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与生化检验结果的关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5
/ 2


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与生化检验结果的关系研究

何海

平昌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 四川平昌 6364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存放时间与生化检验结果的关系。 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本院接受生化检验的46例择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统一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及检验准备干预。对比患者血液标本不同存放时间点的生化检验指标结果。 结果:依据检验结果可得知,除血糖及总胆红素指标外,其余各项生化检验指标的结果数据在血液标本存放1h、3h及6h的时间节点后均逐渐升高,血糖及总胆红素指标结果数据在血液标本存放1h、3h及6h的时间节点后逐渐降低P<0.05。 结论: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延长可对生化检验指标的检验结果准确性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在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尽快开展相应检验,以有效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关键词】:血液标本;存放时间;生化检验

前言:生化检验是一种临床应用频率最高的检验项目之一,该检验内容可通过对机体状态相关指标展开有效检验,进而有效明确机体的各项基础功能水平及病情现状,从而可为患者的后续临床诊断及治疗干预提供重要参考依据[1]。近年来,随着临床就诊人数的不断增加,接受生化检验的患者占比亦明显提高,进而致使送检血液标本处理延时等情况的发生概率亦大幅上升,从而易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带来一定影响[2]。为进一步分析上述现象,本文主要探讨了血液标本存放时间与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方法

    1. 资料

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本院接受生化检验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于20例,年龄为24~65岁,平均年龄为(47.15±3.64)岁。

纳入标准:(1)均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2)可主动配合开展研究内容。排除标准:中途无法继续研究。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统一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及检验准备干预,具体干预内容如下:(1)标本采集:全部患者应统一于受检日清晨采集剂量为5ml的空腹静脉血,之后将标本采集管统一静置15min,然后应用低速离心机对血液标本以3500r/min的转速进行时长为15min的离心处理,待血清分离后,将血清标本统一置于低温环境下保存。接着,分别于血清处理完毕后的1h、3h及6h时间点应用日立7600型号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相应检验试剂盒开展各项生化检验操作,具体检验操作流程应严格遵照试剂盒说明书中的相关内容开展,并准确记录各项检验指标结果数据。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血液标本不同存放时间点的生化检验指标结果。

1.4 统计学

应用SPSS21.0软件对本文中出现的各项计量资料(T检验)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P<0.05为对比数据差异明显。

2 结果

依据检验结果可得知,除血糖及总胆红素指标外,其余各项生化检验指标的结果数据在血液标本存放1h、3h及6h的时间节点后均逐渐升高,血糖及总胆红素指标结果数据在血液标本存放1h、3h及6h的时间节点后逐渐降低,P<0.05。见表1。

1:患者血液标本不同存放时间点的生化检验指标结果数据对比(`x±s

检验指标(n=46)

存放1h

存放3h

存放6h

血糖(μmol/L)

6.04±1.06

5.75±1.10

5.56±1.09

谷丙转氨酶(U/L)

50.14±6.39

56.79±7.01

61.14±7.15

碱性磷酸酶(U/L)

61.75±4.07

64.37±4.11

73.45±4.61

胆固醇(mmol/L)

5.59±0.31

5.61±0.34

5.64±0.37

甘油三酯

(mmol/L)

2.16±0.16

2.19±0.17

2.23±0.19

总胆红素

(μmol/L)

15.67±3.69

11.49±1.75

9.17±0.95

3 讨论

血液作为反映人体出现病理及生理改变的主要机体组成部分,通过对患者开展血液标本采集,并进行相应的生化病理检验,可有效明确患者的病情现状及可能存在的机体异常表现,由此可尽早给予患者相应的疾病诊断及病情治疗干预,以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3-4]。而依据过往临床经验可得知,随着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就诊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延迟情况的发生概率亦明显上升;相关研究资料现已指出,存放时间过长的血液标本可致使血液构成成分发生改变,进而可对检验指标的结果数据准确性带来一定影响[5]

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研究观点的临床价值,本文对不同存放时长的血液标本分别开展了生化指标检验,进而发现,除血糖及总胆红素指标外,其余各项生化检验指标的结果数据在血液标本存放1h、3h及6h的时间节点后均逐渐升高,血糖及总胆红素指标结果数据在血液标本存放1h、3h及6h的时间节点后逐渐降低,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存放时间延长的影响下,血液标本中的红细胞内部物质可逐渐渗出,进而引发溶血表现,由此可对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准确性带来一定影响。此外,过低温度保存的血液标本亦可影响血液流变学及性质;因此,对于无法及时接受检验处理的血液标本,应首先对其进行血清分离处理,之后妥善保存于4℃环境下,以避免对检验结果准确性带来影响。

总而言之,生化检验指标准确性可受到血液标本存放时间的影响,为有效减少检验结果误差,需尽早对血液标本展开检验处理。

参考文献:

[1]王丽东,那向杰,单铁梅,等.血液标本的保存对常规生化检测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23-24.

[2]焦国立.血清标本保存时间的不同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0):197-198.

[3]孙景磊.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与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性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11):1337-1338.

[4]张瑞娜,魏利军,刘春子.血液标本采集位置和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7):22-23.

[5]时慧挺.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临床研究,2018,26(3):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