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物理高考解题策略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1
/ 2

关于高中物理高考解题策略的分析

卢晓艳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 营山中学校 637700

摘要:物理是一门具备较强实用性的学科,实际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能够应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而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可以对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以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教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物理知识,更重视其实际的解题速度,为学生的高考乃至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此目标影响下,对学生解题能力、解题思维的培养便十分重要。部分学生虽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但未掌握一定的解题思维方法,也会导致其解题效率降低,不利于学生的继续发展。物理教师做好对解题思维方法的持续探究及教学运用,是帮助物理综合能力偏弱的学生培养解题能力的有效方式。

一、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对教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与理解,而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确切掌握可以使学生获得明显的学习成就感。同时在长时间的学习与解题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有效激发,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对教学知识的传授,还需要重视对学生学科、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对解题经验进行总结,并逐渐形成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解题思维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这样学生在看到问题时可以快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显著提升学生自身的反应速度。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在学生解题过程中,引导其开展一题多解或者是多题一解练习,以帮助学生对更多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进行掌握,这样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对自身的知识网络进行逐步完善,对多种解题方法进行灵活运用。同时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明显提升,而在长时间的积累下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必定能够得到提高。

二、高中物理高考解题策略的分析

(一)转化归类法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物理模型的建立能帮助学生解决更多的物理难题。在物理问题的逐步研究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问题的相互关系出发,为其具体事物建模,最终将类似、不同事物进行分类,辨识其具体属性,最终找出能对该类问题进行解决的技巧及方式。此外,利用知识点间的关联关系,将其关联进行合理利用,最终找出解题方向,也是对该类问题进行解决的关键出发点。例如题1:两个小球彼此质量相同,且用细线进行了互相连接,都带正电,Q2<Q1。现将其置入一电场内,电场强度是E。把细线拉直使两个小球间水平细线能和电场方向呈现平行状态。当将两个小球同时释放,释放后张力T是不计重力及两球间库仑力。对该题分析可知,它表面看似电学题目,但它实质却和力学有着关联。为此应将两个小球的共同加速度进行明确,当其受合外力即(Q2+Q1)的影响后,再将本题往力学题目进行转化。在转化后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小球受力状况,最终题目便可完成解答。

(二)发散思维法

高中物理学习不仅在于要求学生能回答出对应物理问题的答案及步骤,更深层次的目标在于,利用解题使得学生强化对物理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最终对其创新等思维进行培养。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便应做好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引导其从多个角度进行物理问题的解决,使其拥有对物理问题进行思考解决的优秀思维方式。在解决不同的物理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客观条件为出发点,利用思维转化实现对问题的正确分析,从多角度入手、以发散性的思维能力,对物理问题进行更为便捷、快速的解决。例如题2:现有一小球经水平面进入一半圆轨道内,途中会经水平面和半圆轨道衔接的O点,且半圆轨道的半径是R,若小球刚好能走到半圆轨道的最高点即点P上,再垂直落至水平面即点O上,若将全部阻力忽略,当截去轨道的1/4之后,不改变其他条件,则此时小球可达的最大高度会高于点P多少?分析本题可知,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机械能的守恒定律、动能定理还有牛顿第二定律等法则来进行问题解决。在利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分析和比对,学生便能发现第一种方式的应用效果更为明显,更为适应该类题目,最终掌握本类题目的最优解题思维方式。

(三)构建物理模型,牢记专题框架

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物理模型构建能力,让学生在高中学习刚开始的时候就打好相关能力的基础,形成习惯之后,在以后的解题中自然就会得心应手。物理和其他学科不一样,即使没有正确的过程或者结果,有物理公式有时也是可以得分的。物理考试的大题相对较难,有些学生没有解题思路,就可以将相关的公式先写上,或者是知识的概念框架。物理的得分方式是公式+过程+结果。所以可以看出公式的重要性。教师对学生的公式背诵要严格把关,背诵的内容一定要分毫不差,这在关键时刻往往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在《机械能守恒》一课中,在讲解“小球摆到最低点”的习题时,因为没有实际的物理模型,所以学生可以进行构建。教师可以找来相关的器械,复制出一比一的模型,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但是题目中的条件是理想条件,不考虑摩擦等因素,现实中是做不到的。所以模型只能方便学生理解,并不能计算出准确的结果。之后重要的就是物理的公式,人们通常觉得理科的内容不像文科需要太多背诵,更多的是靠理解。但是对物理来说,公式是所有解题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像加速度的公式、机械能守恒的公式、动能定理,这些非常重要的公式,学生在背诵时一定要准确。

(四)形成自己的答题思维,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要想顺利解题,首先就要对题目理解到位。如果不能审清题目的意思,那么之后的解答都是徒劳。教师要对学生的答题思维进行锻炼,培养学生的读题速度。题目中分为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教师要让学生快速地筛选出解题的关键信息,节省时间,要在脑海中有了相应的答题思路之后,再进行作答,不要一想到答案就直接写在答题纸上。答题纸的书写空间有限,如果答案错误,就没有多余的空间进行修改。首先,学生需要分析问题。例如,学生在分析“小球到达最低点”的习题时,要先将题目中的关键词给圈出来。在进行受力分析的时候,学生只需要考虑重力,对空气与绳子的阻力不予考虑。之后,学生就要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想出解决的办法。对于这道题目,学生可以用两大守恒定律来做,也可以根据自己所擅长的知识来决定选用哪一种方式。做完了一系列分析之后,学生可以在草稿纸上进行初步的计算。当计算结果正确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将解题的过程写在答题纸上。这样的题解过程有最大的容错率,如果回答错误可以进行修改。

结束语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大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和平.对高中物理解题思维方法的探究与运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013(014):38-39.

[2]许曦普.高中物理解题思维方法的探究与运用的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000(009):99.

[3]王刚超.高中物理解题思维及方法探究[J].中外交流,2019,000(008):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