟,可有效抑制肛周感染事件发生。与此同时,严格按照医嘱要求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正确予以患者抗生素、抗病毒药物以及抗霉菌药物治疗,同时对其治疗的情况进行记录观察,一旦出现并发症,及时进行处理。

3.0 皮肤护理

对于皮肤位置每日观察有无出现感染情况,同时保证皮肤干燥度与整洁度,对于长时间压迫部位,进行适当按摩,避免出现压疮。避免搔抓,少用注射药;肢体深层组织出血可抬高患肢,以减少出血,或局部压迫法促进止血。

3 小结

在血液科中导致患者出现感染高危因素分别包括疾病本身、知识缺乏、环境因素、情绪因素以及创伤性操作等。从自身因素进行分析,是因为血液科疾病患者受到疾病干扰,导致自身免疫功能以及抵抗力均显著下降,从而引发感染。血液科中患者病情十分复杂,且住院时间较长,随着自身机体免疫功能持续下降,会导致交叉感染几率显著上升。与此同时,患者情绪波动较大也会增加感染,患者知晓自己实际病情状况以后会出现不愿配合治疗以及不愿进食等行为,进一步增加免疫功能下降,促使感染风险增加。各类诊断治疗中存在较多穿刺注射检查,同样会增加感染风险。因此,为了避免以上一系列因素参加患者感染风险,需开展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从心理方面、生理方面、健康宣教、病情监测、日常口腔护理、并发症预防等方面予以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状况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与此同时,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实施护理工作,同样能有效防止感染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白宇. 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实用医技杂志, 2018, 25(2):218-219.

[2]陈慧敏, 姚素玉. 血液科住院病人输血护理风险管理危险因素分析[J]. 当代临床医刊, 2018, 31(6):100-103.

[3]刘佩佩, 顾敏.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 中国基层医药, 2020, 27(12):1513-1516.

[4]胡敏. 血液科肿瘤患者PICC导管感染分析及针对护理[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18):2944-2947.

[5]徐玲. 血液内科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因素分析[J]. 医药前沿, 2019, 9(8):12-14.

[6]詹新慧, 刘永红. 整体护理在血液科易感染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 2(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