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然生态乐园,玩转幸福童年——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30
/ 1

构建自然生态乐园,玩转幸福童年 ——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李萍 甘露 叶世兰

成都市龙泉驿区机关幼儿园 610100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其独特的价值。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园在保障幼儿的游戏权利方面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践。

一、以“自然·幸福”为引领,打造多元课程环境

初领办本园区时,我们的室外环境空空荡荡,除了几棵常绿树和操场上一座冰冷的水泵房之外,就只剩下偌大的操场,毫无幼儿园应有的“童真、童趣”。这也给我们的管理团队带来了思考和挑战。

  1. 整体规划,分期打造,逐渐营造自然淳美户外环境

在“自然•幸福”的理念引领下,我们坚信“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将户外环境的打造纳入课程环境进行整体规划,拟在打造自然、生态、野趣、淳美的环境以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学习。但因园所经费有限,我们也只能在尽量争取更多经费的同时,分期对户外环境进行改造升级。2019年3月初,我园户外环境改造基本完成,初步营造出小桥流水、鸡叫鹅鸣、鸟雀喧闹、花果飘香的自然风光,打造了“芦溪河小溪”、“芦溪河湿地”、“树人”以及“淘草园”和“种殖园”等集自然生态与美、趣为一体的特色园所环境;打造了“交通模拟区”、“自然寻宝区”、“淘陶乐创区”、“欢乐戏水区”等13项户外游戏区。而在这期间,我们孩子的游戏更多的是依托室内游戏得以保障。

2.室内室外有机整合,注重环境功能的多样性与互补性

在完成室外环境打造后,我们又在教育局经费的支持下着手室内公共游戏环境的改造升级。2019年8月,我们基本完成了室内游戏环境的改造,打造了科探室、乐读吧、“自然博物馆”、“陶艺博物馆”和“生命馆”等多功能室。在功能定位上,也注意到和室外游戏环境的有机整合、功能互补。至此,我园初步形成了“一溪一地一树人,两园八室十三区”的环境格局。

二、共守游戏机制,保障游戏开展

1.化零为整,大版块作息为保障,满足幼儿每日充分游戏

为保证幼儿有充足、充分的游戏时间,我园开始实行大版块的作息时间安排。每天上午10:00—11:00,为全园幼儿户外大区域游戏的时间,下午15:30—16:30为班级室内区角游戏时间,以保证幼儿每天能有2小时的时间。大版块作息的实行,既能帮助幼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沉浸在自己的游戏、探索中,也能够让教师慢下来,让教师有时间、有精力陪伴孩子,观察孩子游戏中偶然的好奇心、问题意识,促进孩子深度学习的发生。

2.创“3+1+1”户外游戏模式,满足幼儿不同游戏需求及体验

在户外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逐渐创造了“3+1+1”的游戏模式,即“三天班级定点、一天班级间交叉、一天混龄畅游”。对此,我们的思考如下:虽说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但幼儿对材料需要熟悉的过程,游戏既要照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考虑到幼儿的需求,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跨班级的游戏活动,需要幼儿具备基本的规则意识、活动能力、交往能力,以保证幼儿在更复杂的环境中进行游戏,既满足幼儿自身需要的同时,又拓展幼儿发展的条件。

  1. 立足儿童立场,动态丰富园所游戏环境和材料

初步完成室内外环境的改造后,在时间和空间的保障下,各班幼儿都拥有和室内外游戏环境充分互动的机会。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我们又会去动态捕捉幼儿会遇到的一些值得关注的游戏问题或新的游戏需求,结合课程建设需要和游戏推进需要进行价值判断后,我们又会对园所游戏环境进行动态调整和丰富。如:我们在淘草园旁边刚打造完成的“生活体验馆,在停车场栈道上“自然表演区”场域的拓展等。

四、以常态化教研为抓手,促进园所游戏质量提升

高水平游戏的出现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引导和支持。我园依托园级教研组和户外大区域游戏教研组对园所游戏的开展情况进行动态的评估和优化。如每年6月都是我园“乐水月”活动,我们通过课程审议、专题研讨等形式共同开发主题背景下的游戏项目,形成了一套“水域感统游戏”。每学期初,通过“户外大区域游戏循玩体验周”活动,帮助幼儿同步了解各区游戏内容、玩法,熟悉游戏基本常规,也帮助教师更好地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为优化游戏提供依据。

幼儿游戏质量决定了幼儿教育质量。幼儿园游戏的质量,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在我园,我们强调“教师是幼儿游戏的首席玩伴”,教师需做一名“只比幼儿大一岁”的陪伴者、合作者,为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深度探究提供鹰架支持。但我们深知,目前我们离期望状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幼儿游戏的质量提升,我们仍需不断努力,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