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联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6
/ 2

四维联动,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

张红军

浙江省海盐县于城中学 浙江 嘉兴 314308

论文摘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教师教的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课堂有效性问题的关键之所在。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与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教师的正确和有效引导是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四方面阐述了引导学课堂参与的策略。一是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二是设置台阶,满足自主学习的需要;三是学会赏识,激发自主学习的信心;四是组织合作,形成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关键词】初中科学 自主学习 习惯 动机 实效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得到的。因此,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属性。笔者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了运用后,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参与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好科学的信心及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学习科学的思维、认知和探究能力。

一、创设情境,诱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要求教学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创设,把它看作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创设问题情景,目的在于激起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与新的教学内容之间的差距或冲突,促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演示实验——教师的趣味演示、学生的实践活动、对比演示、课件演示、结合历史故事演示等产生问题情景,形象、生动、直观地创设问题情景。

二、设置台阶,满足自主学习的需要

课堂教学设计应处处渗透“以学生需求为本”的理念,围绕学生已有的经验、体验及未来的发展展开,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力,设置合适的台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满足需要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由简到难,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三、学会赏识,激发自主学习的信心

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体现以爱为主旋律的“赏识教育”思想,精心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心理安全”的前提下敢想、敢问、敢说,使学生感受到“我能行”,从而积淀自信,更主动、更有激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1.语言诱导

“不怕你说错,就怕你不说”;“如果你都会,我来教什么”;这是我常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前者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任务是“从不知为知之,从知其然为知其所以然”,后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职责在于“解惑”都作了很好的诠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回答要实施“无错原则”。将学生的错误前概念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来加以使用,并从内心感激学生提供的宝贵资源。因此,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课堂,说出心中的所思所想,说出其他同学想说而因为害怕出错又不敢说的话,我也常常说:“谢谢你大胆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谢谢你为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资源”。这与某些课堂中出现的为了体现学生主体而不敢指出学生认知错误的教学行为是截然不同的。实施“无错原则”,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暴露认知的错误,而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就是在课堂上改变学生原有的错误概念,形成正确的新概念。这不仅要求教师有正确的“以学生需要”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更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教学机智水平,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机智生成。

2.问题诱导

传统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中,教师害怕学生出现错误,对于一些学生易错的问题,常采用“打预防针”的方式解决,追求的教学效果是“滴水不漏”,而我认为,让学生经历“挫折”,采取“事后看病”的方式有时能起到更好的效果。这样的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诱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冲突中认识错误,对于正确把握新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学生“跳一跳,摘到了桃子”,从成功中看到了希望,获得了前进的动力。

3.评价诱导

现代教学评价观强调,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在于选拔和鉴定,而在于通过评价获得更多的、更全面的有助于调节教学的信息,同时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了使评价能够发挥激励学生参与学习、获得自我肯定的功能,我采取以“个人进步程度”为依据的评价方式,只要学生付出了努力,在原有起点上有所发展,获得进步,哪怕其水平是较低的,其幅度是微不足道的,都能得到积极的鼓励和强化。

每次试卷发下来,学生看到的不再只有冰冷的数字,更多的是一些充满鼓励性的话。“你又进步了,恭喜你!”“你真棒,谢谢你给我带来的惊喜!”“你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为你取得的成绩而感到骄傲!”“我为你的进步而感到高兴,继续努力,相信你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不仅要积极评价学生的变化,而且要引导学生评价自我,认识自己的进步,体会成功的快乐,让教学评价成为学生素质发展的有效催化剂。

四、组织合作,形成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学生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而且通过学生间合作交流这样一个平台,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一则思想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使意义建构更有效;另一方面,当观点被认可、被欣赏时,学生的精神需要达到了满足,这将成为下一次更有效自主学习的内驱力。通过在试卷分析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尝试,我将这类课的教学环节分为以下四个:

  1. 自我纠正。

面对考试,总有一些学生由于心理紧张或粗枝大意而无谓牺牲,所以,可在课前提前分发试卷,先由学生自查自纠解决一些问题。当然,做错题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由于对概念原理等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或解决问题,或为后面的组内互助起到了充分的准备作用。

  1. 组内互助。

面对那些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组内同学的“互助式教学”,再解决一些。所谓“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那些平时不善言语的学生担当“小老师”来,还真是有模有样的呢!

  1. 组间交流。

将那些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在黑板上按顺序排列汇总,由其他小组“认领”,在全班交流解决。教师则适当给予评价,解决一个划去一个。每当这时候,我总能从学生的言行中充分感受学生的自豪感和强烈的自信——举得高高的手和响亮的“老师,我来!”

  1. 教师点拨。

最后留下那些学生无法解决的、最难啃的“硬石头”,由教师进行重点分析讲解。必要时,教师还可对学生疏忽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四环节”试卷分析,不仅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形式,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合理分配了试题的分析时间,突出了重点难点,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引导”就是教师通过转变教学方式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的适时引导对学生思维起着诱发、点拨、引爆的作用,虽然在教学中引导的方法千变万化,但是科学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参与成功的快乐,使其不断强化学好科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科学的思维、认知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5期。

2.卢正芝:《学会参与:主体性教育模式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