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拔针时机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6
/ 2

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拔针时机的研究

谢璐 马俊霞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上海 201306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拔针时机。方法:选取2020.03~2021.03于我院肿瘤内科住院的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200例, 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将例患者随机分为100例试验组和100例对照组。实验组按临床指征拔除留置针,对照组常规拔除留置针,比较两组留置时间和回血率。结果: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和回血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留置时间和回血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患者临床指征更换外周静脉留置针可以延长留置针的平均使用时间,降低护士工作量,但要注意回血等情况。

【关键词】老年患者;留置针;恶性肿瘤;拔针时机;回血率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多器官功能不全,多种慢病共存,需要反复、多次住院,且住院时间较久,70%~80%的住院患者需要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给药。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其体质下降,有着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导致血管弹性差、脆性大,皮肤松弛、血管易滑动等,对静脉穿刺的要求较高[1]

我国201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中指出,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96 h更换1次。但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外周静脉留置针达到 96h 后,仍使用良好却需要拔除重新更换的情况。此种情况不仅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住院成本。2016年静脉输液实践标准(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INS)指南指出血管通路的拔除不能仅仅依据留置时间,因为目前并未确定最佳留置时间。本研究旨在观察根据临床指征更换外周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03~2021.03于我院肿瘤内科住院的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200例, 以简单随机抽样法随机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其中试验组男女病患比例29:21,平均年龄(54.68±9.93)岁;对照组100例,其中男女病患比例28:22,平均年龄(56.43±11.52)岁。统计学处理纳入资料得P>0.05,可作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 年龄 > 60岁;2) 治疗时间至少 > 3天;3) 有阅读或言词表达能力,能理解调查表所述内容;4) 经研究者说明自愿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1) 年龄 < 60岁;2) 治疗时间 < 3天;3) 化疗的患者;明确已有血流感染的患者;4) 计划24小时内留置针拔出的;5)留置针时间已经超过72小时;6)不能配合研究,或是拒绝参与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的72~96小时定期拔针

实验组留置针出现临床症状时拔针。

所有患者均选用美国BD公司24G万珑材质的外周留置针,严格按照“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规范操作, 以3M(1624W)无菌透明贴固定;在维护方面,按照 “静脉输液冲封管 SOP”维护。穿刺部位优先选择非惯用手臂,首选前臂静脉穿刺,其次依次为手掌、上臂、下肢;避免屈曲位和触诊时有疼痛的部位。

1.3 观察指标

静脉留置针每日巡视表

由课题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和小组讨论自行设计而成,经临港院区静疗小组负责人及总部肿瘤内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进行审阅修改,论证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静脉留置针每日巡视表,主要包括:留置针留置日期、留置部位、每日皮肤情况、拔除原因、拔除后留置部位皮肤情况、是否发热、护士能级。

留置针每日巡视量表


床号 姓名 住院号

留置

日期

留置

部位

每日留置针处皮肤情况

拔除

原因

拔除留置针后留置部位情况(48h内)

是否

发热

责任护士能级

静疗小组

成员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5.0 统计学数据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 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的留置时间为 (44.15±5.12)h,长于对照组的(31.21±4.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65,P<0.001)。试验组的回血情况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回血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回血1次 回血2次及以上

回血率

对照组

100

28(28.00) 43(43.00)

71(71.00)

试验组

2

P

100

16(16.00) 31(31.00)

47(47.00)

4.555.

0.033


3 讨论

外周静脉留置导管即留置针(下称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静脉输液治疗。我院遵循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WS/ T 433-2013)[2] 中“外周静脉留置针应 72 h~96 h更换一次”的建议,定时更换留置针。但是尽管留置时间到期却流速非常通畅,患者无任何不适而出现不愿拔管的现象。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前总裁 Lisa Gorski认为[3]:“输液部位变更应当基于临床表现,而非时间”,其尤其强调:对外周静脉导管输液部位定期评估是快速干预并发症的重要因素。许丽春等[4]医疗机构采用出现临床指征时(如滴速减慢或不滴、渗出、穿刺点周围发红、压痛,患者主诉穿刺部位出现明显不适等情况)更换留置针的政策,而非72~96h更换1次的建议。

本研究结果显示,根据病人临床指征更换外周静脉留置针可以延长留置针的平均使用时间(P<0.05)。但要注意回血等堵管情况,研究组患者的回血情况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

鉴于此,以临床症状为指征更换留置针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静,胡小梅,陈婵 等.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影响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J].全科护理,2019,17(5):528-530.

[2]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J]. 中国护理管理, 2014, 14 (1): 1-4.

[3] 张凤,顾莺,胡雁.外周静脉导管更换时间的证据总结.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06-109.

[4] 许丽春,胡雁.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更换时间的最佳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1): 1015 -1017.

[5] 王奎书. 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时间的护理研究[J].临床护理,2007,45(21):117-118.

基金项目: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科学研究课题(DY2018020);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集团课题(横向20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