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5
/ 2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意义

余飘雪 (通讯作者 黄兰芳) 周小芳

福州市第二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摘要】目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诊查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精确性研究方法:时间选取2019-2020年,病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疑似病人140例,分别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查与X线诊查,对比两种诊查方法的精确性、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精确性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高于X线,将静脉造影诊查作为金标准比较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彩色多普勒超声高于X线,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针对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在临床上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精确程度更高,相较于X线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也更强,可以尽早精确诊查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确保理想的临床诊治疗效,降低其他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与正常的生活,临床应用疗效十分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价值

下肢深静脉属于外周血管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目前,其发病原因与人体静脉壁损伤密切相关,病人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在此影响下,深静脉凝血异常,随着疾病程度的深化,血栓逐渐形成。血栓会在疾病发展的推动下逐渐脱落,随血流返回到体内的肺动脉,导致肺栓塞。一旦发病,需要及早诊治,否则会引起下肢功能障碍,增加致死风险。因此,科学有效地诊查本病非常重要,否则延误最佳诊治时机,无法保证诊治疗效,同时加大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严重危及病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降低病人的生存质量。文章选取1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疑似病人作为研究目标,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两种探查方法的精确性、敏感性与特异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2020年我院1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疑似病人作为研究目标,男女选取比例3:2,年龄取值范围(64.34±1.45)岁,分别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全部病人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价值(P>0.05)。全部病人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X线探查:病人保持坐立或者换侧向上接受x线探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仪,探头频率为7.5-12.0MHZ。病人首先保持平躺,探查和髂骨静脉,然后转为俯卧,探查腘后静脉与胫后静脉,随后探查病人下肢,以下肢深静脉为纵轴与横轴建立二维图像,以此对病人管腔与管壁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观察,明确病人血栓的具体大小与具体位置,以此对栓塞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且在探查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详细观察病人彩色血流的充盈情况,以此掌握病人侧肢的循环情况。以上述操作为基础,合理施加压力,达到深层次的精确诊查。

静脉造影诊查:使用造影机,以泛影葡胺为对比剂,探查前需要进行过敏实验。病人平躺注射对比剂,途径经过病人足背动脉,探查中合理变换体位,探查位置包括膝盖、小腿以及盆腔段的深静脉血管。

1.3评价标准

诊查精确率、诊查敏感性与特异性。

金标准:静脉造影诊查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6125df324dc99_html_c015bdca8b2b9fe0.gif ±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精确性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高于X线,将静脉造影诊查作为金标准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高于X线,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详见表1-2。

表1 两种诊查方式的检出率比较[n/%]

方法

髂骨静脉血栓

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

整体肢体累及

检出率

彩色多普勒超声(n=140)

28(20.25)

7(5.07)

80(56.96)

115(82.28)

X线(n=140)

16(11.72)

9(6.33)

62(44.30)

87(62.35)

χ2




4.119

P值




<0.05

表2两种诊查方式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n/%]

方法

敏感性(n=124)

特异性(n=16)

彩色多普勒超声(n=140)

112(90.00)

14(88.9)

X线(n=140)

89(71.42)

11(66.67)

X2

11.879

14.284

P值

<0.05

<0.05

3、 讨论

我国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疾病属于下肢静脉阻塞性疾病,临床上非常常见[1]。主要是由于外伤或长期坐卧的影响,使肌肉静脉泵功能受到限制,对局部静脉血回流产生不利影响,造成血瘀。此外,病人血管内皮受损,淤血高度积聚,增加血液粘度,从而形成血栓[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的危险性,且早期疾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因此需要依靠科学有效的临床诊查方法,其中广泛应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此外,运动量逐渐减少,导致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上升[3]。其发病机制与人体肌肉静脉泵功能减弱、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蓄积、血管内皮损伤、血液因子大量蓄积、凝血因子活化、血液粘度增高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部分静脉红肿、发热、疼痛,体格探查见静脉呈索状,炎症消退后索状物质变硬[4]。同时,由于该病引起静脉血流受阻,导致下肢疼痛、进行性肿胀和行走困难。一旦患病,需要及时诊治,否则会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病人血栓有脱落的危险,脱落后的血栓会随着回流血液到达肺血管,导致肺栓塞。因此,必须实现对该病的早期诊查和诊治,否则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危及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超声医学的不断进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查已初见端倪。20世纪80年代初,脉冲多普勒技术和彩色血流成像技术相继问世,推动了超声诊查技术在疾病诊查中的积极发展。同时,随着高频探头设备的发展,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查和筛查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相关报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下肢深静脉疾病的诊查准确率高达88%-98%,特异性高达97%,准确率高达97.8%。对于下肢血管疾病的探查,彩色多普勒具备充足的特异性,可以明确病人的下肢是否形成深静脉血栓,同时还可以评估与诊查与该疾病症状相类似的其他疾病表现,例如:下肢动静脉瘘也会导致患者的皮肤温度升高,下肢浮肿,但是该疾病下的远端肢体伴有缺血的表现,在动静脉瘘的病灶附近可探查出连续性的血管嘈杂音。在超声检查下,可显示出扩张的静脉以及动脉频谱,呈现高速低阻型。蔓状血管瘤的瘤体内彩色血流非常丰富,这是因为瘤体当中存在小的动静脉瘘。因此,病人的瘤体部位可以探查到连续性的血管嘈杂音。同时,在静脉血管中探查到动脉频谱。由于髂静脉受到压迫所造成的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顺畅,可以在彩色多普勒探查下清晰地观察到管壁受压力的具体情况,而下肢静脉血流通畅与否是下肢淋巴水肿疾病超声探查的重点。

针对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在临床上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精确程度更高,相较于X线探查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也更强,可以尽早精确诊查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确保理想的临床诊治疗效,降低其他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与正常的生活,临床应用疗效十分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雪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7):68-71.

[2]何昀枚.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1):50-52.

[3]漆丹.彩超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6):39-41.

[4]王文静.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21,28(05):760-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