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某医院2008-2020年1743例急诊抢救死亡病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6
/ 2


大兴区某医院 2008-2020 年 1743 例急诊抢救死亡病例分析

钮静 1 权文娟 1 王红平 1 赵春洪 1 王小斌 2

1 100076 北京 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

2 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


【摘要】 目的 了解 2008—2020年北京大兴区某三甲医院急诊抢救死亡病例情况,为针对性提高医院急救水平和重点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本院急诊科及院前急救2008年12月-2020年12月急诊病例登记本和急诊死亡报卡,并逐一登记死亡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分析急诊病例死因的构成,研究其变化规律和趋势。结果 急诊抢救死亡病例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其中循环系统疾病主要以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而肿瘤主要以肺癌、消化道肿瘤为主。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是本院急诊抢救死亡患者的主要死因,加强相关疾病的三级预防对减少区域性重大疾病负担,降低死亡率,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三甲医院;急诊抢救死亡病例;死因分析

疾病死因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及遗传基因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人均寿命逐渐延长,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各种疾病和灾难的发生也越来越多,对我院急诊科抢救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可基本反映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指导当地居民对易感、严重的疾病进行三级预防[1],并且由于急诊患者存在病谱广,病种多,病情重,患者要求高等特点[2],可通过急诊科死亡病例的特点,掌握其规律,提高抢救成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3],优化急诊资源配置[4]。现对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0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共1743例急诊科死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0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共1743例急诊科死亡病例,所有资料均真实可靠。

1.2 方法

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2008年12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急诊病例登记本和急诊死亡报卡,逐一登记1743例死亡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分析急诊病例死因构成,研究其变化规律和趋势。同一死亡患者大于2种疾病时,以死亡报卡第一诊断为主,调阅所有死亡病案,对主要死亡原因按照ICD-10进行死亡编码和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统计标准进行分类:使用根本死因编码进行死因构成及顺位分析。

2 结果

2.1 死亡原因及顺位

前五位死亡疾病为循环系统疾病693人(其中猝死患者193例)、呼吸系统疾病413人、肿瘤168人、神经系统疾病113人、消化系统疾病93人。从死因构成来看,循环系统疾病占了总死亡数的39.76%,呼吸系统疾病占了总死亡数的23.69%,前两位死因累计达到63.45%,前五位死因累计占总死亡数的84.91%。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的死亡人数均有增加,男女中均以80岁及以上死亡人数最多,男性约占死亡总百分比的56.05%,女性约占43.95%。上述结果提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本院应该重点关注的疾病。尤其提醒我们进一步关注男性患者、关注高龄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

2.2 不同性别各年龄段患者死亡情况

死亡患者中男性974人,女性766人,不同性别死亡患者在不同年龄段之间死亡人数有统计学差异,X2值=31.189,P<0.001。不同性别死亡患者不同年龄段的死亡人数存在弱强度关系,Cramer’s V=0.134,P<0.001。各组之间Post hoc testing检验结果提示年龄在50-60岁、80-90岁之间的死亡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3 讨论

死亡患者中,80岁以上患者病死率为31.10%,70岁以上患者病死率为23.87%,提示高龄已经成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脏腑组织生理机能逐渐减退,各种慢性非传染性基础疾病逐渐增加,均可对患者死亡造成影响。

分析本院死亡原因及顺位,前五位死亡疾病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和意外伤害。从死因构成来看,循环系统疾病占了总死亡数的39.76%,呼吸系统疾病占了总死亡数的23.69%,前两位死因累计达到63.45%,前五位死因累计占总死亡数的84.91%。可以看到,心脑血管疾病仍为重要死因,与张潇飞等研究我国人群整体现状相符[5]。一方面可能与我国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抵抗力下降有关,一方面与近年北京尤其城南部空气污染导致灰霾与雾霾的产生,它们不仅对交通造成损害,而且会传播病毒和病菌,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概率的增加空气污染严重,同时由于处于城乡结合处,大量人员拆迁住进楼房。在急诊室,急救的患者病情变化快,可预见性小,危险性高,病死率也高。因此,合理调整公民社会心理压力,戒除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心理必要辅导,加强健康体检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死亡病例分析,总结本院急诊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了解急诊危重患者死亡原因,对深入探讨急诊危重患者急救最佳模式的工作尤其重要。

综上所述,对我院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促进我院院前急救及急诊科室管理与发展,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制定因地制宜的卫生保健策略,措施以及为卫生资源的合理调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努力保护瀛海地区人民健康,延长寿命,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减少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陈永国.我国人口死因构成及变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2]刘霖.急诊患者的病情程度与处置状态研究[J].中国医学,2011,31(10):937-939.

[3]黄日琼.医院急诊留观患者的疾病构成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26):3052-3054.

[4]叶立刚,张茂,周光居等综合性医院急诊抢救患者构成和分流的状况分析[J].中国急救 医学,2011,31(10):933-936.

[5] 张潇飞,胡大一等.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现况及流行趋势[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3)179-180

通讯作者:王小斌,Email:1521561663@qq.com

6126f5df09ce3_html_58938b31576a1151.gif6126f5df09ce3_html_d726896ebb5c2b1c.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