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养老院为中心的新型整体养老模式研究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6
/ 4

以养老院为中心的新型整体养老模式研究1

刘卫明 牛纯

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

摘要:目的:通过目前多种养老模式对比,提出养老院为中心的新型整体养老模式,提高社会养老模式设计的可行性。方法:借鉴PCMH模式理论,通过现实老年人养老现状分析,养老院为中心的新型整体养老模式适宜性强,能够结合社会新技术发展,有发展空间。结果:经过调研验证,本方法能够得到养老院的认可,养老老人也认为该方法可行。结论:提出养老院为中心的新型整体养老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能够和社会发展的智能化结合,整体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需要社会监管等各环节的不断设计和完善。

关键词:养老院;养老模式;新型整体养老

中图分类号:C913.06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需要齐心协力,统筹社会资源,创新求变,升级养老模式,构建养老新格局,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创造社会各界多赢局面。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日渐严重,如何在政府财政补贴不足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闲置资源,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将政府主导的老龄事业与市场化运营的老龄产业有机融合,构建以养老院为中心的养老服务异业联盟,探索出多赢的养老服务发展之路。

日前我国养老事业坚持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理念。在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文化观念形塑下,多数老人对居家养老情有独钟。与居家养老相比,机构养老具备配套的专业医护人员与服务设施的优势,可以为老人提供更优质与专业的照护服务。但目前社会整体对养老机构的接受程度不高,导致机构的人力与技术资本无法完全释放,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因此,优化当前养老机构的服务模式,同时联动社会各项养老服务资源尤为重要。2养老模式的探索文献

有学者通过调研,认可我国的典型养老模式,认为在此基础上需要多元化发展。我国目前较为典型的五种养老服务模式从资金来源、目标群体状况、服务特点和目的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我国的养老服务模式需要进行多元化的发展,由政府、市场、家庭和社会共同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1]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主要还是以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会居家养老为主但是融入了多元文化要素。[2]面对新时代新形势,要想实现“老有所养”,需要推动家庭、社会、机构多元养老形式发展。[3]

其中比较受大家认可的居家社区模式通过调研和分析,均存在一定缺陷。当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底层治理模式存在问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特征与传统的行政化的治理模式之间存在冲突。目前问题的关键是要从治理的层面入手,重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治理模式。[4]有学者提出构建城乡互助养老模式,建立已有闲置资源与老年群体养老需求的关联,从而激活产能,重构价值,为农村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但是该方案仅仅是宏观的理论设计,由于涉及面广泛,难以形成普遍的可以推广的模式。

由于老人背景条件、精神状态等不同,养老的需求呈现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性。依据当今现代社会养老形势需求,将养老服务与医疗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医疗、康复、照料、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系统性的养老服务体系。[6]从细节的某项养老服务设计实验入手,可以研究出一定的结论。社区老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视频人种学、入户访谈、服务触点分析法优化设计思路,展开具有操作性的设计实验。[7]

3 当前养老机构的服务现状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呈现出老年人口持续增长,高龄人口不断增加的特点。各地逐步重视养老服务,政策频出。政府通过建立补贴制度、“以奖代补”方式等促进养老机构发展。从全国范围来看,尽管养老机构的数量从2013年末的4.3万个,下降到2017年末的2.9万个,但是养老服务床位数确实逐年增长。[8]这体现了养老机构经营的规范化和扩大化。综合来看,城市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内容非常丰富,提供的服务均包含基础的膳食供应、个人照护、保健康复、休闲娱乐;有的养老机构提供康复、医疗护理、养生保健、教育和咨询活动,医养结合的养老院甚至可以为老人提供就诊、治疗和康复的活动。

尽管在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中,机构养老被认为是最具专业性与安全性的性养老服务提供主体,但养老机构的发展仍然存在多种因素的制约。[9]

3.1对老人入住机构养老方式的认同度不高

一方面出于我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老年人偏好居家养老模式;另一方面,入住养老机构在空间上有很大的约束性,意味着老年人要脱离原来熟悉的社区与家庭环境,生活舒适感会大大降低。加之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良莠不齐,老年人对将自己托付终老于养老院信心不足。

3.2 自由度缺失,养老服务难以个别化

目前养老机构由于受限于空间,提供的专业养老服务范围也仅限于在养老院内,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养老机构所提供的服务缺乏个性化,主要是为院内老人提供膳食以及照护服务,很少为不同的老人定制专业化的个性养老服务。因此,入住养老院的主要是高龄失能老人或是空巢老人。对于低龄健康老人来说,入住养老机构的约束性太强,且能够利用的服务不多,入住意愿较低。

3.3养老机构总体费用偏高,等级区隔明显

与居家养老以及社区养老相比较,养老机构明显的特点是需要承担较高的费用,且养老机构也存在不同的档次划分。中高档养老机构与低档养老机构收费差异较大,提供的服务也存在不同。一些民营机构为压缩成本,活动场地较小,老人甚至只能在狭窄拥挤的走廊上活动,老人的文化活动几乎没有。在设备配置方面,很多民营机构的设备适老设计和适老改造不足,例如房间内的马桶、洗浴设施无扶手配置。

3.4养老机构的监管任务重,力量弱

机构养老服务监管过程中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的监管职能划分并不清晰,实践中民政部门仍然是养老服务监管主体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善,属地监管职责尚不明确。随着养老服务监管权限的逐渐下沉,基层民政部门的监管职能越来越多,不论是在监管人员数量还是在专业能力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因此,政府难以对养老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整个养老机构市场质量参差不齐。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以养老院为中心的新型整体养老模式。

4 以养老院为中心的新型整体养老模式

4.1 运作理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养老机构数量逐年增加,但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仍然不高,更倾向于居家养老模式。因此怎样的模式既能让老年人享受专业且安全的优质养老服务,又能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是本文中对新型养老模式进行探索的初衷。

已有研究中主要提出将多元主体养老服务组合优化[9],并提出将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相结合的“虚拟养老院”[10]等概念,但仍然没有联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三种国内主流养老模式。本研究提出的新型养老模式是以养老院为中心的新型整体养老模式,即将养老机构的服务范围扩大,将专业的养老服务的触角伸向社区,甚至是家庭。这种模式增加了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选择可能,老年人既可以享受上门或就近社区中的专业养老服务,也能选择到机构接受配套的养老服务提供。在适老化设计的前提之下,不脱离原本的社区环境并且不改变老年人现有的生活状态,使老年人能更自由舒适的享受生活。

4.2 模式设计

以养老院为中心的模式强调养老院的主体责任,发挥养老的中心枢纽的作用。具体设计本院每位顾客的养老流程和细节,做到所有流程的受控管理,确实对养老老人和家庭负责。在此基础上,优化社会化多方资源和力量,结合社会新技术的发展,做到智能化养老。

4.2.1核心概念

以养老院为中心的新型整体养老模式是指以养老院为核心,打通社区养老,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该模式参照三甲医院与家庭医生服务的体系,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家庭医生管理平行来看,养老机构类似医院,服务人员类似家庭医生建立养老院与居家服务人员的管理服务体系,同时把PCMH模式转为养老照护的迁移。

这种服务模式不仅符合老人在家养老的意愿,而且能够为老人提供实在的照料服务,同时辅以精神关怀,避免了机构养老的缺乏人性化的缺点,同时也能解决机构养老成本投入的费用高、机构床位少的问题。

4.2.2服务提供

以养老院为核心来撬动社会上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资源的养老模式打破了传统养老机构所能提供服务的局限性,同时也弥补了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的不足之处。该模式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方式,扩大养老机构辐射,力图最大限度利用养老机构的专业资源,让优质的专业医护服务走进社区、深入家庭。

  1. 依托专业的医护团队,提供体系化的养老服务。

传统的养老院的运营模式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并设有相应的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配套的服务设施。因此,相较于居家养老而言,养老机构所能提供的养老服务最大优势在于其照护专业性。而以养老院为中心的整体养老模式不仅保留了原有的为老年人提供居所的传统功能,还通过以养老院为主体与家庭签订养老服务协议的方式,由养老院提供相应的上门照护服务,老年人即使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来自专业团队提供的养老服务。

  1. 走进社区养老驿站,养老资源获得更便捷。

以养老院为中心的整体养老模式下,养老院将作为核心载体联动社区资源,在社区当中铺开养老驿站,并派驻专业的医护人员在驿站中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由养老机构直接派驻团队走进社区养老驿站的方式,可以避免由第三方管理公司提供服务不专业,管理成本过高等弊端。同时,由专业的照护团队派驻社区,加上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大大提高了社区老年人获得照护资源的可及性。在互动过程中,也能帮助养老院更快的融入社区,在社区居民当中得到熟知与认可,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1. 打破空间隔离,提供上门服务。

该模式通过提供上门服务,打破了养老院以往在提供服务时与家庭之间的空间隔离,依托信息化平台及时提供送餐、照护、医疗等服务。该信息平台以老人信息、服务机构信息、服务人员信息为本,以老人的口常关怀为基础,结合临时来电的需求,以工单的流转为过程,实现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和服务质量评估的标准化。

4.3模式特色

以养老院为中心的养老模式旨在以养老院为载体,撬动社会上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专业化养老服务。

  1. 创新管理模式,优化养老机构市场生态

伴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服务政策,同时也给予了民办养老院一定的优惠政策。养老机构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由于缺乏管理与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养老机构的质量参差不齐。这不仅使得政府的财政投入收效甚微,也成为了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主要顾虑。

在以养老院为中心的整体养老模式下,政府将主动权交给了养老院,以家庭签约量为绩效考核方式分配财政拨款。优质的养老院获得更多的养老服务签约量从而得到来自政府更多的财政支持。因此,养老机构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会更主动的提供专业化服务,从而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局面。此外,养老院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可以省去由第三方公司提供的管理服务,直接指派专业的养老院医护人员驻守社区养老驿站,省去人力与管理成本的同时,也能带来更优质的专业服务。

  1. 资源优化配置

以往的养老院提供服务是以机构为载体,提供服务的内容少,服务范围小。而该模式打通了社区与居家养老两条路线,扩大了养老院所要服务的范围与对象。以养老院为中心的整体养老模式下,养老院一方面保留了既有的传统功能,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所以及配套的服务设施,另一方面借助信息化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以及驻扎社区养老驿站,充分释放养老院现有的人力资本与技术资本,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资源优化效果。

  1. 过渡机构养老意识

在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文化观念浸润下,多数老人对居家养老情有独钟。此外,出于对周围外部环境的依赖以及与邻里之间建立的亲密感,居家养老的模式会让老人感到更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因此,目前我国还是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机构养老模式为辅,养老机构主要成为高龄或失能老人的非主动性选择。如何能将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被更大范围的接受和认可也成为养老机构工作的难点之一。

以养老院为中心的整体养老模式是养老院作为主体,与社区家庭签订养老服务协议,并提供弹性化的服务方式。老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所签约的养老院中选择家庭医生、配餐、护理等上门服务,也可以选择入住养老院所提供的集体居所。养老院服务方式的弹性化与之伴随的是服务对象与范围的扩大,有助于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养老机构提供的协议服务中,并在此互动过程中逐步认同与接受来自机构的专业化养老服务。

4.4完善以养老院为中心模式养老机构的监管

加强养老机构的自我监督,借鉴社会优秀的管理模式,完善以养老院为中心模式养老机构的监管。政府相关部门需要相互配合处理好涉及养老事项的职能职责,未雨绸缪,充分利用好管理好国家养老资源。

4.4.1完善社会养老机构的质量认证体系

养老院需要一定的质量认证,确保其资质和质量。依据市场需求,确实设计养老产品服务等级。目前,涉及养老服务质量的国家标准相对较少,其中GB/T 35796-2017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和GB/T 37276-2018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是具体涉及养老院标准。养老院可以通过质量认证模式,监督提高质量,加强以养老院为中心的其他相关服务企业的监管。

4.2.2加强养老相关监管信息一体化建设

养老院为核心建立养老管理信息系统,类似学生读书的学籍,准确登记养籍。国家严格核实并统一管理每位养老老人的养籍。记录典型的养老事件和经过,确保养老的资源支持和管理真实,转换养老院必须到政府相关部门办理有相关的养籍登记。

5 结语

为了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笔者对黄冈市的养老院开展的实际调研,养老院认为该方案可行,但是还需要结合实际不断完善。以养老院为中心的新型整体养老模式扩大了专业养老机构的服务范围,既能在不冲破传统养老观念的情况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又使得养老机构的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养老机构市场生态自动优化。该模式通过以养老院作为主体,与社区家庭签订养老服务协议,提供包括家庭医生、配餐、护理等专业养老服务,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解决了老年人对专业养老机构的刻板印象,同时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需求,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这种新型模式是适应我国国情与老龄化社会的新型养老模式,主要特点是以专业养老机构为核心,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多样化的个性化的服务。然而由于以养老院为主体与家庭签约的方式意味着政府对于养老机构的管理削弱,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如果控制不当可能会引发一些系列问题,例如为了提高绩效增加家庭签约量,多家养老机构对同一老人造成一定程度的打扰甚至谎报签约量等。因此,以养老院为中心的新型养老模式的建设要遵循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扩大的建设方针,政府要特别注意对养老机构市场的监督与管理。


参考文献:

[1] 赵万里,李谊群. 中国多元养老服务模式研究_基于中外养老服务模式的比较分析_赵万里[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No.263(2): 61-67.

[2] 范书南,郭海岚,董雪. 中国老年人养老模式的研究进展_范书南[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 v.39(4): 996-999.

[3] 章程. 新时代养老服务质量机制建设研究_章程[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 No.158(22): 124-127.

[4] 王震.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的政策分析及治理模式重构_王震[J]. 探索, 2018, No.204(6): 116-126.

[5] 睢党臣,曹英琪. 共享经济视阈下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的构建_睢党臣[J]. 长白学刊, 2019, No.206(2): 110-116.

[6] 杜少英. _医养结合_养老模式的障碍及破解_杜少英[J]. 人民论坛, 2018, No.614(33): 64-65.

[7] 潘长学,王兴宇. 城市社区养老模式下医疗服务设计探究_潘长学[J]. 包装工程, 2019, v.40;No.396(6): 128-134.

[8] 韩晓婷, 皮微云, 迟玉芳. 我国城市养老机构发展研究——基于北京、上海等九地养老机构服务状况调研[J].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8(4).

[9] 胡善平.多元主体养老服务组合优化的路径研究-基于“互联网+”视角[J]老龄科学研究,2018(8)

[10] 陈 宇,黄少琴,陈 媛,张 伟.新时代机构养老的困境及医养融合机制创新[J].改革与战略,2018(7).

1 黄冈师范学院 新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00917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