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31
/ 2

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分析

樊德勇 高霞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胶州分局

摘要:生态环境保护对推动绿色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未来一个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当前,受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等影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依然巨大,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全面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成为现阶段重要的奋斗目标。为此,我们必须着力于加强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培育并壮大生态环保产业,为打造绿色发展新动能提供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与路径

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建议》特别强调了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等问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尊重自然、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入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一)环保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环保投资与普通投资不同,它不仅仅能拉动经济增长,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具有一举两得的效果。“十三五”规划期间社会环保投资达17万亿,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带来了巨大的拉动作用。据测算,“大气十条”实施5年累计直接投资约1.65万亿元,拉动GDP累计增加2.06万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1.25,增加非农就业岗位约260万个;“水十条”实施预计总投资为4.6万亿元,可拉动GDP增长约5.7万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1.27,累计增加非农就业398万人。“土十条”实施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2.7万亿元,可新增就业人口200万人以上。[2]三大污染防治不但能够从整体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而且会大力度拉动经济增长,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环境保护标准推动工业结构升级

环保规则的制定和实施虽然短期内增加了企业的治污成本,但很大程度上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挖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改变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模式,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活力。环境规制对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应有很大的正向促进作用。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从源头上把好环境准入关,对新发展工业项目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与此同时,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现有工业企业优胜劣汰,推动工业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加快产业机构升级和产品更新,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淘汰高消耗低产出的落后生产工艺,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近年来实施的总量减排政策为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能源消费增速放缓产业结构优化明显加快,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下降的同时,GDP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也得到总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控制。正在实施的环境标志制度,推动以政府为主导的绿色采购,促进绿色产品消费,从消费端拉动经济绿色增长,促进资源节约和污染减排。

(三)环保产业的壮大为经济绿色增长注入新活力

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根本性变革,也是彻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本质上要求把生态环境资源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把经济增长限定在生态环境系统承载能力范围之内,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导向标和指路灯。[3]节能环保产业是典型的绿色低碳产业,是绿色发展的新动能。随着生态环境监管力度持续加大、环境指标标准不断提高,政府和企业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也逐年增加,在直接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了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总体来看,我国环保产业呈高速发展态势,年增长率远远高于同期GDP年增长率,自2016年成为万亿元产业以来,环保产业营收总额占GDP比重基本保持在1.5%左右并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的对策

(一)构建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引导建立绿色生产方式

贯彻绿色新发展理念,需要将绿色发展需求融入到设计、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推动建立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形成绿色生产方式。首先,组织开展现行标准梳理和评估工作,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指标标准制订工作,加强风险防范功能,发挥指标标准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强化企业全过程环境监管。其次,完善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流通标准,培育可复制、易推广的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以及绿色供应链。第三,共商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标准,在铁路、电力、通信、新能源、交通、建筑等行业培育一批优质绿色品牌,为全球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贡献中国力量。最后,建立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要求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强环境经济政策实施的配套措施,推进绿色税收改革,对环保科技创新企业给与一定的税收优惠,深化绿色产品优先采购、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

  1.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投入,鼓励技术创新

健全环境污染治理多元化投入机制,由政府财政为主向以企业、社会投入为主转变,探索项目融资、设立专项基金等融资方式。加强政府环保财政投入监管,把环保投入及资金监管列入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环保领域,合理分配政府和企业责任。针对我国环保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网络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未来环境管理的需求的状况。加强环保产业管理,鼓励环保技术产业化,加快发展环境服务业,为经济绿色增长注入新的动力。首先,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大数据平台、大型仪器设备等布局优化,加强环保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全方位的生态环境工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其次,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智能化升级,加快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网格化的国家环境管理平台,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和预警能力,积极开展环保产业推进的试点示范,形成环保产业创新发展的示范园。

(三)完善生态环境立法,建立健全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

积极出台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的具体管控要求,推动研究制定“生态保护红线条例”,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的义务和破坏生态保护红线的法律责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制定地方法规,为生态保护红线国家立法积累经验。与此同时,完善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形成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的系统解决方案,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支撑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积极探索重点污染物协同控制,最大化发挥不同地区环境治理的特色优势。

参考文献

[1]生态环境部党组.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N].人民日报,2020-08-14.

[2]樊杰.我国“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治理与区域经济布局[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7):796-805.

[3]董战峰,葛察忠,贾真.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政策改革重点与创新路径研究[J].生态经济,2020,36(8):13-19.

[4]李佐军.推进绿色发展加速形成新动能[J].新经济导刊,2019(4):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