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现代制造下的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1
/ 2

探讨现代制造下的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

李瑞

潍坊市技师学院 2610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职学校的教育模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当前社会经济市场对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提升机械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机械专业人才刻不容缓。虽然随着国家加强了对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视,中职学校也为培养出优秀机械专业人才作出了许多针对性的改革,但从当前中职学校对机械专业人才的实际培养效果来看,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探讨现代制造下的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

关键词机械制造专业;现代制造;教学改革

引言

在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机械制造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当前随着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机械制造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道路发展需求,要转变以往的劳动力密集型和原材料高投入低附加值状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多生产高新技术产品,这也使得对高水平、高素质的机械制造专业人员需求变得不断增加。学校作为培养专业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教育环节,要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迎接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教学挑战,以实现让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

一、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现状

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高校相比,更趋向于专业技术型人才、优秀技工人才的培养,由于学校本身的特性,使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较低。中职学校学生不论从学习基础、学习状态、学习习惯等方面,还是接受的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些许欠缺,使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成为一大难题。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但学生普遍对机械专业的实践缺乏认知,认为只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即可。而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一直沿用传统说教式、上下传递式的教学方法,也忽略了机械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这也是导致机械专业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当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现状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培养的机械专业人才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专业需求。因此,中职学校必须提出教学改革措施,提高机械专业教学质量,承担起为国家输出高质量、精专业的机械技术人才的社会责任。

二、现代制造下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对策探究

(一)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优化教学体系

在教学体系优化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经过研究分析,实现确定具体教学的基本知识框架,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系统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确定具体教学中应用的设施和教学结果评价的标准,通过这一过程使课程得到合理的安排和设计,进而实现让学生能够同时得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掌握,比较常见的体系划分是素质教育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实训课等,在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应多加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策略的实施。

(二)以培养目标作为根据,优化实训课程结构

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根据时代的需求所制定的,当前院校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院校机械专业培养人才时要根据教育的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改革,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目标。在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改革时,学校机械专业要把控好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训操作之间的关系,协调把控好这三者之间的重视程度。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在整个机械专业教育过程中所占的比例没有必要过多,只要能保证学生在实践中够用即可,进行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专业理论教育要与实训操作相结合,在专业理论教育过程中要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实训操作过程是实践的过程,所以实训教学的比例要提升。例如,教师在讲解“绘制滑动轴承座”机械专业知识的时候,为了协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以及掌握这一部分的机械知识,教师需要通过学校的设备设施有效利用常见的实训装备来简化教学任务,加强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校企合作,拓展实践基地

中职学校由于教学制度、资金投入等原因,对实践基地的建设相对滞后,而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没有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很难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中职学校应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拓展机械专业学生的实践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与机械专业紧密联系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机械专业学生可将企业的厂房、车间作为实践教学的课堂,通过实际的生产操作来熟悉机械专业课程的内容、巩固专业知识、验证机械原理。在现实环境当中开展实践教学,有利于授课教师的示范与指导,当遇到疑难问题时,也可向工人师傅、技术人员寻得专业的指导。而企业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学校会为企业提供定向机械专业人才的输送,拓宽了企业的人才来源,有利于企业对于一线专业人才的储备,校企合作互惠互利,呈现出了双赢的局面。

(四)改变教学方法,创新思想渗透课堂

中职学生实际上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适当地渗透创新思想,就能够让学生们灵活地投入到机械基础课程学习中。这就要求中职机械基础教育工作者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适当地转变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可以是行动导向法,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法,可以是情境创设法,也可以是任务驱动法。但无论哪种方法,都要注重给予学生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得到发展。如在学习“四杆、凸轮、带轮机构”时,教师可以先准备好各种机械构件、学习材料。然后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法,将学生们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们在小组内部观看每种机构的具体运行情况。小组成员对不同的机构进行优缺点分析。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了学习主体。

结束语

总之,为更好的推动我国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应提高对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多加强理论、实际调研和实践工作研究,对当前的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了解,以实现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同时,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还应做到以人为本,多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对于教师自身来说,在这一过程中也应不断进行能力完善,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让学生能够掌握一技之长。

参考文献:

  1. 罗高俊.基于人才培养的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5):60-61.

  2. 范梅梅,罗恺,常小芳,等.现代制造背景下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策略探讨[J].职业技术,2021,18(7):48-52.

[3]李春燕.现代制造背景下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改革初探[J].精品,2021(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