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中频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30
/ 2

穴位中频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冯泽慧 和静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9

【摘要】目的:观察运用穴位中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穴位中频电刺激治疗。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进行评估。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MAS分级、FMA评分、MBI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2.治疗后组间比较,实验组MAS分级、FMA评分、MBI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穴位中频电刺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程度、缓解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提高ADL和生存质量,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 穴位 中频 电刺激

一、前言

脑卒中俗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70%~80%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1],其常见症状为偏瘫。患侧以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为主要表现,上肢与下肢之间存在异常协同联系。下肢偏瘫后,踝关节跖屈无力、行走时呈划圈步态,导致患侧下肢不能正常负重,造成行走困难。而上肢偏瘫后不容易获得代偿,影响精细动作的完成,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且上肢的运动功能恢复比下肢更困难[2]。这遗留的一系列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并且给家庭带来沉重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因此较早进行干预,且选择相对适合的治疗方法治疗,对于患者改善痉挛状态、缓解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源于2020年8月~2020年11月济南市某医院康复科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5~70岁。

2.实验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相同治疗基础上,进行穴位中频电刺激治疗,穴位选取患侧曲池、曲泽、委中、足三里。

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研究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痉挛改善效果比较

经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痉挛等级下降幅度均较治疗前高;且实验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上下肢痉挛状态的改善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结果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评分均有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BI评分结果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评分均有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1. 讨论

1.穴位中频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痉挛状态分析

脑卒中后的痉挛状态在中医属于“瘛瘲”等范畴。病机多强调机体外风内袭、正气亏虚、阴阳失调、经筋失养,故而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治疗应当以活血通络、调和阴阳、舒筋解痉为主。《难经·六十八难》曰:“合主逆气而泄”,指合穴能治疗与气机上逆相关的脏腑病症,十二正经的合穴大多分部于肘、膝关节附近,且附近多为肢体挛缩好发部位或出现痉挛的肌肉的起止附着点,故而穴位选取上肢的曲池、曲泽和下肢的委中、足三里进行中频电刺激。

电脑中频治疗仪充分利用中频脉冲电刺激理论,通过输出不同频率以及波形的变化,使得人体感受到流动、推拿以及按等多种动作幅度和频率,也就产生了不断变化的电刺激[3]。因此这种中频电流对人体皮肤刺激小,比高、低频电流更能到达人体深层组织,可进行深度治疗。MAS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患者肌张力更有所缓解且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活动恢复较快,这可能也是由于中频电能够促进运动神经元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导致受该神经元支配的肌肉纤维收缩,缓解肌肉痉挛状态。

2.穴位中频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分析

本研究将中频电刺激作用于固定穴位,以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FMA结果显示,治疗13周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所提升,且加入穴位中频电刺激的实验组提升效果更明显。故可常规康复治疗结合以针灸学理论为指导,利用腧穴、经络、脏腑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电流经皮刺激腧穴的穴位中频电刺激治疗,以达到扶正祛邪,改善疾病的目的。

脑卒中后偏瘫对于上下肢有具有不同的反应,以上肢屈肌张力和下肢伸肌张力明显增高为主要表现,且其他肌肉的肌张力也分布不均。这些导致肢体运动功能出现障碍,常发生姿势控制、协调能力、运动功能的异常。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并获得了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这可能是选取的穴位中频电刺激配合常规康复治疗下所得到的结果。中频治疗仪治疗的基本原理是中频电流的利用,将电极板贴在患者皮肤上,使中频电流刺激作用于患者的皮肤上,通过一定频率的电刺激作用于肢体,还能帮助实现被动锻炼,引起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萎缩、提高肢体骨骼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从而进一步恢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3.穴位中频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分析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较强,大脑在病变发生后能将自身结构或功能进行调整改变,以减少病变构成的损害[4]。临床上可以借助一些干扰手段,来适当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以达到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再生的目的。研究选取MBI量表对上下肢都进行了日常活动能力评估,发现治疗13周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所提升,且加入穴位中频电刺激的实验组提升更明显。这得益于中频电治疗仪可以根据刺激频率的不同,通过表面电刺激固定穴位来激发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再生,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重组,对提高患者的ADL是非常有意义的。

日常生活活动是人们为了维持正常生存以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活动。其主要依靠上肢活动完成,而步行、转移等活动又与下肢运动功能密切相关。故本研究选取的穴位中频电刺激作为变量试验,可以同时对上下肢达到较好的疗效。且中频治疗仪的按摩动作柔和舒适,安全感强,患者也易于接受。这使患者在治疗途中逐步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助于维持康复信心;同时可以加快病情康复进程,加强现有和残存的能力,进而改善身体状态,增强生活独立性,提高患者的ADL,使患者最大程度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五、结论

1.穴位中频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程度改善较为明显;

2.穴位中频电刺激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3.穴位中频电刺激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ADL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利,苏同生.电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诊疗特点研究[J].中医药导报,2020,26(13):110-113.

通讯作者:和静 山东协和学院 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