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文能武又善钓鱼的上将——萧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1
/ 2

能文能武又善钓鱼的上将—— 萧克

林钊勤

中国人物传记

我很庆幸我生于伟大的新中国,身为中华儿女,我热爱祖国我更感谢为了新中国成立得辛苦付出的无名英雄、冲锋陷阵的军人、开疆辟土的老一辈们,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盛世,我从心里感谢他们。如果不是他们辛苦付出的改革开放了,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也享受不到现在美好的幸福生活。而现在的生活,也是离不开在我们背后默默守护的英雄们不求任何回报的人民而已,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他们在我们背后默默付出守护。岁月静好皆有因,现世安稳岂无凭。

忆往昔峥嵘岁月,百年史卷浸满了中国多少屈辱的泪,数十年的抗争又流尽了中华儿女多少沸腾的血。我们不会忘记嘉兴的南湖上那条小游船,因为就是在那碧波荡漾的南湖上,就是在那条小游船上,就是那十几个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人,他们穿过无边的黑暗,躲过追逐的枪炮,艰难而又执着地举起了拯救中国命运的火种,为中国指明了一条光明而又充满希望的道路。从此,奋勇的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披荆斩棘……当鲜花代替了和平,当我们的天空不再有枪声回荡,当我们的家园不再经受炮火的洗礼,我们是否还能够想到那些把牢底坐穿的先驱者、那些带着铁镣蹒跚步行在长街的革命者、那些倒在血泊中的党员以及那些为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而牺牲的人。

今天,我们先来了解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中—萧克,被评为上将之首,他身经百战,也是书香门第,能文善武将帅之才。但萧克将还是一位淡泊名利的老前辈。虽然他成为了六个师长中唯一一位没有被授予开国元帅称号的师长,但他对于军衔看的并没有很看重,而是始终找准自己的定位,继续追求进步。

萧克将军耄耋之年时,他写字仍很讲究“四正”,即心正、身正、纸正、笔正——这是他的开蒙老师对他的严格要求。萧克将军祖上几代都是读书人,祖父是清朝的贡生,教了一辈子书,父亲和伯父也都是贡生,父亲五兄弟中有三人是读书出身,其中三伯父的最有学问,家里收藏了许多书,从小受到家庭熏陶,萧克将军最爱到三伯父家去翻书看。

萧克将军小时候就读嘉禾甲等师范简习所的时候,就以宋濂《送东阳马生叙》一文中的“贫非罪”观念鼓舞自己,努力把书读好。从那时起,萧克将军养成了手不释卷的习惯。青年时期善吟诗赋词,喜舞文弄墨。

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中,很多人都是在革命军队中才开始学习文化的。在这些将帅中,能诗善书的萧克将军可以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儒将,正像斯诺前夫人在《中国老一辈革命家(自传)》中所评价的那样:“像周恩来、徐向前和毛泽东等一样,萧克将军是中国人所称的‘军人学者’的再世。”

萧克将军不仅爱看书,对文学创作也情有独钟。即使在长征途中,萧克将军也不放过诗情勃发的时刻,硝烟尚未散尽,他就在简陋的指挥所挥毫赋诗了。一个久历戎马的人,从事文学创作,似不可思议,但萧克上将却说:“我从来没有把这件事(指文学创作)看得那么神秘。”1985年底,萧克将军从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的职位上退下来。

离休以后,萧克将军致力于军事学、党史、军史、战史的研究,笔耕不辍,除主编《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萧克诗稿》、百卷巨著《中华文化通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等书籍外,还出版了《萧克回忆录》、《朱毛红军侧记》等作品,并被复旦大学人文学院聘为兼职教授。

萧克将军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上将中,能诗善书的萧克将军被众将赞有“儒将”之美誉,他还是其中唯一写过长篇小说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将军。

在文学创作上的赫赫“战绩”,最值得称道的便是那本被称为“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史中一部奇书”的《浴血罗霄》。1988年建军节前夕,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之中的《浴血罗霄》,终于跨越半个世纪出版了。1991年3月《浴血罗霄》荣获1984-1988年度茅盾文学奖荣誉奖。之后,萧克将军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萧克将军从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的职位上退下来时,曾作诗自叹:“既感事太多,尤叹时间少。虽老不知疲,愈老愈难了。”这“难了”之事,指的便是将军一生所喜爱的文学创作。

萧克将军跟潮汕有缘,他曾随部队参加南昌“八一”起义。同年10月,南昌起义军主力曾在广东潮州、汕头参加解放革命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还为公园牌坊牌匾题写园名:“七日红公园”。

特别是在参加解放革命工作里还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比如:指挥石家庄保卫战中“智摆空城计”、感化法国传教士,名叫阿尔佛雷德·勃沙特、活捉国民党军旅长--侯鹏飞等很多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他还是一位战将。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参与了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和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他是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25岁当军长;27岁率领红六军团先遣西征,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30岁率八路军包围北平,建立了敌后之敌后根据地;40岁参与了指挥第四野战军进军中南、直追穷寇,埋葬蒋家王朝,是中国工农红军中智勇双全的骁将。

萧克、贺龙与长征中姐妹花的传奇故事,姐姐蹇先任嫁贺龙,妹妹蹇先佛嫁萧克,当时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萧克的夫人要分娩了,贺龙不声不响用麻绳和针做了一鱼钩,就这么往水草里一扔,居然在环境极差的条件下还真钓上鱼。据贺龙堂弟贺文玳回忆说:“也许是被红军精神感动了吧,鱼也来贡献。”贺龙吩咐炊事员熬了鱼汤就给送去呢。

红二师进入荒无人烟的草地后,部队相继断了烟火,战士们饥肠辘辘。时任师长的贺龙用钓鱼战胜了饥饿,胜利地走完了长征路。受他搭档贺龙的影响,萧克将军与钓竿结缘,深深地爱上了钓鱼,几十年来从不间断。老将军认为,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钓鱼是为了生存,有利于行军打仗和消灭敌人;现今钓鱼是为了休闲健身,延年益寿呢。

钓鱼是一种亲近大自然,陶冶个人情操的户外运动,古往今来,有无数钓鱼爱好者陶醉于这项活动之中,历史上有不少国家领导人也是此中高手,比如姜子牙就曾垂钓于渭水河边。万伯翱大哥所写《元戎百姓共垂竿》一书,写到刘少奇主席垂纶中南海,两帅擒巨鲩,贺元帅擒鱼送总理等。近来有写长征中耿飚参谋长的步枪也钓上了大鱼。其中写的最多是萧克将军连襟贺龙元帅,两人在解放革命时期又是搭档。这样在长征中萧克将军也受其影响,偶尔也钓钓鱼来提供给部队补给。又通过读万大哥的文章和亲自教导我,使我不仅喜欢钓鱼,更喜爱读钓鱼文章。万大哥的钓鱼文章把古今中外一些钓鱼名人通过历史资料取证如实写出来,特别把开国元勋金戈铁马、横扫千军 、感天地而泣鬼神;经天纬地,治国安邦,风云沧桑中彪炳青史,这一切都把政治家、历史文学家、文艺家们铭刻中国钓鱼乐趣的历史丰碑上。万大哥的钓鱼散文超凡脱俗、蕴含丰富、扎实的文学功底不乏感人力量的佳作。从中使读者和媒体界以及文学界大佬对万大哥的高度评价。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斩获颇丰。

万大哥近日又交代我来写萧克将军钓鱼,又让我来练练笔,文章名字都替我取好。万大哥把这么好的差事交给我写,我心怀感激呢。据万大哥讲,萧克将军还是中国钓鱼协会的名誉主席。我通过《萧克回忆录》、《浴血罗霄》等书籍来先了解一下。因为萧克将军的夫人和儿子身体状况不是很好,没法进一步了解。所以具体细节得请帮忙萧克将军出版《浴血罗霄》始末的军史专家董保存老师来进一步走近萧克将军。

据董老师回忆讲,他初次见到萧将军,将军是圆脑高额,身材瘦长,剑眉上扬,双目清澈,和蔼可亲。后来还陪过萧克将军到北京郊区去钓过鱼。陪萧将军去垂钓,主要是劳逸结合,缓解一下他写作时的疲劳神经系统,放松心情,有益于健康,陶冶性情而已。

那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这时我看到萧克将军穿一身军装,头戴军帽,脚穿军鞋,轻装上阵,容光焕发。萧将军一声令下:“我们出发去郊区休闲处钓鱼吧”。

我们到目的地后就被眼前风景迷住了,各种奇松林立其中,鸟儿叽叽喳喳叫着,蝉也在鸣叫。不远处有一座山岗,郁郁葱葱的果林和湛蓝的天空组合成一幅曼妙图景,堪比风景名胜。蓝与绿的和谐搭配,让你的眼睛饱览心神的宁静。来的鱼塘边,这里的水清澈见底,我看到了好多好多鱼儿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这可真是垂钓的好地方。我们找个地方坐下来后,将军取下长柄鱼竿,系好鱼线,装上鱼饵, 甩杆时动作好潇洒,他两腿叉开,双手举杆,轻轻甩出,这时,浮标落在目标处,水面就会荡起一圈圈涟漪。老将军说:“这是放长线钓大鱼呀!"就等着鱼儿上钩。不一会儿,水面上出现了小浪花,将军默不做声,紧盯浮标,等了十秒左右,浮标突然下沉,将军苍劲有力的大手赶紧拉动鱼竿,一条很大的鱼跃出了水面,窜来窜去,不时塘中发出啪啪的响声,还溅起不少水花,拼命挣扎着。将军和鱼战斗了十几分钟,终于把鱼制服捞到岸上来。将军的钓技轻车熟路,动作也非常连贯。接着,他又把鱼竿随意甩出,静静地等待鱼儿在此咬钩。不时,老将军提起鱼竿,你猜怎么样?竟然一下子钓上了两条鱼。两个鱼钩上的鱼儿活蹦乱跳,还在挣扎。我们随行一群人在旁边欢呼赞叹,场面热闹极了。忽地,他又钓起一条鱼,用左手迅速取下,放入他脚下专门装鱼的鱼笼中,只见鱼笼中的鱼儿像欢迎老朋友一般,一齐雀跃,发出“ 啪啪啪啪”的声响。那声音犹如一支动人的乐曲,多么欢畅,多么悦耳。在很短的时间里,捷报频传,只见鱼笼都是鱼。我们边钓边聊,随着时间慢慢的逝去,夕阳西下,我们已是收获满满,这是老将军又一次得胜归来呢。


612f3ff3c9413_html_23cd0e107971b1c2.jpg


612f3ff3c9413_html_2d07114e5e973e45.jpg