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30
/ 2


小学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徐建萍

浙江省绍兴市培新小学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 小学阅读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新世纪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今天,以“导练为中心”“ 借助课文插图” “深挖内蕴”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阅读 创造性 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归宿,把阅读还给阅读主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放飞思维、张扬个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大都缺乏机变因素,转而换之的是学生微乎其微的自主阅读,僵化的条理,被抑制的创造性思维。离开了创造性学生无从谈新意识、新观察、新方法、新思想,小学生语文能力更是难以提高。根据实践,我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展开:

一、以导练为中心,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活动中居核心地位。小学生直觉思维优于分析思维。摆脱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讲解”、“讲读”为主的教学模式是关键,尽可能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训练为基点,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学→向→想→做→评的程序。教学中应留出思维空白,通过读议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加强学法指导,难点之处稍加点拨,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课堂总结,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谈收获;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找出正确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教学《穷人》时,文中有一段话写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自己家里以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段话写得断断续续,当中省略了一些内容。这时候老师无需过多的言语,只要稍作点拨,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像,把文字的空白让心去感受,插上想象的翅膀添上想象后积淀的语言,那么桑娜当时矛盾、担心、害怕的心情便很快能在学生的口中蹦射出来。

二、借助课文插图,发展思维的敏感性

孩子的世界时五彩斑斓、天真烂漫的世界,他们更加喜爱绚丽的色彩,简洁大方的画面。在我们的教科书中,课文插图的设计独具匠心,鲜明,完全符合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审美情趣和接受水平,同时又是课文重点内容的勾画。因此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这些明快简洁的课文插图来协助完成教学工作,把枯燥乏味的单一知识传授加工变成其乐无穷的融知识、艺术、娱乐于一体的学习,让学生用各种感官感受进行想象性描述,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感性、去掉麻木性。

(1)设计新颖,引起注意

要突破这一点并不难,关键是一个“活”字,方法用”活”了 ,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探索出新、奇、妙、有艺术性的新路子。以《小小竹排水中游》为例:先将课本插图中的物品制成贴绒教具,然后边学边在贴绒板上出示贴绒教具,“小竹排,顺水流”贴上小溪流、小竹排(讲解略),“鸟儿唱,鱼儿游”贴上小鸟自由地飞翔,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耍,“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贴上郁郁葱葱的树林,碧绿的田野。综观全幅画得出“江南鱼米乡,小竹排在画中游”,这样边贴边学,把课文讲解寓于图画装饰之中了。其中的巧妙、乐趣也就不言而喻。《比尾巴》等课文也可采用此种方法。

(2)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课文本身及插图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要避免千篇一律。如《小小竹排水中游》、《比尾巴》是局部出示插图,运用的是贴绒教具;《小小的船》是全幅出示插图,运用的是语言做辅助手段;而《要下雨了》则可以采用幻灯,把一幅幅插图连贯起来,变静为动,赋予它动感后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也更容易进入角色,细细品味,思维的再想象也便更发散了,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如果把整篇课文比作一幅美丽的画,课文插图就是那绚丽的色彩。画龙点睛虽只是简单的一笔,却对整体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法国思想家狄德罗说:“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想象力对学生智力发展,创造力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没有一种心理机制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它是伟大的潜水者。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若能巧妙地运用好课文插图将会对学生的再想象力的培养有着不可预计的效果。

三、深挖内蕴,训练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解疑和克服困难中培养起来的,我们从小培养学生遇到问题不盲从的习惯,提倡一题多议,敢破常规,向某些既定结论变疑,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多角度思索,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使学生向纵深发展中寻求到最佳答案,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如《司马光》一文,文中讲司马光用砸缸的方法救出了缸中的孩子,在这里可以提问: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救缸中的孩子?当学生讲出自己的方法后,再让学生拿自己的方法同司马光的方法进行比较,说说谁的方法好?好在哪里?这样深入挖掘教材中思维训练的蕴含点,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求得最佳答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变序阅读,训练跳跃性思维

若采用变序阅读,使学生“跳一跳,付出辛劳”,能“摘到果子吃”不仅利于激发阅读兴趣,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跳跃思维能力。如《詹天佑》一文,先让学生思考詹天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等问题,完成一、二、四段的教学任务。第三段是重点,可以利用充分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变序跳跃阅读,不仅激发了学生快速探求知识来龙去脉的欲望,而且还有效地训练了他们的跳跃思维能力,使思维更具有灵活性。

五、诱发激疑,训练探索性思维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能引发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发他们积极探索,以寻求正确的答案,实现心理平衡.也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当问题能触动人的情感的时候,往往容易唤起人们去主动探索的欲望。例如在教《灰雀》一课中,在让孩子感受了灰雀的可爱及列宁爱鸟的感情后,让孩子质疑:忽然,有一天,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你想列宁心里急不急?他会怎么做呢?情节的突然变化,泛起了学生情感的涟漪,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掀动了他们对灰雀下落的担心以及急列宁所急的情感,从而层层深挖,保持思维的持续和深入,使之深刻理解课文。长此以往,既训练了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又为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六、掀起绘本的作用,辅助创造性思维的铺垫

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而且图画在整本书中扮演着鲜明、活泼的角色。一个个故事配以点线面结合的图像,在孩子脑中糅合、碰撞、交融,进而产生有一定意义的印记。这种通过“图象”和“语言”相结合的联系,不仅仅是知识的联系,更可产生智慧的光芒。随着脑科学进步与发展,人们意识到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各司其职。左脑主管逻辑思维,右脑主管形象思维,只有两脑和谐发展,才能产生最佳的开发效果。而绘本的阅读恰好兼顾到这两方面,使两种思维都得到训练与提高。

每个孩子都是读“图”天才。孩子看到的形象,永远比他听到而留下的记忆深刻。从从容容、 坦坦荡荡地阅读,涵泳,在孩子的心中能构建出一个自己的图画书世界。所以,看绘本会越看想象力越丰富,孩子们在作者的图画世界中天马行空地想象,因为文字的空白由图画来弥补,而图画的留白则可以用心去填充,它如一双温情的手,拨动着孩子们的心弦,激发起孩子们想象的千层浪。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应让孩子多徜徉在绘本的海洋中,为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