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探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1
/ 2

关于 积极心理学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探思

郭欢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韶西逸夫小学 411100

摘要:积极心理学在我国教育改革中不断推进,其普遍性获得了各界的重视。小学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每门学科都可以尝试利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开展教学。基于此,本文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相关积极心理学的作用、现状及策略做出了相关阐述,可供参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前言: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是一种传达情感和表达自己内心的有效方式。积极的心理学促进了人们的热情。小学音乐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尝试使用积极的心理学知识,以便学生学习,从而感受积极心理学的教育观念。促进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1.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知感知,实践探究和经验分享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并培养学生认识,爱护和创造美的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积极心理

教师在传授知识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培养他们良好的价值观。小学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利用积极心理学开展音乐教学,有助于学生发现自身音乐潜力,形成自信、开朗向上的性格。

二、小学音乐课堂现状分析

1.音乐教学缺乏有效性

教学方法使用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一样的内容会由于教学方式的不同,而让学生有不同的感受。想要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应该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音乐课堂中有百分之七十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部分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只是教一首歌曲,之后传授一些乐理知识,忽略了学生对美的感受,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

2.师生互动少

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但现在的音乐课堂上,更多是教师与学生简单互动,课堂提问缺乏有效性,通常是学生回答或是教师自问自答。音乐课堂上常常出现教师不停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音乐,而学生则各做各的;或是教师不断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在看其他书籍或是发呆。

三、积极性心理学融入音乐课堂的路径

1.课前多样化导入

课前介绍对于一堂课非常重要。良好的介绍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让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启发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同时有效地将新知识和旧知识结合起来。上课前可以有多种形式的介绍。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没有严格的介绍方式规定,因而教师可以加入各种元素,比如唱歌、乐器、跳舞等,让导入自然过渡到所学知识上。

2.善于发现音乐教学中美的因素

老师是音乐美传播的使者,拥有良好的审美修养非常重要。音乐教师通过审美修养来影响和吸引学生,增加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并充分利用教材的美感使其喜欢音乐课。音乐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很多:构想之美,音韵之美,编排之美等。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发现教材中的美学要点,并增加自己的积极经验。基于教材中美学因素的音乐美学研究,在分析特定事物时,也需要构成了强烈的审美动机。

3.以学生为主体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许多不同的个性。老师不能使用一种教学方法来训练每个学生。他们必须根据自己的才能教给学生,并根据不同孩子的认知,学习能力和个性特征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并树立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的信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理解事物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心理特征,这构成了人们的心理差异。小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与他们自己的心理特征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人格特征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学生,比如,对于活泼,有朝气、善于交流的学生,应该多给予他们肯定,鼓励他们在音乐课上回答问题和表演,培养他们专一的精神,不能只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对于性情急躁、思维敏捷、直率热情比较外向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求知欲很强,比如在学习一首歌曲时听几遍就能唱出来,教师应该培养其自制力和坚韧力;对比较安静、注意力稳定的学生,应该耐心教育,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时间,比如他们在课堂上对一些问题有疑问,可以进行课后辅导,培养他们开朗的个性;对于抑郁型的学生应当格外关注,可用暗示的方法,让他们主动表扬,及时夸奖,培养其亲切,友好的精神[1]

  1. 注重过程性评价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优势做出正面评价。在互动过程中,还应尊重学生的隐私和个性。当他们回答不正确时,应首先鼓励他们,然后给予合理的指导。它们不能直接被拒绝。课堂上教师应指出学生的学习方向,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如身体节奏,即兴演奏,乐器演奏等,以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力。积极的心理学重视学生互动和合作精神的培养,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非常重要[2]。只要学生敢于并愿意参加,老师就应该给予鼓励。

  1. 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作为指导者和组织者,是音乐和学生间的“使者”。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主动性,并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时,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才能得到改善,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立军.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7, 000(041):P.385-386.

[2] 宫晓菁.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7, No.615(32):18-18.

[3] 金春子.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 000(009):10-11.

【作者简介】郭欢,女,汉族,1982年8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

课题名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小学音乐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编号XTJK019BJJ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