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情景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31
/ 2

浅谈小学语文情景教学

樊敏娟

江苏省 张家港南沙小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要革新教学观念,深度贯彻新课改的教学宗旨。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尽可能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爱上语文。

一、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现阶段小学语文实际教学效果不是十分明显,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客观影响因素:原因一,一些学生的师资力量以及教学水平还比较弱,教师的教育思维比较落后,没有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原因二,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氛围并不活跃,教师过重关注具体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原因三,学生和教师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所以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原因四,学生记忆容量小,小学生大脑尚未发育完全,例如背诵一首诗,往往就会花掉这阶段孩子半天的时间,就算当时记清楚了,但单靠死记硬背,没有理解其逻辑内容,往往也是今天记住明天忘。

最后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少学习的动力。

二、情景创设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教学情境创设的本质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境教学的出现,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它以其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动人的情意,宽阔感人的意境,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使语文教学变为有魅力的、有趣而有意义的。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是教师设计教学环节的重点环节,涉及音乐、语言艺术等方面。

三、如何创设情景

课堂上,教师可以从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联系实际生活辅助情景和语言、角色扮演再现情景这几大关键方面,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有情有趣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加强他们的语文素养,以此为其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我对课堂创设情境的方式给予相关分析与建议。

(一)多媒体创设情景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表达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可感,让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以此使学生入情入境,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从而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这样有利于小学生记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我先是利用投影向学生出示了几张西沙群岛景色的图片,以便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游客拍摄的视频。在视频放映之初,我对学生说道:“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身处西沙群岛上,伴着鸟儿的叫声,海浪的拍打声,感受阳光洒在身体上的惬意。”待视频播放完毕,我问学生:“同学们,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西沙群岛吗吗?”“美丽。”“风景优美。”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教学情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增强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西沙群岛的的美丽、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也能加深学生对我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音乐的作用也是非常奇妙、剧烈的,通过精短而绝妙的词和旋律、节奏的融合,给予人们一种美的享受,并将其听者带入音乐的意境之中。比如,在教学《清明》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两句时,我配上伤感背景音乐,让学生朗读这些句子,从而达到学生与作者产生心理共鸣的效果。在音乐的选择时,要考虑到所选的歌曲在整个基础上的意境和歌曲与文章故事发展的协调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所预想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课本插图辅助情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中认为与经验相联系的学习内容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先了解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领悟作者立意、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一般而言,学生都喜欢和自己生活有关的文章,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能够消除学生对陌生课文的畏惧心理,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还能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少,加上是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教师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文本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情境进行创设。部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在上学路上所见到的雨后铺满法国梧桐树叶子的街道。整篇文章语言清新自然,也符合三年级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课后也给出了练习题,描写一下自己上学或者放学路上的风景。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请同学们讲一讲自己平时上学所见到的景色,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能有同学并不认识法国梧桐树,可以找几篇叶子,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且课本的插图色彩丰富。小学生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通过这节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培养了观察生活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语言、角色扮演再现情景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语提出。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兴趣,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故事情境,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正处于爱模仿阶段,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从游戏中学习。而表演这种活动正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小学语文课文内容大多都富有童趣,其中有很多都很适合创设表演情境,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具体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创设适合的表演情境,让学生能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并且通过亲身表演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课堂充满活力。对于一些有情节的课文,可以让同学们提前预习,并按照小组分角色扮演,等上课时可以进行展示,让同学们提出表演中的优点和缺点,在讨论中同学们会深入把握角色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部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这篇文章叙事性很强,有情节发展,穿插着很多对话。在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骄傲的铁罐瞧不起虚心的陶罐,随着时间的流逝,铁罐氧化不见了,陶罐却经过时间的洗礼,成为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使学生明白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的重要性,与他人相处时要尊重他人,与其和睦相处。通过角色的扮演,让学生融入到书中角色的位置,由传统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中自主探索、锻炼能力、获得知识。

分角色扮演时,小学生对人物角色理解可能不够充分,需要教师在分角色扮演、朗读的过程中进行指导,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住角色的情感,深入理解文本。 因为如果情境已经展现在了孩童的眼前,但是缺乏老师语言的带引,孩童会因为自己的兴致而只关心自己所喜欢的部分,从而忽视了整个情境。语文是一个有灵性的学科,语文教师也应该是有激情有朝气的,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这样。“沉郁顿挫”是杜甫诗的风格,沉郁是指诗的意境深远,顿挫是指诗的语调抑扬顿挫,从这四个字中可以看出朗诵的魅力。当情境开始浮出时,老师通过要以绘声绘色的语言描绘指引学生了解整个的情境。例如:我在教授《春日》时,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将新年放爆竹、换桃符的情景再现,将学生带入那新年的场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