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视域下粉丝对选秀偶像的符号消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1
/ 2

泛娱乐视域下粉丝对选秀偶像的符号消费研究

陆阳红 1,何秋洁 2

( 1. 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9; 2.西华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 成都 6110039 )


摘要:选秀时代追星行为的“泛娱乐化”倾向,实质是网络、传媒传播的异化,干扰着现代粉丝消费行为的合理化建构,冲击着青少年对消费行为的合理认识。从娱乐化的视角出发,分析粉丝群体对选秀明星符号消费的建构过程。认为选秀的符号消费是由选秀主题、媒介景观和情感认同共同影响下产生的,揭示了符号消费隐藏的弊端,建议行业、偶像、媒体平台以及消费者等四个主体需正确树立符号消费观。

关键词:泛娱乐视域;选秀偶像;符号消费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吗:A


一、引言

互联网的极速发展,网络选秀节目涌现,偶像团体选秀节目、街舞类选秀节目、歌唱类选秀节目以及文化类选秀节目层出不穷,特别是偶像团体选秀节目着重从各个因素对明星本身进行全方面的打造,以此来吸引粉丝花钱消费明星相关产品,使得粉丝群体在互联网娱乐化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发生了变化。

二、选秀偶像符号消费的建构过程

(一)选秀主题,符号消费的逻辑起点

近几年我国选秀节目内容更加多元,形态更加新颖,节目类型和数量也越来越多,主题在不断丰富,节目中的叙事与奇观也处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中[1]。从不同平台的选秀大主题方向到每场选秀的主题定位,主题的确定引导着粉丝群体对选秀节目中选秀符号消费的选择。

1.节目的主题设置,是符号消费的方向

每一个选秀节目在开始设置的时候,都会对节目做一个主题标语策划,这个主题就是整个选秀的节目核心宣传点。市场上的团体选秀节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爱奇艺平台策划的偶像青春系列的团体选秀,核心重在“努力”二字,强调付出;另一类是依靠腾讯视频的创造系列选秀,主题核心是“勇敢、闯”,口号着重在勇气和拼搏。主题的设置代表节目的宣传价值。

2.偶像的主题设置,是符号消费的类型

在选秀节目中,参加选秀的选手是节目的中心内容,为了吸引粉丝群体,对选手的人物性格塑造以及记忆点特征的主题策划,就是“人设”。“人设”原指文艺作品中作者在人物家庭、外貌、性格、穿着、造型等方面的设定。随着和娱乐产业的发展,“人设”开始与造星联系在一起,演绎出虚构作品之外的明星人设[2]。人设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物的真实的性格,只是吸引粉丝和强化人物标签的一种宣传手段。选秀节目里的人设大多是“段子手”、“高冷”“富二代”以及“努力家”等特质。“人设”在节目中是强化一个人的外在特点来加深大众对他的记忆。

3.赛制的主题设置,是符号消费的模式

选秀节目中,除去出场舞台,每周会对选手票数进行统计排名,并淘汰排名较后的选手。以及每周的公演选曲也由粉丝的投票产生。基于此,粉丝对选手的符号消费模式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对喜爱选手每次排名的投票消费,这是选秀的主要消费模式。投票大概有以下三种消费方式:一是直接花费金钱购买票,二是购买账号,以每个账号的一次投票机会累计票数。三是充值会员获得更多的投票次数。第二类是第一类的衍生符号消费,一是购买与选手有关的周边符号产品,二是购买选手在节目过程的相关代言产品,也就导致了粉丝之间比拼销量,造成选秀明星符号消费的攀比化。

(二)媒介景观,符号消费的中介推手

我们生活在一个景观化越来越日常的社会中,大众媒体创造出的媒体景观越来越日常化,它们乐于向观众展现细节景观,引发热议,从而获得流量[3]。媒体在满足人们文化、娱乐需求的同时,也在刺激公众的消费欲望,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通过对商品符号价值的极度宣传,将人们带入一个符号化、景观化的世界。层出不穷的选秀节目带来的符号消费就受到媒介景观的影响。

1.媒介传播视听景观

媒介消费者偏好于能够取悦感官的声色消费。电视上会话的表现形式是形象而不是语言[7]。景观社会首先是一个图像传播场景,注重视觉的体验,即必须让粉丝“看到”。媒介图像表现的感染性,能直接刺激到观众的体验。在选秀节目中,最重要的节目就是对于每周一次竞技舞台的视听表现。无论是合作舞台的整体视角还有个人的独享直拍镜头,都是对于整个影像视角、听角的感官体验。

2.媒介塑造人物景观

景观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图像的中介而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相比纯粹的选秀节目,采取剧集式真人秀的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人物景观的精心缔造与诠释是这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4]。这类节目最核心的点就在于对“人”的全面塑造,舞台上选手的舞台魅力,私下选手的练习生活,和选手之间的生活日常都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人物特点,观众的应援、以及社交平台上的传播也成为了的景观。

3.媒介呈现叙事景观

根据真人秀的三大特征,其中,人造情境也就是任务规则最为关键,决定着节目的整体走向,关联着更多的子任务,推动节目发展。在选秀节目到了中后期,因为淘汰剩下的选手少了,所以除了按时播放舞台表演,节目会强化选手的故事性,展现练习生们在日常生活的情绪和与选手之间的互动,并选取内容投放网络,形成情绪引导,推动对练习训练的相关拍摄,这样的互动也是形成收视的内在因素。

(三)情感认同,符号消费的实现终点

各类选秀综艺用投票决定偶像未来等方式带来的民主化想象,消费狂欢带来的虚假权力,经常会带来一种赋权的假象,粉丝可以打破资本垄断的权力结构,甚至能够介入文化的生产和流通过程[10]。因此,粉丝之间形成了在以前线粉(拍摄、记录相关视频照片)、数据粉(专注各平台投票)、氪金(花钱)粉等不同消费群体。

1.养成属性下的情感投入

综艺选秀节目的突出特点在于节目的养成性。看着选手的变化粉丝有一定的满足感,为了让喜爱选手从在舞台表现,在这个情感体验下,粉丝就会主动、自愿为选手买单。

2.观众沉浸下的体验操纵

在舞台歌舞表演呈现的同时,进一步挖掘练习生们背后的故事,展现其个人故事,并将各类素材加以剪辑,搭配剧本,使观众的注意力与情感在不自觉中被节目和故事引导。此时,为了体验更多的选手舞台,粉丝会在消费主义影响下为偶像符号买单。

3.自我情感下共鸣与疏导

在消费主义的大环境下,观众不再将业务能力作为唯一标准,而是能够满足自己情感倾向和投射的偶像。观众将自身的经历或是愿望投射到被认同的偶像身上,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感情和资金,从偶像的经历上获得满足感,其实质则是观众在消费主义操纵下的集体狂欢。

四、选秀偶像符号化的对应措施

()行业应完善选秀消费机制

在当前的消费社会环境下,选秀节目存在的集资引导,粉丝消费攀比,投票不透明等舞台比较严重。行业应该规范社会价值导向问题以及在选秀中存在前期挑选选手不严谨、控制票数、后期培养规划不完善的问题。

()偶像应德艺双修做好表率

偶像作为经常活跃在大众视野中的公众人物,需要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不仅体现在大是大非的选择上,也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多主动与行业内德才兼备的前辈沟通并学习,树立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成为具备精神感召力的偶像。除此之外,偶像是一份职业,偶像需加强自身业务能力。

()媒体加强偶像正能量传播

主流媒体应发挥修复舆论的作用。主流媒体作为受众信赖的媒体,对消费者的关注内容和价值内容的影响较大。自媒体之下关于偶像的娱乐信息在网络空间流传,传统主流媒体应该发挥主体宣传作用,监管相关消费行为,规范青少年追星消费行为和方式,加大传统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在有规范、有制度的大格局下,有利于消费者价值观良性发展。

(四)消费者要理性消费

认清自我和养成系偶像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理性消费的第一步。摆正关系定位、加强分辨是非的能力。要用正确的途径从偶像身上获得快乐,做到理性消费,在有消费能力范围内做有意义的消费。



参考文献

[1]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杨章文.网络泛娱乐化:青年主流意识形态的“遮蔽”及其“解蔽”[J].探索,2020(05):181-192.

[3]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70.

[4]樊天星.当前我国选秀节目的叙事与奇观[J].传播力研究,2019,3(20):35-36.



收稿日期:2021-7-22

基金项目:西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项目(项目编号:YJG2020007)

作者简介:陆阳红(1996-),女,四川遂宁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何秋洁(1978-),女,四川巴中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