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30
/ 2

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朱欣

莒县城阳街道办事处

土地整合是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城乡土地资源、资产和资金合理有序流动的重要渠道。土地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土地整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对土地整合与城乡合作发展的关系缺乏广泛的认识。土地整合对促进城乡合作发展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整体发展。再则,如何有效推进土地整理,对于城乡一体化,如何根据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土地整理模式,缺乏研究。

土地整治;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土地;模式

引 言

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客观上要求要素自由流动,要求城乡居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然而,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导致土地市场分割、土地要素停滞、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违背了城乡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近年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保护耕地、促进土地流转、推进新农村建设、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现实中还存在着土地整治计划缺乏统一规范、资金渠道单一、土地收益分配不公平、农民参与不足等问题。这些都给农村社会带来了新的矛盾,不利于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强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理论。

1 土地整治模式选择

1.1 市地整治模式

市地整治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土地配置合理化,将城市土地集中在一定区域,对城市土地进行重组,提供公共用地延伸、基础设施完善等辅助服务。在全面改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环境后,区域内的土地或其等价物将按照一定的原则分配给土地所有者。这种模式适用于城市的二次开发,主要是对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的区域进行处理,如城市的老城区、废弃工矿区、城中村等。

1.2 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模式

1)郊区农村建设用地整体整治。市外农村建设用地整体提升是为了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村庄要进一步向郊区拓展。根据农民自愿原则和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原则,农民可以通过撤农或与郊区农民交换土地的方式发展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农业。实现国有土地农业逐步发展、住房集中、集约利用、商业服务的土地改良模式正在向城镇居民转变。这种模式保留了村民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主要使用郊区急需的农村建设用地。

2)市外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市外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主要是将分散的农村居民点向村庄搬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居民集中、土地集约利用和环境优美。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分散居住区、空置村庄、废弃工矿用地、整村搬迁和旧村改造的管理。

1.3 生态整治模式

生态修复、乡村景观保护与改善,建立各种规模的生态网络,改善水质和土壤安全,防治土地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建设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绿色基础设施土地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价值。这种土地修复适用于土地生态环境差、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薄弱、土地破坏严重的地区。

统筹城乡发展与土地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省综合分析自身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多种模式,形成有效组合,发挥多重作用,实现土地复垦,增加耕地数量和质量,促进经济和经济发展。你应该。集约利用,改善生态环境。为使改善结果发挥重要作用,实现预期目标,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需要根据不同治理模式选择。

2 优化农村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

2.1 尊重民意,维护权益

第一,应该关注农民的利益。在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农民土地权利,全面建立听证调查制度和规划信息公示制度,开展土地整理清晰化操作,引导农民参与。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充分听取和尊重群众意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农民对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处置权。如果农民在拆除旧村时不愿意搬迁,应积极进行思想工程,以示范引导代替拆除,积极保护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第二,必须让农民受益。从试点项目的选择、规划设计到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全过程,都要认真落实四个讨论和第二次公开决策过程。免费为农民提供“实用、安全、美观”的住房建设总体规划,为因经济困难暂时无法新建住房的弱势群体免费提供周转房。第三,拓宽农民就业致富途径。在全国范围内,职业培训机构开展社区劳动培训,加强劳动力输出,引导群众搬迁土地、调整结构,吸引劳动力就近务工,助力农民振兴。

2.2 统筹产业发展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根基

产业发展既是乡村综合治理的内因,也是必然结果。在农业方面,由于长期控制部分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这导致大量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领域,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一定程度上,以及城市消费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刺激了城市扩张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城乡地价的巨大差距意味着城市土地供应不足,农村土地没有被接管。在农村土地整体整治中,如何满足城市土地开发需求,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具体而言,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形成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良性互动的互补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失去工业基础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农村土地。

2.3 切实做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后的“三农”问题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后,能增加农民就业,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关键在于动态反映和调整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尤其是在土地综合整治完成后,项目区农民的就业工作。如何确保一部分有困难的非农就业农民“就业”回归农田,成为社区管理的重点。

全面整治农村土地后,加强农民保障,减少新的社会矛盾来源。耕地是农民的一种保障。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具有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后,有必要从对农民“补偿”的角度,做好项目区农民的社会保障,从而减少新的社会矛盾。

要解决农民财产性收入稳定增长的问题,改变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比重普遍偏低的现象。经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后,农民承包土地的大部分将流转给企业或种粮大户进行规模经营,通过土地流转所产生的财产性收入将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要确保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稳定增长,必须建立农地流转等相关机制,调整农地流转成本,同时要寻找农民财产性收入新的增长点,这无疑是农民住房流转的重要途径。

加强农业管理服务,确保农田水利稳定、可持续发展。综合农地整治后,实现了农地流转,其运作与农户的流转收益、农民就业、农地利用等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加强农业经营服务。

结束语

农地整治工作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农地整治既可以有效保护耕地,又可以理顺建设用地,有效解决土地问题。然而,在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土地整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基本农田标准,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措施,采用平衡指标账户管理模式,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促进城乡建设用地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新文,张建亚,曹春艳,等.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江苏省农村土地整治模式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9):151-152,175.

[2] 范垚,杨庆媛,张瑞頠,等.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绩效研究-以重庆市典型项目区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2016,30(11):68-77.

[3] 汪丽莎. 优化农村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J]. 建材与装饰,2018(8):139-140.

[4] 游国祥,游长霖. 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土地整治创新研究[J]. 管理观察,2013(35):168-169.

[5] 陆跃进. 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整治思考[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2):9-11.

[6] 陆跃进,杜小娅. 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整治思考[J]. 国土资源,2012(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