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联系 改进策略 实现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30
/ 2

寻求联系 改进策略 实现提升

——以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为例浅谈 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俞文英 诸暨市 浣江小学教育集团浣江小学


摘要纵观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编排体系,很容易发现,计算教学在其中占比非常大。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数学基础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由点及面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本文将以计算教学为例,从把握内在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培养学习方法三个方面来阐述小学数学的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科育人理念落地生根。

【关键词】内在结构 教学策略 学习方法 知识迁移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作为一项基本能力,计算能力的培养更需要从小打好基础。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学习品质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并以螺旋上升的形式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因此,将计算教学和育人工作有机融合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小学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重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多是的学习方法的教育。小学生身心尚处于发展阶段,在此时期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能够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知识迁移作为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能力,需着力培养。如何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 把握内在结构感知知识迁移的魅力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该根据核心知识共同拥有的本质属性和相同的逻辑关系,确定好每个单元的学习主题,找准关键能力培育的“发力点”,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与主动探究,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进阶发展,逐步实现数学学科育人的目标。

数学中很多知识和概念,表象上看起来有很大不同,但深入分析,却能发现存在密切联系。教师要通过复习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再通过知识间的衔接点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决。

而教师在日常的计算教学中,注重计算知识的记忆和应用,常常陷入重复的模仿和训练的误区,忽视了知识的内在结构。其实计算教学的目标定位更应该体现数学的整体性,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基本的运算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发现规律的能力。在这里,教师要做的是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各种活动机会,让学生回顾旧知,感受新知,把学生的课堂生成有效的融入本节课的教学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整体把握能力的发展,同时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教学一年级《两位数加法》,教师可以出示25,2,24,20,9几个数,让学生任选两个数写出加法算式。

学生情况展示:

612c3a87b89db_html_cac7e099d85822a5.jpg612c3a87b89db_html_b911d03cf9d901da.jpg


指导前:重复、遗漏 指导后:不重复、不遗漏

25+2

25+9

24+2

24+9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指导学生进行有序地写算式,再把写出的算式进行分类,最后再进行计算,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围绕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并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美好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就不单单只是两位数加法,它从整体切入,将零散的、碎片的计算知识建立成了一个整体化、系统化、逻辑化的知识结构:从已知迁移到未知。

20+2

20+9

20+25

20+24

2+9

25+24


一位数加法 整十数加一位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 整十数加两位数 两位数加法

但要凸显计算教学的整体结构,首先需要教师进行自我提高,充分利用教材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打破学科壁垒,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教学,使学生不被单一的学科知识所束缚,能用计算真正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改进教学策略,夯实迁移能力的基础

计算教学不仅仅是计算方法的掌握,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结构化的思维方式,更可以使学生拥有独特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并寻找规律;去了解数学学习的方法,最终能够对数有敏感的认识,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迅速作出判断,灵活的地选择方法加以解决。

小学数学的计算形式,主要有口算、笔算、估算和运算定律,这四种运算方法并不是相互分离的,它们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予之单独分离,而是要将它们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基于此,我们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为例,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既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又能对算理有清晰的认识,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才能使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单元人教版教材是由游乐园的情境引出问题串的,那教师在备课时,应深入对教材的研究,掌握知识点的编排逻辑。同时,教师课前应充分调查学情,对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及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为此我课前专门作了本单元的一个前测工作(如下图),以此来作为本节课的教学起点。


612c3a87b89db_html_194c02f2fd5c0ae2.png612c3a87b89db_html_af8192e0590b439b.png矩形 35矩形 37 测卷 教材

通过前测,发现99%的学生能正确算出结果,但对于算理的表达就比较弱了,特别是第三题对“12×3”的算理表达,有30%的学生无从下手,只有10%的学生对第2,3题有自己的理解,并能把想法通过算式或文字表示出来。

基于此次前测结果,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上,对于算法的教学可以适当弱化。教材的呈现也是如此(如上图),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20×3”时,先用学生熟悉的小棒展示了其“源”,“20+20+20”,再算“20×3=60”;或者表述为“2个十乘3是6个十”;还有学生运用已知的先算“2×3=6”,再算“20×3=60”,不管哪种方法,都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要把握好知识间的衔接,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并沿着学生的经验基础来实现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历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由此看来,整个学习过程其实就是让学生经历“旧知恢复——迁移探究——推之有“源”——总结算法”的过程。

另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以后遇到“200×3”、“2000×3”、“20×30”还会算吗?学生类比迁移,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本质,对比联系,给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让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迁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基于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构建一个逐步提高迁移能力的课堂,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不断发展。

  1. 培养学习方法,促进迁移能力的提升

新课标中特别提到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严谨认真和刻苦专研的学习态度,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态度形成、学习方法积累的关键期,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课堂上应提供有力指导,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迁移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自觉检查等学习态度。从中就能体现出数学学科对育人的价值以及日常数学教学中对育人的各种要求。

612c3a87b89db_html_12b6c5220addf96e.jpg
矩形 39

教材例题

例如,在教学“带括号的四则运算”时,教材呈现的是含有两级运算但没有括号的算式(如上图),请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在进行脱式计算。接着在本题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小括号,请学生确定其运算顺序并计算。从说到做,激活学生已有的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和经验。然后在这基础上再加上中括号,出示含有两重括号的算式。结合“你知道吗?”介绍有关括号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探索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在通过已有知识经验一起讨论,明确含有两级括号的运算顺序,最后独立计算。

刚出示题96÷12+4×2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是很不错的,都能正确说出运算顺序,并计算出结果。在加上括号后能很好的将原来的知识迁移到这里,但数学是一门巧妙的学科,需要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索,从中发现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的方法和策略。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更多地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养成多看多想的习惯,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来解题,从而让迁移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但在计算的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学生做题的习惯。小学阶段,学生在计算方面的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计算中缺乏细心检查、验算的习惯。

612c3a87b89db_html_49729e8170bc7a38.jpg612c3a87b89db_html_f1275229120fc0a4.jpg




②计算时不专心,导致题目抄错。(这是小学生中最普遍的现状)

612c3a87b89db_html_ae6729a7f58648af.jpg612c3a87b89db_html_5259ed3052552c75.jpg



③计算时书写不端正,导致自己看错。

612c3a87b89db_html_3d7638c0157519b3.jpg612c3a87b89db_html_b2eaa401aae66ed8.jpg




④计算时缺乏审题的过程,盲目地进行简便计算。

612c3a87b89db_html_ef0dda8c22442f4d.jpg612c3a87b89db_html_3bb80ae1e5d65e33.jpg




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制约着学生的发展,是每位老师在数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要结合数学本身的特点,让学生懂得数学是一门准确性强、逻辑严密的学科,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粗心,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在数学学科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根据这样的学科特点,教师必须抓好日常的数学教学训练,在训练中还要渗透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例如,在计算能力训练中,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尤其是特别注重题目是否抄错?认真观察此算式是否存在简便运算?解题步骤应该是怎么样的?做完后应该如何来检查验证结果的正确与否?而在面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如“99×99”,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勇敢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多思考,从已知迁移到未知,防止学生遇到难题时一味退缩,从中来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总而言之,要想充分发挥计算在小学数学中的育人价值,我们必须做到宏观把握、推之有“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教师要紧扣“育人为本”的理念,走出“学科知识”的篱落。更多地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和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端正书写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收获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终达到教学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冬青.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发挥小学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J].山西青年,2020.

  2. 朱芾.在计算教学中凸显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育人价值[J].百家讲坛,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