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在大咯血治疗上的诊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6
/ 2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在大咯血治疗上的诊断价值分析

李扬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 四川成都 6105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大咯血诊疗中,采取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中选取本院在2020年1-12月间收治的大咯血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针对入院患者均实施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对其支气管动脉血供及出血情况进行明确,进而针对其病变动脉实施栓塞治疗,并关注其诊疗结果。结果:纳入患者经治疗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经栓塞治疗24h内。咯血停止患者30例,治愈率为57.69%;术后72h痰中带血21例(显效率为40.38%);仅有1例患者在术后3d仍有少量咯血(治疗有效率为1.92%),经术后7d后再次采取栓塞治疗后得以治愈,总体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针对大咯血患者在诊疗中采取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及栓塞治疗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及治疗效果、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术;大咯血;治疗;诊断价值

在临床上,咯血是较为常见的内科急症,在该类病症发生后,大部分患者可通过内科综合治疗达到止血效果,但也有少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且以出现反复性咯血,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有相关研究显示,在该类病症的诊疗中,采用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术干预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并予以对症治疗[1];对此,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在大咯血患者诊疗中实施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干预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选取本院在2020年1-12月间收治的大咯血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男女比为30/22;年龄27-75岁(42.56±6.84);引发咯血病症为支气管扩张28例、肺癌7例、肺结核13例、原因不明例4。此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参与者知情。

1.2 方法

1.2.1 支气管造影

采取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进而经GE数字减影DSA机引导送入导管,找到支气管动脉开口,在明确钩挂血管位置后将碘海醇造影剂推入(应用剂量为8-10 ml;推注速度为0.5-1.5 ml/s),予以正位DSA造影;若在实际检查中支气管动脉查找困难或病灶显影模糊,可予以系统主动脉造影,进而寻找肋间动脉、膈动脉以及胸廓内动脉。最后观察造影结果,包含病灶周围动脉血管形态及异常情况。

1.2.2 支气管动脉栓塞

在确定出血部位及病变血管后,需第一时间予以介入栓塞干预;针对本次安如患者均实施聚乙烯醇(PVA)微粒(或明胶海绵(GS))为栓塞物,结合导管内径及出血灶情况,将GS(切碎后)在造影剂中浸泡,随后顺导管注入靶血管,直至止血。针对合并支气管动脉及肺循环(B-P)分流、血管瘤样改变或血管扩张者,则需以PVA微粒行永久性栓塞干预;或基于GS栓塞增加PVA微粒行双重栓塞,直至病灶血管或B-P分流消失。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本组患者造影结果、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疗效需依据患者咯血改善情况进行评估:以24h内咯血停止为治愈;以停止咯血,且痰中带血时间在72h之内为显效;以术后72h咯血量降低50^%为有效;以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集数据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5.0软件。涉及计量、计数数据以(6126f32d429cf_html_cc566163015babe1.gif ±s)、%表示,t、χ2检验;组间数据对比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造影结果

经造影可见,支气管动脉造影显示有46例患者出现支气管动脉扭曲、牵拉成角;28例患者出现支气管动脉簇状索状扫帚状;11例患者支气管动脉形成广泛血管网;4例患者支气管动脉-肺循环分流;1例患者出现支气管动脉瘤样扩张;2例出现造影剂外渗。

2.2 支气管动脉血管栓塞干预结果

经栓塞干预后,本组患者治愈30例(57.69%)、显效21例(40.38%)、有效1例(1.92%)、无效0例(0.00%),总体治疗效果达100%(52/52)。

2.3 并发症发生率

经观察,本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仅1例术后有轻度发热、2例有轻度肩背部疼痛,均经对症治疗后得以改善。

3.讨论

大部分情况下支气管动脉均开口于左右支气管分叉处,约处于第5胸椎体上缘-第6胸椎水平[2]。在机体处于正常状态下的支气管动脉直径一般<2mm;而在出现活动性大咯血时,则会促使病变支气管动脉出现一定程度的增粗,增粗程度可达到5mm,同时也会导致供应病灶的血管随之增粗,增加导管钩挂发生率,威胁患者生命健康[3]。临床上针对大咯血患者的治疗往往需在实际诊疗中尽量找到病变血管并予以栓塞治疗,进而通过采取系统主动脉造影找到漏栓的病变血管,通过对支气管动脉解剖变异类型的进一步熟悉掌握促进支气管动脉插管治疗效果及借助治疗有效性。

在大咯血栓塞治疗中,应用的材料多为明胶海绵(GS)或聚乙烯醇(PVA)。这之中,PVA多用于与影像学表现相符的血管栓塞治疗中,选用直径通常为350- 550um的PVA微粒对末梢血管进行栓塞;但若为靶血管造影有肺动(静)脉瘘或血流较快、血管主干粗,则需选用直径为550-760um的PVA微粒。在进行栓塞术干预后的造影需确保责任血管末梢不显影,且主干流速减缓,达到止血目的。GS则主要针对无明显增粗的BA栓塞治疗,其具有较为理想的近期效果,能够有效规避侧支血管形成及再出血的发生;在在一段时间后,GS则会被机体吸收,导致部分栓塞血管再通,复发咯血。故在实际治疗中,结合患者病灶部位及出血情况,合理采取相应的方案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十分关键。结合此次研究能够看到,在针对大咯血患者实施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干预下,能够基于动脉造影结果进一步明确患者病灶情况及出血情况,从而针对性选择栓塞治疗材料及栓塞干预方案,为大咯血疾病诊疗的开展提供科学参考,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刚, 邱少敏, 唐晓军,等.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患者大咯血的疗效[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38(004):656-660.

[2]张铁君.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造影联合介入栓塞术后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 v.33(04):132-133.

[3]郭建伟. 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 v.36;No.811(13):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